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娟,殷培培,吳艷艷
(山東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肝病科,山東 棗莊 277899)
優質護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
王桂娟,殷培培,吳艷艷
(山東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肝病科,山東 棗莊 277899)
目的 探討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0例,隨機均分為基礎護理組與優質護理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優質護理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82%,顯著高于基礎護理組85.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較好,值得全面推廣。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基礎護理;優質護理;
肝硬化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慢性肝臟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肝臟假小葉及肝臟組織等出現彌漫性質的纖維化病變所導致[1]。肝硬化患者很容易合并其它疾病,包括肝性腦病、癌癥病變等,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最為常見。在臨床中,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為常見的死亡誘因之一。肝硬化患者的門脈高壓長期處于較高狀態,造成患者的食管、胃底靜脈等出現破裂、出血[2]。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很容易出現休克、肝腎綜合征等,患者的肝臟功能也會出現明顯衰竭。因此,對于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如何實施科學的臨床護理,以此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就成為醫學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3]。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0例。隨機均分成基礎護理組與優質護理組,每組85例。參照組男51例,女34例,年齡44~70歲,平均56.6±12.8歲;優質護理組男50例,女35例,年齡43~67歲,平均52.8±10.0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指南》(2015)(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內鏡學分會制定)診斷標準;②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
排除標準:①合并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腎綜合征者;②死亡;③孕婦,20歲<年齡<80歲;④精神異常者;⑤腫瘤患者;⑥既往行肝臟介入治療、血管改建術或門脈血栓形成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案
因我院技術條件限制,尚未能開展內鏡下治療,所有入組患者均嚴格遵循《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指南》給予奧曲肽降門脈壓、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保肝、血凝酶止血等輸液治療,依患者病情考慮血制品輸入。療程6周。
1.2.2護理方案:
基礎護理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患者體征觀察、入院評估等,優質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聯合心理、飲食、用藥、預見性、并發癥護理,方法如下:
1.2.2.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多與患者交流,把握患者負性心理因素的成因及特點,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且用治愈出院的病例鼓勵患者,提升患者的自信,進而提高其護理依從性[4]。
1.2.2.2 飲食護理
患者出血期間,護理人員需讓其禁飲食,患者出血停止后根據患者病情改變遵醫囑調整飲食結構,強調合理飲食及正確飲食方式的重要性,在恢復正常飲食后,護理人員需要合理分配患者飲食中的纖維素、維生素、蛋白質的含量,避免患者食用刺激性、難消化、溫度高、及堅硬食物[5]。
1.2.2.5 用藥護理
出血期,需定時定量給予去甲腎上腺素止血時,并加強服藥后的口腔護理工作,預防口腔黏膜淺表血管強烈收縮壞死,繼發感染?;謴统R幩幬锖?,需根據藥物藥理合理安排患者服藥時間及用藥方式,特別是膠囊類藥物,避免食管貼壁誘發再出血。若患者未排便超過3日需輔以開塞露等藥物時,需注意保護肝周皮膚,并把握好劑量[6]。
1.2.2.3 預見性護理
護理人員定時為患者翻身以防褥瘡發生。如患者咳嗽,側臥位給予輕拍后背,注意體溫改變,及時與醫生溝通,預防吸入性肺炎發生;做好患者病房環境的消毒工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觀察患者腹圍及大便情況,予以疼痛評估,警惕自發性腹膜炎發生。觀察患者有無情緒改變、意識障礙及撲翼樣震顫,并定期檢測定向力、計算力及思維能力,如有發生,需排除出血以外的相關誘因(如感染、電解質紊亂等),監測生命體征并及時告知醫生相關情況。準確記錄出入量,如小便量較前減少,需觀察患者有無合并出汗、嘔血、黑便等其他情況,結合腎功能,排除腸源性氮質血癥相關的腎功能異常,警惕肝腎綜合征發生。在出血未控制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巡視,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或反應相對遲鈍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觀察,并嚴格監測患者的相關指標等。出血控制后,對于持續3天以上未解大便患者,需排除出血后缺血性腸梗阻、低鉀性腸麻痹等情況,在病情穩定情況下,輔以輕柔腹部,促進胃腸蠕動,確?;颊吲疟沩槙砙7]。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提前準備好急救用品與藥物,以便必要時進行搶救。
1.2.2.4 并發癥護理
預見性護理是肝硬化上消化出血并發癥早期發現的重要護理手段,如患者病情重或病情控制不理想,可并發出血性休克、繼發感染、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疾病。出血性休克:緊急建立輸液通道,大量快速補液,并啟動輸血流程,監測生命體征,動態評估休克指數、意識狀態,需密切觀察靜脈通道情況;繼發感染:觀察伴隨癥狀、體溫,定期檢查口腔、外陰等部位,警惕有無合并真菌感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1.3 臨床觀察指標及標準
觀察療程結束后兩組總有效率。
療效評判標準:顯效:72小時~6周內無再出血,住院期間無并發癥發生;護理滿意度達80%以上;有效:72小時~6周內無再出血,住院期間出現1~2種并發癥可恢復;無效:72小時~6周內再出血。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選擇SPSS 21.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取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基礎護理組患者37例顯效,36例有效,1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5.88%;優質護理組44例顯效,40例有效,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8.8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為
10.078,P<0.05)。
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相對較高[8]。若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能接受科學治療與護理,患者的生命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且臨床認為護理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存在積極影響。因此,科學護理成為患者治療的關鍵影響因素。
與臨床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是目前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工作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常規護理一般側重于對患者的病情及體征等進行監測,但是優質護理更為全面,真正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一切護理工作的開展都以患者為基礎。此外,優質護理比較重視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的舒適程度,著重提高患者的護理舒適性,避免患者因舒適程度不夠出現較強的應激反應。我院護理人員在優質護理中從患者的心理、飲食、并發癥、用藥等方面入手,確?;颊咦o理工作不存在嚴重漏洞,有效保證了患者營養的充足,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較好緩解,以免患者的護理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本試驗結果示優質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8.82%,遠高于基礎護理組85.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質護理在控制近期出血率、防治并發癥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并獲得較高患者滿意度,對于患者的預后及醫患溝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 劉小紅.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護理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08):103-104.
[2] 侯艷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2,10(30):2822-2823.
[3] 沈 瓊,胡麗娟,葛 梅.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4):14-15.
[4] 邵玉怡.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0):92-93.
[5] 鄒 敏.護理干預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1):113-114.
[6] 陳凌華.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37-38.
[7] 卜令梅,郭秀芳.系統性護理干預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3):126-127.
[8] 趙偉賢.優質護理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05):183-184.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9.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