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摘 要】對于演員來說,不能只是停留在演戲的層面,更重要的是仔細分析研究戲理、研究程式,把劇情準確深刻地表現(xiàn)給觀者,同時還要分析觀眾的心理,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繼而進行深刻的思考研究。因此,需要演員理解事物,善于從不同中發(fā)現(xiàn)相同,從相同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這樣即可以尋求到因果關(guān)系,掌握主動性,就能理解生活,繼而駕馭生活。
【關(guān)鍵詞】戲曲表演;手段;表達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063-01
許多事情的溝通都需要表演,而演員和觀眾的溝通就在于表演。戲曲演員的表演不同于其他門類,一個演員必須通過“唱、念、做、表”幾方面把劇情中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準確地傳遞給觀眾。
一、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會說話”,都表明了眼睛是溝通演員與觀眾的一個重要結(jié)合點。人們看戲時,當然要看整個的人,然而最多的時候,還是要看演員的眼睛。而演員正是要靠眼睛里放射出來的光——藝術(shù)魅力,來表達劇情、感染觀眾的。
馬連良的眼睛并不大,而且常微微瞇著、并不讓它的光芒大放出來的,然而,當他的表演打動人的時候,卻常常是在這含而不顯卻變化玄秘、雖不盈寸的兩只眼睛上。
例如馬連良在《甘露寺》中飾演的魯肅,下場時念對兒:“如今不聽我言語,損兵折將這后悔遲”。馬連良在念“后悔遲”三字時,同時擺動右袖“一、二、三”,然后在“八”的鑼鼓點上抬頭翻手大繞袖,“大”上轉(zhuǎn)身,“倉”時亮住,“沖頭”下場。就在“一、二、三”左右擺袖時,馬連良的眼睛隨著手的擺動而走,觀眾的眼睛則隨他的目光而走,且被他引得目不暇接。而他那一抬頭時,兩道目光則從袖子里霎地—直射向了觀眾席的最后一排,緊接著繞袖,眼神又立刻收了回來。距離之間,近在袖口,遠在劇場后排;時間之促,只在“八、大”兩秒鐘之間,眼光之迅速、引人,急如閃電,光如明燈,力如下合。
再如馬連良的“亮相”。他的“亮相”不僅僅在一出臺簾的那一剎那,而在“戲”中的任何一個“節(jié)骨眼兒”,任何一個可以留給觀眾的“好機會”。他從來不會把這些“節(jié)骨眼兒”浪費掉,都會使觀眾在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在那一剎那間,得到充分的藝術(shù)享受。
在《趙氏孤兒》屠岸賈審卜鳳的情節(jié)中,卜鳳轉(zhuǎn)身斜坐于地上,屠岸賈閃身出座,掏翎子雙眼緊盯卜鳳,此時馬連良扮演的程嬰僅向前跨出半步,向外一讓髯口,雙手往袖里一抄,滿臉的置若罔聞,神態(tài)安然自若,一下就把臺上的氣氛全凝固住了。他用泰然自若的雙眼,使觀眾猶如“身臨其境”。
言慧珠在《墻頭馬上》中飾演的李千金在繡樓上看到張千的下場,不用言語,不用動作,只用那回眸一看的雙眼,便將張千的魂魄勾定,有多少觀眾買票就是為了看她那一眼的。
楊小樓在《連環(huán)套》中飾演的黃天霸,在聽說強人已把御馬盜走了后,本來就跪在那兒的他,身體向前一傾,用眼睛告訴觀眾我在用耳朵仔細地聽,聽到說自己時有一個發(fā)抖的動作,表示自己的震驚。這就是微妙所在,用眼睛給觀眾以交代,顯示著藝術(shù)上的高低,也顯示著演員的表現(xiàn)能力。
侯喜瑞先生只把雙眼微微瞇起,便能表現(xiàn)出曹操的“奸詐”、“陰險”而又躊躇滿志的得意神態(tài),令觀眾好像看到了一個活曹操。在《馬踏青苗》中,侯喜瑞扮演的曹操,高舉馬鞭,輕輕點到,把一個高傲得意、睥睨天下、不可一世的奸曹操表演得恰如其分。曹操趟馬到小邊后,有一個加鞭的亮相,侯喜瑞微瞇細眼,準確地傳達出曹操的詭譎內(nèi)心,觀眾只要看了侯喜瑞的曹操,便在心目中捕捉到了一個“陰詐奸險”的形象。
昆曲傳字輩老藝術(shù)家王傳蕖在《琵琶記·描容》中飾演的趙五娘,在唱到“畫不出他望孩兒的睜睜兩眸”時,只要—雙眼睛就令觀眾看到了趙五娘的公婆望眼欲穿的情境。
二、做派
演員要借助動作表演劇情,而動作來源于生活,如何把生活中的點滴升華為藝術(shù)的表演,再傳達給觀眾,需要演員具有良好的做派。做派包含動作的準確、協(xié)調(diào),包含演員的形象、臺風(fēng),也包含演員與觀眾的交流。例如余叔巖在《草船借箭》中飾演魯肅的下場,“我魯肅為朋友順水推舟”,邊唱邊向右前方上步,宛似背工,向觀眾交代,在“順水推舟”時,邊走邊唱,再向左跨步,左手撩官衣,右手在右下方,由里往外抖動繞圈,走到孔明面前,右手向下投一水袖,同時向左轉(zhuǎn)身,臉上顯出對諸葛亮無可奈何的神情,拖著水袖,怏怏而去,極為瀟灑。
如在《打漁殺家》一劇中,肖恩與桂英在船上打魚,肖恩唱到“桂英兒掌穩(wěn)舵父把網(wǎng)撒”時,桂英要看看水面,擺擺手,表示這里沒有魚,再看看另一邊,用另一手指指水面,表示這里有魚。但當肖恩撒下網(wǎng)去,往上拉網(wǎng)時,并沒有打上魚來,這里是用動作為后面的劇情作了說明:“這幾日天旱水淺,魚不上網(wǎng)”。如果沒有這幾個眼神和動作,就會讓人感到打魚是件很容易的事,與肖恩打不到魚交不起漁稅銀子的情形不相合。
戲曲是人生的反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理想的反映。由于人類和生活的需要,就對戲曲提出了一個要求,即表現(xiàn)理想化的生活。理想化的生活,即合乎情理的生活、人們期待的生活。如何利用表演的各種手段,來表現(xiàn)理想化的生活,表現(xiàn)劇情、表現(xiàn)人物,是戲曲演員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