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要:《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本文闡述了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思維品質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是思想的內容,語言教學不能囿于語言的傳播性和工具性,其本質也不只是傳授詞匯和語法知識,教師更應彰顯語言的價值和人文性,凸顯其思維含量。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教師更應從語言的表層結構過渡到其深層內核,培養學生學會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核心素養。在這些能力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最為重要,因為這觸及學生的思維內核。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通過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既是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要義,又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標識。
一、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對閱讀教學思維目標的要求
布魯姆將閱讀教學目標分為三類,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其中,他對認知領域的分類尤為引人關注,它將認知按照思維的層次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階段,這對課堂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它觸及思維的核心本質。后來,教育專家于2001年發表了文章《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修訂版》,將布魯姆的認知領域更細分為六個過程,分別為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和創造。
從這些分類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認知過程揭示了課堂教學的思維程度,明確了學生在掌握和運用知識過程中需要的思維活動。它既有簡單的心智活動,如記憶和理解,又有高階的思維活動,如評價和創造等。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以此為基準,重新反思和設計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活動,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二、閱讀教學中思維過程的核心構成
讀者的閱讀過程既是對作者寫作的還原,又是讀者在解讀文本過程中經歷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如提取信息、概括大意和推理判斷等??梢?,整個閱讀過程就是思維的活動過程,經歷這些思維訓練,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
正所謂:“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牛津高中英語》教材在選材方面匠心獨運,它以話題為中心,以功能為導向,引導學生學習和解讀文本,這些話題涵蓋了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個人、家庭、社會風俗、文化習慣和藝術等,這些話題文本為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品質提供了充沛的精神食糧。在體裁方面,它也體現了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并重的特點。
文本的結構包括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表層結構往往側重于傳達言語信息,是一種可視化信息結構,讀者讀起來較為輕松。但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教師還需要從表層結構過渡到深層結構,需要從思維的角度出發,將讀者、作者和文本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構建一個整體的、立體的文本理解,這才是思維訓練的重中之重。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1.以英語為課堂教學的“工作語言”,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全英文教學的最大優勢是學生始終處于自然的英語環境下,學生要思考、學習任何知識、開展話題活動,都是在英語的指令下進行的,所以學生要努力適應英語作為工作語言的模式,讓英語成為幫助學生思考的工具,而不僅僅是被學習的對象。學生只有適應英語作為指令性工作語言,它才能由“被學的對象”轉變成“助學的朋友”。長此以往,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考的能力能得到不斷增強,在潛移默化中自然習得語言。
2.以頭腦風暴為支點,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敏度
“頭腦風暴”即群體學生圍繞著某個話題進行全部相關性語言輸出,讓學生集體展示與特定話題相關的語言串,從而引導學生在高度興奮的狀態下參與話題的延伸?!邦^腦風暴”有明顯的聚集性特點,它往往集中于某一特定話題,同時又有其發散性,因為它具有多維度、多層次、多角度等特性,不拘泥于某一限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內在積極性,這對擴充學生英語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大有裨益。如教師提到網絡,就要讓學生想到所有與網絡有關的信息,包括網絡的利弊、發展過程和前景等。只有海量的網絡詞匯輸出,才能為學生思維的靈敏性提供足夠的語言土壤。
3.以語篇分析為主心骨,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形成語篇的根本是邏輯,理解語篇的根本也是邏輯,一切語篇無不深藏著思維的邏輯。從語篇角度分析、玩味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語篇既有內在的形式邏輯,又有內在的內容邏輯,抓住了語篇這根主心骨,英語學習才能真正具備邏輯性。因此,教師只有在語篇的基礎上讓學聽、說、讀、看、寫,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就語篇的邏輯性來說,其形式的邏輯有銜接和連貫兩種,銜接側重于形式的前后關聯,連貫側重于意義的前后呼應。通過語篇分析,學生不僅可以習得語言知識和信息,還能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段落結構,從而透過語篇深入了解單詞和詞組在具體語境下的準確含義。
4.以多向思維角度為觸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
批判思維是《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教師首先要杜絕“一言堂”,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因為只有自己產生想法,才能形成批判精神,踐行用英語進行思維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提供合適的材料,尤其是一些新鮮的語言和材料,關注學生的熱點話題,特別是具有兩面性的時代話題,這些材料能觸發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并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葉寧慶.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改進英語閱讀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1997,(5).
[2]魯子問.英語教育促進思維品質發展的內涵與可能[J].英語教師,2016,(5).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