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凌云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醫院外科,江蘇 鎮江 212141)
?兒科護理?
新生兒護理中的危險因素與防控對策分析
但凌云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醫院外科,江蘇 鎮江 212141)
目的 分析新生兒護理中的危險因素,總結有效防控對策。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新生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成2組,對照組對新生兒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分析危險因素基礎上采取綜合性防控對策,比較兩組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對照組2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對照組78%。結論 新生兒護理中存在較多危險因素,通過采取防控措施能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值得推廣。
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防控對策
新生兒是醫院接受護理群體中比較特殊一類,新生兒免疫系統還沒完全發育成熟,如果護理不恰當,很可能導致感染或疾病的出現,影響新生兒住院安全[1]。本研究具體分析新生兒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從而總結有效防控對策,以最大程度提升新生兒護理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新生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隨機抽簽分為觀察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2±2.3)天;對照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4.5±2.1)天。2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僅對新生兒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幫助翻身、實施藥物治療等常規內容;觀察組在分析新生兒護理中危險因素的基礎上采取防控措施,其中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兒自身特點造成的危險以及護理方面存在的危險,具體防控措施如下。
1.2.1 實現管理的制度化
科室應該將護理各項規范制定成條例制度方案,保證護理工作操作的規范性。護理人員要做好排班、交接工作,處理好儀器配置等問題。對各項已存的制度進行完善,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感。
1.2.2 加強培訓護理人員
科室應該實施分級管理制度,按照護理人員的受教育水平、經驗以及資歷開展培訓工作,培訓的內容包括新生兒特點、法律常識、健康教育、溝通技能、專業護理技能情況[2]。培訓必須注重實用性,使護理人員綜合能力水平得以提升。在培訓的同時還要做好考核工作,將考核結果納入護理人員薪資待遇,從而使護理人員積極性得以提升。
1.2.3 做好細節管理
做好護理文書管理,嚴格依據文書書寫以及管理制度進行,把握好護理工作開展以及法律方面的聯系,保證工作足夠謹慎。臨床用于新生兒的藥物有多種,同時不同新生兒的用藥情況有所差異,護理人員要做好核對工作,保證規范用藥[3]。嚴密看護好新生兒,做好新生兒用藥的審核查對工作,定期清理過期藥物,做好藥品質量管理工作。新生兒用藥后要做好密切觀察,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馬上告知醫生實施處理。因為新生兒抵抗力很弱,作為易感人群,護理人員必須保證護理操作的無菌性。定時做好病房以及用品的消毒清潔,防止出現交叉感染。夜間是護理風險事件多發時間,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夜間巡視工作,保持高度警備,確保能夠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護患糾紛、腕帶遺失、院內感染以及藥物配發失誤。另外評價兩組新生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總分百分制,高出80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兩者之間為一般。滿意度以不滿意之外的新生兒比例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經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取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不良事件
觀察組有3例出現護理不良事件,包括2例腕帶遺失,1例藥物配發措施,發生率為6%;觀察組有10例出現護理不良事件,包括4例腕帶遺失,2例藥物配發措施,2例院內感染,1例護患糾紛,發生率為20%,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家長對護理滿意有22例,對照組滿意有19例;觀察組家長對護理感覺一般有25例,對照組一般有20例;觀察組家長對護理不滿意有3例,對照組不滿意有11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8%(P<0.05)。
新生兒本身是護理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新生兒指的是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其各個系統以及器官都沒有完善發育,特別針對低體重兒以及早產兒,這類新生兒黏膜、皮膚等無法有效防御致病微生物[4]。新生兒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皮下脂肪比較薄,角質層沒有完全發育,出現擦傷的可能性大。護理管理質量也是護理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護理人員任務一般比較繁重,一些護理人員工作經驗不足,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會導致護理疏漏出現的可能性明顯增高。部分新生兒病房缺乏足夠的硬件配備,沒有對各個病區進行嚴格區分,沒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操作,可能導致交叉感染的出現[5-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明顯低于對照組2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8%(P<0.05)。
綜上所述,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新生兒護理中出現危險,通過分析危險因素,采取有效防控對策,能夠減少不良事件,保證護理安全,值得推廣。
[1] 潘迎潔,陳曉春,賈玉雙,等.新生兒PICC導管細菌定植與導管相關感染因素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4):2284-2286.
[2] 宗小敏,王???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4):266-268.
[3] 陳思紅,文夢靈,黃友妮,等.固爾蘇聯合鼻塞式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45-46.
[4] 李桂花,程曉瑜,董志環,等.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6,37(11):1739-1740,1741.
[5] 傅響玲,張玉俠,胡曉靜,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信息系統手持終端細菌污染情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0):772-774.
[6] 閻淑君,葉 朝.醫用油浴巾預防新生兒毒性紅斑和皮膚損傷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78-79.
本文編輯:吳宏艷
R248.4
B
ISSN.2096-2479.2017.19.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