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茹
【設計理念】
《愛如茉莉》是選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通過生活細節描寫,展示平淡的生活中濃濃的摯愛真情,脈絡清晰,語言樸實,情景交融。筆者觀摩過很多公開課教學,多數老師在執教這一課第一課時教學時,不知如何取舍。為了凸顯“煽情的效果”,有些老師在學生還未能統觀整篇課文并熟讀的情況下,就一頭埋入細節描寫,忽略了《語文課程標準》對于高段閱讀教學總體建議。
有鑒于此,扣住本單元散文篇章的特點,針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生長點,我嘗試著從以下幾點進行教學設計:
1.初步感受散文特點;
2.了解閱讀散文的一般策略;
3.感受文章細節描寫的具體生動;
4.學習文章情景交融的寫法。
圍繞教學目標,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作了以下設計:
【教學過程】
一、讀文眼,未成曲調先有情
1.屏顯“愛”(大字紅色凸顯)
看到這個字,會想到什么?請你給它組個詞。
預設:熱愛、友愛、恩愛、母愛、父愛……
點撥:這么多的詞,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飽含深情的字眼,一個給人溫暖力量的字眼。
2.屏顯“茉莉”
看到這個詞,請讀。
見過嗎?誰能說一說茉莉的特點?
學生自由表達。
相機點撥。(花形不大,花色純白,花香清淡。普通花卉,平常人家都可以種植。)
3.屏顯“愛如茉莉”
當這個富含深情的字和這樣一種純凈芳香的花兒組合成這樣一個題目時,誰能讀好?
點撥:聲音柔柔的,好似茉莉淡淡香;聲音低低的,余音繞梁,耐人回味。
4.板書課題
讓我們一起寫下這個富有詩意的題目。板書課題。(相機提示“茉”的寫法。)
當這個給人溫暖力量的字和這樣一種普普通通的花兒組合成這樣一個題目時,你想問什么?
同學們,這是一篇敘事抒情散文。像大家剛才這樣,聯系學過的詞語和生活中的觀察,去揣摩題目中的文字,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是閱讀一篇文章尤其是一篇散文的第一步——“讀文眼”。
二、抓線索,串珠引線顯文思
1.出示自讀提示
(1)讀正確,讀流利。
(2)圈畫自己認為特別需要注意的詞語。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請學生板書自己發現的詞語。
同位交流各自關注的詞語,并說說原因。
3.針對學生板書,圖示字源,指導書寫難寫字“幽”。
4.請板書的同學說一說:為什么覺得這幾個詞特別需要關注?
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帶有這幾個詞語的長句子。
評價:你們善于思考發現樂于表達,是課堂的主人,也是我們大家的老師。
5.依據學生回答小結,點撥學生找出相應段落。
6.三件小事,三個日常生活場景的描述。我們在每件小事展開的第一句中都發現了這樣的詞句。請畫一畫每一部分的開頭。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依次出現:
那是一個飄浮著橘黃色光影的美麗黃昏……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歸來的前一個晚上……
一天清晨……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點撥:是的,歲月長河串起生活點滴,文中的三個生活小事如同時間長河里激起的三朵浪花。同學們,真了不起,讀著讀著,我們發現了這篇文章的時間線索。這是閱讀一篇散文的關鍵一步——抓線索。
三、品文字,初識茉莉淡淡香
過渡語:為什么起先在我眼中平淡無奇的茉莉,卻讓我感動于它的潔白純凈和縷縷幽香?為什么媽媽說“愛就像茉莉”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品讀文字。
1.逐段引導朗讀,初談感受。課件出示要求——
品文字:
(1)哪些文字,我們能品讀出真愛的溫暖?
(2)哪些文字,我們能體會出描寫的精妙?
2.學生推薦分角色朗讀第一大段,引導學生初談感受。
3.指名男女生讀第二部分,引導學生初談感受。
4.配樂朗讀第9自然段,交流讀后感受。
5.分角色朗讀11-16自然段,交流讀后感受。
6.教師范讀第17-18自然段,配樂齊讀。
四、談收獲,遷移方法讀散文
1.同學們,讀著讀著,我們發現文中的……(出示詩行,學生齊讀)
師:真愛就藏在這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就藏在舉手抬足、一笑一顰的細節中。課后,請同學繼續熟讀課文,摘抄生字詞和優美語句。下節課,我們將繼續透過課文的細節描寫感受“愛如茉莉”!
2.今天,我們遵循著“讀文眼——抓線索——品文字”的方法學習了《愛如茉莉》這篇敘事散文。課下,同學們可以按照這個方法自讀散文名篇——《背影》、《秋天的懷念》等等。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學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