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釗云,梁巧梅,莫清梅
(廣西梧州市中醫醫院,廣西 梧州 543002)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中醫護理研究進展
黃釗云,梁巧梅,莫清梅
(廣西梧州市中醫醫院,廣西 梧州 543002)
中醫注重標本兼治,通過辨證分型能夠更加準確的達到治療效果,同時聯合中醫護理技術,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癥狀的改善較為顯著,具有積極的臨床研究價值。
胃脘痛;脾胃虛寒型;中醫護理
胃脘痛是中醫內科臨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中,脾胃虛寒型是胃脘痛的一種證型,其主癥為胃脘隱痛,遇寒或饑時痛劇,得溫熨或進食則緩,喜暖喜按等。現代醫學中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及功能性胃腸病均系胃院痛的范躊。目前西醫治療該病不良反應較多,遠期療效尚不理想,中醫護理技術是我國傳統醫療的精髓,通過聯合中醫治療方案,效果顯著[1]。現將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中醫護理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早在《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出“移情、疏導、暗示”,“審其憂苦,避其誘因,隨其所喜,解其郁結,調悅情志”。胃脘痛病因主要是患者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及胃失溫養,患者如果經常勞累、久病及腎陽不足等也會引發此病。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積極的心理暗示和精神狀態能夠促進病體的快速康復。胃脘痛病程較長,患者在發病期間往往遭受較多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容易出現焦慮、失落等不良情緒,加上胃脘痛的反復發作特點,更加降低了患者對臨床治愈的自信心。因此,臨床治療中通過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設,樹立積極的樂觀心態,能夠促進其疾病的早期康復,同時有助于提高其臨床治療依從性[2]。賀倩倩[3]將胃脘痛患者86例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2例行常規護理,研究組44例在其基礎上行中醫護理干預,觀察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遵醫行為,結果表明給予中醫情志護理對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影響效果顯著。
中醫素有“三分治七分養”的傳統思想。實施護理時要囑患者注意保暖,避風寒,多加衣服,特別是夜間,不可讓患者受寒,同時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中醫湯劑注重驅寒溫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還可以使用針灸或中藥熱敷胃脘部。為了提高養生效果,應鼓勵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注重溫補健脾食物,避免過度勞累[4]。鄧瑞珠等[5]對所選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中醫特色護理,通過改善患者的生活作息習慣,加強中醫養生護理,有效縮短患者病程,治愈率顯著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其飲食結構及習慣也隨之改變,有些人喜歡喝冷飲、吃冰凍食品等,這種飲食習慣非常容易使其出現脾胃虛寒。由于不同個體的身體體質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臨床治療中應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和體質狀況合理選擇飲食調理方案[6]。對于脾胃虛寒患者,在飲食過程中應注重溫補,其中羊肉、紅棗、蔥姜等食物具有較為明顯的調理效果。切忌生冷、油膩以及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除了飲食過程中注重谷類熬粥養胃以外,在服用湯藥的過程中,應注重熱服,減少對脾胃的外界刺激性影響[7]。萬小華[8]表示,針對于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根據中醫不同癥型,采用中醫辨證飲食護理可以調肝和胃,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對于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臨床中醫中藥外治護理技術,作用主要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9]。商彩斌[10]根據患者痛疼的性質及伴隨癥狀,辨證選方,將中藥粉劑用姜汁和溫水(姜汁:水=1:2)攪拌均勻,稠稀度適宜,將其均勻敷在神闕穴上,厚度約1 mm,用TDP燈照射30 min,TDP燈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加強新陳代謝的作用,兩者合用,充分發揮藥物的作用,已達到緩解疼痛等不適癥狀。根據中醫護理方案,實施辨證施護,取適量肉桂粉以蜂蜜調勻,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選擇穴位貼敷的穴位。貼敷時間8 h,具有化淤止痛、疏肝理氣、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充分發揮中醫治療的遠治作用[11]。蓋海云等[12]采用中藥穴位貼敷聯合隔姜灸給予護理干預,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5%,且臨床癥狀改善較為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與史亞瓊等[13]研究結果相符合。有研究顯示[14],中藥貼敷治療能通過增加改善患者體內血液流動狀態,有助于緩解疼痛癥狀。而中藥貼敷、TDP燈照射[15]以及溫胃散寒熱奄包[16]聯合護理,均能夠起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功效,對改善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癥狀具有良好的作用。
中醫護理屬于辨證護理,能夠根據胃脘痛患者的脾胃虛寒臨床癥狀表現進行針對性的中醫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但目前臨床上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中醫護理研究較少,缺乏大樣本及多中心的廣泛深入研究,在臨床療效的評價方面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加強實驗流程及計劃的規范,提高臨床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并將中醫護理技術與現代常規護理相結合,從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方面評價臨床研究的開展效果。
[1] 胡朝線,代苗苗,呂 勇,等.中醫特色護理輔助治療胃脘痛脾胃虛寒證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20(3):14-17.
[2] 潘春梅,蘇秋菊.中醫護理輔助治療胃脘痛脾胃虛寒證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2(6):11-12.
[3] 賀倩倩.胃脘痛患者應用中醫情志護理對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4):256-257.
[4] 程小燕,鄭 昕.慢性胃炎的中醫護理及養生指導[J].時珍國醫國藥,2016,(12):2924-2925.
[5] 鄧瑞珠,吳月琴.中醫特色護理干預脾胃虛寒型胃脘痛[J].中醫臨床研究,2014,22(13):138-139.
[6] 王 紅.中醫護理方案在胃脘痛辨證施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8):89-90.
[7] 郭艷萍.對不同證型胃脘痛患者進行中醫辨證護理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4,(01):179-180.
[8] 萬小華.胃脘痛飲食調護和情志護理[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8):170-171.
[9] 周 瑩.穴位貼敷輔助治療虛寒型胃脘痛相關癥狀的療效及護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1):157.
[10] 商彩斌,李 芹,李金花,等.穴位貼敷配合TDP治療胃脘痛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11(6):3728.
[11] 周卉婷.中藥穴位貼敷配合艾炙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5,28(46):172-173.
[12] 蓋海云,陳 紅,黎婉榮.中藥穴位貼敷聯合隔姜灸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護理干預的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6,3(5):212-213.
[13] 史亞瓊,金 瑜,周桂玲,等.中藥穴位貼敷配合艾灸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護理體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8):85.
[14] 毛雪梅,羅 文,梁秀芳,等.穴位貼敷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06(28):215-216.
[15] 湯萬好,韋貞決,陳燕群.隔姜灸配合紅外線照射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護理研究[J].全科護理,2014,4(27):2529-2530.
[16] 李 芹,段素社,王月桃,等.溫胃散寒熱奄包雙透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護理[J].環球中醫藥,2015,6(S1):22-23.
本文編輯:吳宏艷
R248
A
ISSN.2096-2479.2017.11.1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