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455000)張天柱 劉文軍
宮頸癌是臨床惡性腫瘤,宮頸癌產生無確切病因,與個人行為、病毒感染、壓力、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有關,宮頸癌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為持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隨著宮頸癌發病呈現低齡化趨勢,人們對早期診斷與干預有了更高重視度。臨床各項治療方案的實施需借助內鏡、活檢、物理檢查等事先將局部淋巴結轉移及腫瘤浸潤情況確定下來,以明確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核磁共振技術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且對軟組織有較高分辨率,在宮頸癌早期臨床診斷中應用廣泛,研究選取本院部分病例,探究核磁共振診斷宮頸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間收治的48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均經實驗室與病理活檢確診為宮頸癌;接受術前核磁共振檢查;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研究。排除了術前接受過放化療患者及精神障礙、意識不清、心肝腎功能不全病例。48例患者,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2.5±2.5)歲;病變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8例,腺鱗癌10例,鱗癌30例;分期:IA期11例,IB期18例,IIB期11例、IIIB5期5例,IVA期3例。所有患者均在手術治療前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Signa HDxt GEHCGEHC型3.0T核磁共振儀,EX:24418/16121906190,橫軸位且平行于骶骨長軸斜冠狀位壓脂質子密度加權像、快速自旋回波T1WI,掃描參數為:矩陣:512×512,層厚為2mm。橫斷面與冠狀面脂肪抑制序列:T2WI,TR 5000ms、TE90ms,常規SE脂肪抑制序列為:常規T2WI,TR 5000ms,TE 20ms[1][2]。獨立閱片由2名影像醫師負責,如果對診斷結果意見不一致可再由1名影像醫師診斷。
1.3 觀察指標 觀察核磁共振圖像,對臨床分期與有無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判定,與術后病理結果對照,對核磁共振技術在宮頸癌淋巴結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
1.4 核磁共振的分期標準 ①宮頸間質部分受浸:T2WI上可以看到宮頸內有高信號腫塊組織,宮頸間質低信號環可見高信號腫塊分布在四周。②宮頸全層均受到浸潤,波及到宮頸旁脂肪組織間隙[3][4]。③盆壁受浸潤或者器官受浸潤,圖像顯示宮頸外緣毛糙,盆壁肌肉內有腫瘤組織信號,腫瘤組織與盆壁間脂肪組織間隙消失。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軟件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使用標準差(±s)與(%)計量與計數,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x2檢測統計結果,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變分期與術后病理結果符合率 術前使用核磁共振檢查病變分期總符合率為85.7%(36/42),臨床分期總符合率為73.8%(31/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淋巴結轉移經術后病理檢查結果顯示,42例患者有15例出現淋巴結轉移,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淋巴結轉移有13例。核磁共振檢查預測宮頸癌淋巴結轉移準確率為95.2%(40/42),敏感度為83.3%(35/42),特異度為97.6%(41/42)。
當前,宮頸癌發病無確切病因,誘發該病的因素多且復雜,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因素:①病毒感染。宮頸癌最危險的因素之一就是持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經臨床證實,大部分宮頸癌患者均存在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②性行為與分娩次數。經研究與臨床經驗表面,多次妊娠分娩以及初次性生活<16歲、性伴侶多的女性好發宮頸癌的幾率較高。③生物學因素。某種病原微生物也會誘發宮頸癌,比如,單純II型皰疹病毒、滴蟲、沙眼衣原體感染等。④日常生活習慣與行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個人衛生、長期吸煙飲酒、營養不良等不良生活習慣容易誘發宮頸癌。宮頸癌有鱗癌、腺癌及腺鱗癌、透明細胞癌、子宮內膜樣腺癌等類型,其中,鱗癌與腺癌及腺鱗癌最多見,依據細胞分化程度將鱗癌分為高分化與低分化及中分化幾類,腺癌占宮頸癌病理類型的15%~25%左右,分為黏液腺癌與惡性腺瘤,通常伴有淋巴結轉移。腺鱗癌占4%~5%左右,分為腺癌與鱗癌兩種類型。當前,治療宮頸癌最為常見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而手術方案的制定需依據病變分期,同時,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也是分期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有無淋巴結轉移進行判斷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合理依據。核磁共振在臨床影像學檢查中較為常見,具有非常多的優勢,包括軟組織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可以清晰、直觀將盆腔內器官與組織信號差異顯示出來,進而客觀、準確地對腫瘤組織浸潤情況與侵犯范圍進行評估[5-9]。本次研究對42例宮頸癌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檢查,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作為標準。相比較于術后病理分期核磁共振檢查病變分期符合率為85.7%(36/42),臨床分期總體符合率為73.8%(31/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術后病理證實有17例患者出現淋巴結轉移,核磁共振檢查有15例出現淋巴結轉移,核磁共振檢查預測宮頸癌淋巴結轉移準確率為95.2%(40/42),敏感度為83.3%(35/42),特異度為97.6%(41/42)。均表明了核磁共振診斷宮頸癌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有顯著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宮頸癌擴散途徑之一為淋巴結轉移,嚴重影響預后,增加了治療風險。術前評估臨床分期也需要檢查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是制定手術方案的重要指標。應用核磁共振掃描技術診斷更為直觀、準確,可進一步明確病變范圍與程度,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