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7)06-0086-02
摘要:中小企業籌資是個永恒的難題。融資租賃由于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對企業資信和擔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適合中小企業融資。2012年是融資租賃的迅速發展期,但由于外部環境、企業信用及其他原因,融資租賃的滲透率(設備滲透率是指年租賃交易量與年設備投資額的比率)仍然不高。文章認為,政府牽頭優化外部環境、制訂融資租賃稅收優惠政策、租賃公司開拓新產品及新市場、企業自身提高資信水平、大力引進高端人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難的重要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租賃 問題
一、研究背景
融資租賃,是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引進的一種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現代融資方式,1981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合資租賃公司——中國東方租賃有限公司。經過了1985—1988年的曲折發展階段,1990—1999年的起伏階段,在2000—2006年慢慢復蘇,從2007年至今,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2007年后我國融資租賃業進入了迅猛發展的時期,租賃業務總量由2006年的約80億元增至2011年的約9 300億元。到2012年底,租賃業務規模約15 500億元。2014年,全國融資租賃行業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企業數量和注冊資本都大幅增加。《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9月末,我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為39 800億元,比上年底的32 000億元增加7 800億元,增幅為24.4%。
2015年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加快發展融資租賃,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拉動企業設備投資,帶動產業升級。
在融資租賃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筆者對浙江溫臺地區的部分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很少有中小企業運用融資租賃方式進行籌資。一方面是融資租賃的迅猛發展,另一方面卻是中小企業依然難于用這種方式進行融資。只有找出其中的深層次原因,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提供有現實意義的建議和對策。
二、融資租賃優缺點分析
在國外,融資租賃是僅次于銀行貸款的第二大融資方式,是中小企業投融資的主要渠道。據統計,美國租賃業對GDP滲透率(“GDP滲透率”和“設備滲透率”是衡量租賃業發展程度的統計指標。GDP滲透率指的是年租賃交易量與年GDP的比率)已超過30%,而我國僅為萬分之三;發達國家租賃業的設備滲透率已達15%—30%,美英等發達國家的租賃融資滲透率保持50%以上,而我國僅為1.5%左右,與成熟的租賃市場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市場潛力。
(一)融資租賃優點分析
從融資租賃的特點來看,中小企業運用融資租賃籌資相比于其他方式,存在的優勢有:(1)利于設備在技術上的更新換代,減少設備陳舊過時遭淘汰的風險;(2)籌資速度快、限制條款少;(3)租金在整個租期內分攤,可適當減輕到期還本負擔。雖然融資租賃有區別于其他融資方式的獨特優勢,但目前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融資租賃的進一步發展,也阻礙了小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融資租賃缺點分析
1.融資租賃的外部環境不夠成熟。著名的融資租賃專家阿曼波先生認為,租賃行業要在一個國家健康發展,必須有法律、稅收、會計準則和監管這“四大支柱”的支持。由于我國沒有及早認識到這個問題,相應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因此,目前融資租賃并不能起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作用。在國外,大型的設備機械有60%以上是通過租賃方式銷售的。而在我國,運用融資租賃銷售的,相對成規模的就是工程機械和印刷機械,其他領域相對較少。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合適的外部運營環境。盡管業內人士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離完善還有一段距離。
2.融資租賃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一般來說,租賃資產所付的租金要比負債籌資的利息高得多,因為融資租賃存在手續費、利息及保證金等其他相關費用,因此企業所支付的租金總額通常要高于租賃資產價值的30%。承租人在財務困難時期,每期的固定租金成為企業的一項沉重負擔。另外,采用租賃方式如果不能享有設備殘值,也將是承租人的一種損失,這也可以看作是承租人的一項機會成本。
3.租賃產品單一、專業人員缺乏。最近幾年我國租賃業快速發展,從2007年以后國內融資租賃業進入了井噴式增長的時期。如此迅猛的發展導致租賃公司良莠不齊,整個行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產品同質化程度高,沒有特色,甚至導致惡性競爭等。融資租賃業務需要融資、稅務、貿易和金融服務等專業知識,這些特點對管理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能夠提供的發展平臺有限,很難吸引到高端人才,因此,中小企業自身也缺乏租賃管理專業人才。
4.“營改增”使融資租賃的稅負增加。目前的“營改增”稅制改革沒有考慮到融資租賃的行業屬性,致使融資租賃企業稅負水平大幅提高,整個行業發展受到影響。
融資租賃由于其利差納稅的性質,決定了其稅負水平較低。3%即征即退的分母中包括全部價款,還有利息收入,因此很少有租賃企業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因此,“營改增”中,超稅負即征即退的政策,對絕大多數租賃企業來說是無法享受的一種優惠。
三、對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牽頭優化融資租賃的環境
1.制定有利于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政策、法律和法規。2013年年底,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負責人表示,商務部正在推動重啟“融資租賃法”的立法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40多部包括司法解釋、行政規章以及部門和地方性規章等融資租賃的相關規定。但醞釀已久的《融資租賃法》至今仍停留在草案階段。只有制訂了健全和完善的各項融資租賃法律、法規,融資租賃業才能健康發展,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才會得到真正的緩解。因此,制定具有權威性、可操作性強的融資租賃專門的法律法規成為當務之急。
2.推行財政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租賃業的發展。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租賃業是制度性虧損行業,目前融資租賃公司不得不通過提高利率及其他費率的方式來彌補成本。而2016年全面展開的“營改增”也導致了租賃業的稅負水平增加,這些都是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因而政府應該在稅收政策及補貼政策上給予補償與扶持。有不少發達國家,對租賃業實行免征或減征稅收的優惠。我國也可以積極參考,以使我國的租賃業與國際上租賃公司處于相同的水平,增強租賃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同時,也可以允許承租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對租賃設備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以較快地收回投資。另外,地方政府也可以給予融資租賃公司一定數額的財政補貼。
(二)租賃公司轉變觀念,開拓融資租賃新市場
租賃公司的各項政策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租賃業務有著直接的影響。通過實地調查可以得知,目前租賃公司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租賃設備過于大型化,對企業的擔保要求比較高、租賃的形式比較單一等,這些都是阻礙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重要因素。
建議租賃公司在新形勢下轉化觀念,可以根據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需求,大力創新多種融資租賃產品,以滿足不同承租人的需要,活躍租賃市場。可以運用的創新方式有委托融資租賃、杠桿租賃、售后回租、風險租賃等。
在規避風險方面,可以從被動轉為主動,用各種方式化解風險。主動降低擔保條件,促進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
(三)加大租賃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雖然目前融資租賃行業的政府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社會認知度在不斷提高,規模也在持續增長,整個行業發展良好,但是從事租賃方面的專業人才依然嚴重缺乏。租賃方面的專業人才不但需要會計、財務、稅收方面的知識,還必須具有相應的金融業務、貿易及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而這些復合型的人才最可能的流向是大中型企業及會計師事務所、咨詢機構等單位。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管理水平較低,提供的發展平臺有限,很難吸引到這些高端的復合型人才。因此,中小企業為了能留住人才,必須切實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特別在人才培養及培訓方面要有一整套持久的合理的制度及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留住人才,以發揮人才的最大化效用。Z
參考文獻:
[1]李貝貝.浙江省融資租賃行業“營改增”的影響及建議[J].北方經貿,2015,(8).
[2]沈惟維.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問題研究[J].金融縱橫,2013,(4).
[3]馬怡馨.基于出租人視角對融資租賃初始直接費用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6,(6).
[4]李偉,李衛平.“營改增”后融資租賃的稅收問題與建議[J].財會月刊,2014,(9).
作者簡介:
黃玉英,女,浙江樹人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會計師、碩士,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