張 琦,孟俊煥,吳延霞,朱恒偉
(德州學院 汽車工程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先進制造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仍給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及其改革帶來諸多挑戰,發展校企合作教育是迎接挑戰的重要教育模式。作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加強校企合作教育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課題。
(1)更新校企合作工程教育培養理念。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工程技術的不斷更新,高校培養的工程技術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與企業對工程師的要求相比,高校培養的工科生的知識層次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企業不能把人才培養的責任全推到高校,高校也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高校和企業應更新傳統觀念,共同培養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工程人才。
(2)明確校企合作工程教育培養目標。地方院校應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經驗,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優勢,同地方相關行業的企業單位密切合作,以國家校企合作培養通用標準作為指導,結合專業優勢,明確培養目標。首先,專業基礎知識要扎實,這是從事工程項目必備的理論基礎。其次,要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要能適應地方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第三,要有社會責任感。
(3)工程教育培養模式的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要注重強化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作為地方本科院校的工科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各類創新性應用型的工程人才,更適合采用“3+1”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強化專業性和實用性的特點,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用1年左右的時間走進企業,進行深入的工程實踐和專業實習,提高實際的操作能力。
(1)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就來源于工程實踐,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解決各類的工程實際問題,也培養了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同時,積極參與實際的工程項目,走進地方企業并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深入交流,不斷更新專業實踐知識,掌握新的實踐能力,建立一支理論知識扎實的教師隊伍。
(2)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對于實踐類的課程,如各專業課程實驗和校內專業方向實習,應提倡開放式的教學。所謂開放式實踐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予以啟發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在實驗和實習的內容上,也要注重研究性和設計性。另外,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創新平臺,鼓勵學生參與工程科研項目,積極參加各類的科技活動和科技競賽。
(3)完善教師考核制度。作為高校工程類的教師,擔負著培養工程師人才的重任,其工作性質和工作重心也和其他專業的教師應有區別。工程類專業教師的考核應以設計、工程項目、技術水平及業務產出為重點,加強其在職稱或晉升時的比重,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并更新工程實踐經歷,提高工程素質和工程意識的培養。
(1)建立校企聯動機制。企業在校企合作教育培養模式中要承擔人才培養的管理任務,企業由單一的用人單位逐步轉變為聯合培養人才的新陣地。學校通過和企業聯合制定實踐教學管理的措施,保證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企業和學校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企業在聯合制定的制度下幫助學生適應工作環境,轉變學習方式,靈活運用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2)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科學的教育評價是校企合作教育培養模式順利實施的保證,因此,校企聯合培養要有有效的評價機制。建立學校、社會和企業三方為主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教育和管理質量進行客觀公正的綜合考查,為后續培養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保證校企聯合培養工程人才的質量。
校企合作教育培養模式的實施極大滿足了國家對高等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科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工程意識。地方院校通過對此計劃的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研究和實踐,不斷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1]楊華勇,張煒,吳藍迪.面向中國制造2025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與改革策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60-65.
[2]董馨,吳薇,王奕衡.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