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坤,李玲玲,聶有亮,葉國偉,胡川江,趙 超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成都市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財政投入效益分析
楊 坤,李玲玲,聶有亮,葉國偉,胡川江,趙 超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開展成都市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財政投入效益分析,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完善示范基地建設政府補貼機制。通過調研2016年全市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情況,測算得到此次拉動的社會資本投入是財政投入的3.4倍。表明財政資金的示范引導作用顯著。建議繼續加大財政投入,適度調整扶持方向,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農業物聯網應用面。
農業物聯網;財政投入;效益分析
黨的十八大提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1]。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2013年8月,成都市明確以農業現代化為發展方向、物聯網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大力推動都市現代農業領先發展。2014年成都市采取“政府引導、業主自主、先建后補”的方式,加快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逐步增加市財政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著力打造農業物聯網技術運用示范基地。截至2016年底,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600多萬元,建成錦江明生、金堂正鑫、蒲江佳沃等57個農業物聯網基地。
為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管理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通過調研2016年全市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情況,開展成都市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財政投入的使用效益分析,測算財政投資拉動效應,提出進一步提升示范基地建設財政投資使用效益的對策和建議。
成都市通過幾年的大力投入,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農業物聯網投入和建設,目前成都市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成效顯著。2016年全市共有50多家農業物聯網基地新增投資,新增投資總額達5500多萬元。
本次重點調研的農業物聯網示范項目,涉及雙流、龍泉驛、崇州、邛崍等12個區(市)縣,涵蓋了糧油、水產、畜禽、水果、中藥材、特種水產等多個產業。產業類型偏向于高端,產品多為高附加值,在全市同行業處于較高發展水平,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1 具有良好的實施條件
建設業主在基礎條件、資金投入、生產規模、產出效益、產業基礎等方面均有充分保障。例如,在調研的示范企業中,龍泉驛川錦養殖有限責任公司、金堂縣黑洋洋智能養殖信息化示范基地、都江堰興農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企業,分別在錦鯉養殖、黑山羊養殖、蔬菜育苗領域中具有核心優勢,均處于全市同行業發展的領先地位。
1.2 業主對農業物聯網認同度提升
多數業主對農業物聯網建設都持認同態度,但對其實際效益有一定的疑慮。而在農業物聯網系統的實際運行后,對農業物聯網的實際效果有了更高的認同度。
通過實地調查走訪,綜合區市縣農業主管部門統計數據,整理匯總得到2016年成都市各區(市)縣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投資情況。按照公式,財政投入拉動效應=財政投入∶社會資本投入額,計算得到各區(市)縣財政投資拉動效應,詳見表1。
3.1 財政資金有效拉動了社會資本投入,引導效果明顯
從表1中的結果顯示,此次拉動的社會資本投入(4206.2萬元)占2016年全社會農業物聯網投資總額(5508萬元)77%,是財政投入(1247.8萬元)的3.4倍。表明通過財政資金的示范引導作用,有效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的建設,為農業物聯網設施設備的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3.2 區市縣財政投入拉動效應差異較大
拉動效益最大的為邛崍市財政資金拉動效應的1∶16.1,最小的為新津和青白江兩地均僅為1∶0.3,最大與最小相差近50倍。表明各區(市)縣業主對農業物聯網投入的積極性不一。
注:①數據來源:根據實地調研走訪獲得數據和各區市縣農業主管部門統計數據整理匯總。②未獲得財政補貼的區市縣不計算當年財政拉動效益。
4.1 繼續加大財政投入
當前財政投入帶動效果明顯,建議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形成社會持續引導和扶持預期,保障農業物聯網示范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減。形成財政投入長效機制。
4.2 提升財政資金補助方式的多樣化
當前成都市采取限定比例一次性補助方式,雖然能夠減輕農業物聯網業主投資壓力,但是卻也會在一定程度導致業主對財政資金的依賴,甚至產生為財政補助而假意投入騙套財政補助現象。因此財政資金補助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多樣化,提升財政資金投入的乘數效益。
4.3 適度調整扶持方向
重點對與產業集中連片融合發展的地區,開展農業物聯網示范片建設,促進農業物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4.4 加大宣傳力度
建議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各地業主對農業物聯網作用和成效的認知程度,從而進一步提高業主對農業物聯網投入的積極性,擴大農業物聯網使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