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451150)李麗娟
為進一步研究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有效治療方式,現對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經不同方式治療的結果報道如下。
1.1 基礎資料 本次研究的52例樣本均選自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中,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組別為兩組,每組患者例數為26例,參照組中位年齡(25.34±2.35)歲,中位孕次(2.12±0.35)次;實驗組中位年齡(26.32±3.25)歲,中位孕次(2.35±0.48)次。利用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兩組數據之間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入院患者均采集3ml空腹靜脈血進行血清分離,儲備在-20℃溫度下。依據放射性免疫法(RIA)來檢測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和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采用法國IM-MUNOTECH公司研發的試劑盒;采用免疫熒光分析法來檢測血清促甲狀腺素TSH,選用天津協和醫藥科技研發的試劑盒。
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實驗組患者實行左旋甲狀腺素(L-T4)替代治療,給予患者口服優甲樂劑型左旋甲狀腺素(批準文號:H20140052;生產企業:Merck KGaA(德國默克公司)),每片藥內含50μg左甲狀腺素鈉,初始服用劑量為每次0.5~1片,每天一次,之后依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服用劑量,每2~4周大約增加25~50μg,之后保持每天2~4片的劑量。并且服藥后每間隔4~6周檢查1次患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入院患者均建立隨訪檔案,定期對患者實施產檢,對于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異?;颊咝枰块g隔4~6周就進行一次甲狀腺功能檢查。并且通過內分泌科室主治醫師來評估以及治療。產科醫生分析包括新生兒窒息、胎兒畸形、死胎、早產等在內的不良結局以及包括胎兒宮內窘迫、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糖代謝異常等并發癥的情況。血清促甲狀腺素FSH在0.25~4.0MIUI/L范圍、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在2.5~5.8pmol/L范圍、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在11.5~23.0pmol/L范圍內為正常指標,如果上述數值低于正常范圍為甲狀腺功能減退。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
2.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甲狀腺激素變化情況 實驗組患者TSH(4.18±0.21)ml/l、FT4(14.28±0.54)pmol/l、FT3(3.58±0.12)pmol/l,參照組患者TSH(5.98±0.34)ml/l、FT4(9.98±0.44)pmol/l、FT3(2.56±0.32)pmol/l,經檢驗t分別為22.9671、31.4771、15.2182,兩組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統計學表示存在意義(P<0.05)。
2.2 對比分析兩組發生并發癥的情況 實驗組胎兒宮內窘迫1例、妊娠期高血壓0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0例、糖代謝異常1例,參照組胎兒宮內窘迫6例、妊娠期高血壓5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7例、糖代謝異常7例,經檢驗卡方分別為4.1270、5.5319、8.0889、5.3182,P<0.05且差異顯著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3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妊娠結局 實驗組新生兒窒息0例、胎兒畸形0例、死胎0例、早產1例,參照組新生兒窒息5例、胎兒畸形5例、死胎4例、早產7例,經檢驗卡方分別為5.5319、5.5319、4.3333、5.3182,組間差異顯著且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
經大量資料研究顯示,孕婦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幾率在逐年提升,孕婦中大約2.5%發生甲減。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甲狀腺次全切除、碘131治療、橋本氏甲狀腺炎等。經臨床研究顯示,臨床診斷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關鍵就是血清TSH,因妊娠絨中存在毛膜促性腺激素,會刺激甲狀腺,有學者專家認為妊娠早期中血清促甲狀腺素低于正常妊娠人群,58%的血清TSH高于6mIU/L孕婦存在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1][2][3];對于習慣性流產、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甲狀腺腫大等孕婦需要檢測游離甲狀腺激素、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以及血清TSH水平。妊娠期甲減癥狀可以嚴重威脅胎兒的生命健康,例如胎兒發生早產、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以及低出生體重等[4]。
因此臨床中實施早診斷、早治療,有利于改善預后以及母嬰結局,孕期補充足夠的甲狀腺素,實行左旋甲狀腺素替代療法中需要對用藥劑量進行嚴格控制,因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通過胎盤,臨床治療中需要提升妊娠期母體服用劑量來保持血清正常水平[5][6][7]。
綜合以上結論,將左旋甲狀腺素(LT4)替代治療應用在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中具有顯著效果,可以降低合并癥對胎兒以及孕婦產生的不良反應,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妊娠結局,同時及時監測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孕婦的甲狀腺素水平,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該及時匯報主治醫師進行處理,保證母嬰的健康,但是因本次研究樣本有限,不能充分體現所有治療的效果以及影響,未來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治療的有效方式,為母嬰結局提供更有效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