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笑
[摘要]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與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在生物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學習生物概念,歸納生命活動的規律,教師可應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應用比較法教學,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生物。
[關鍵詞]比較法;初中生物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125-01
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比較法。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應用比較法進行教學非常關鍵,不僅能夠化抽象、復雜為形象、簡單,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比較法的應用
1.特性比較法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特性比較法進行教學,可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共同點或相似性進行分析與比較,帶領學生深入掌握生物知識的特點,由此建立起科學的概念,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消化腺”時,學生在掌握了唾液腺作用后,通過比較,就能夠掌握“危險會分泌胃液,胃液中包含蛋白酶,能夠有效順利消化蛋白質”等相關知識,如此便可使學生在現有知識的條件下,自己獲得新知識,同時建立起同類概念。另外,在生物教學中,特性比較法還能夠用于不同生物類型間的比較,引導學生找出這些生物類型不是一類的原因,即生物知識間的差異性與特殊性。在課堂上,學生會更喜歡不同類型間的比較,由此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通過比較,能夠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前提下掌握新的生物知識,從而拓展知識范圍。例如,將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放在一起比較,就能夠在原有知識的條件下獲得新知識,一舉多得。
2.列表比較法
列表比較法是指教師在講解生物概念與原理時,通過講解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歸納出相同點或者共同規律等,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的一種比較方法。通過列表比較法可使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學生比較與記憶。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聯系與區別時,就可通過下表來進行比較。
3.直觀比較法
直觀比較法是為了讓學生認識不同生物種類所進行的以觀察為主的辨別方法。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兩種動物的標本,如蝴蝶與飛蛾。
師:大家觀察一下兩者有何區別?
生:蝴蝶的顏色較為艷麗,而飛蛾則較為灰暗。
師: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區別?
生:外形相似,但大小是不一樣的。
師:你們初步判斷一下,這兩個是什么物種呢?
生:蝴蝶與飛蛾。
實際上,多數學生通過直觀印象就能夠辨別多種生物類型,而飛蛾與蝴蝶極為相似,假如不仔細觀察較難發現兩者的區別,這也正是直觀對比法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
二、應用比較法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比較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雖然較為廣泛,但是并不是隨意兩個事物都可進行比較。只有具備比較條件的雙方才能夠成為比較對象。通常來說,需要符合下列條件:(1)將同類不同種的生命現象放在一起做比較。例如,一種植物體與其他植物體比較;一種動物體與其他動物體比較。它們分別屬于同一種大類中的不同小類。經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能夠發現它們的異同點,找尋其特點。(2)非同類事物的比較。非同類事物的比較屬于借比。例如,雙子葉植物葉脈為網狀,海綿組織像是海綿等。對比目的:說明一些難以想象的事物,使學生順利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生物知識。(3)本質特征相同或者正好相反的比較。例如,動植物進化的原因、呼吸作用的本質與光合作用的本質等的對比。
運用比較法時還應注意不能選擇學生從未見過的對象。例如,比較蜂群中蜂王、雄峰與工蜂等的區別,應引導學生從幾種蜂的身體大小以及生殖器官的發育等進行比較。
比較法雖然分出了不同的種類,但這些方法是相輔相成的。在生物課堂上,教師應當按照生物知識點的需求靈活地運用比較法,由此優化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發揮比較法的優點,使其更好地為生物教學服務,由此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生物。
(特約編輯 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