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亞玲
摘要:創業教育是對高職院校現有專業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其體現的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內涵中新型的教育理念。創業教育內容豐富,所涉及的范圍也較為廣泛,呈現出復雜性特點,所以需要對自身的運行機制進行構建優化,并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創業教育體系,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有必要對高職創業教育中的實踐創新和運行機制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實踐創新 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37-02
創業教育是對高職院校現有專業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其體現的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內涵中新型的教育理念。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的開展,既滿足了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需求,也適應了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在當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鼓勵大學生多渠道就業,很多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為了提高學生在激烈社會競爭中的綜合競爭能力,高校必須加強創業教育。本文從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與運行機制構建的意義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與運行機制構建的具體實施途徑。
一、高職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與運行機制構建的意義
(一)促進高職學生正確創業觀念的形成
大學生步入社會獲得較好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這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要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實現成功創業,大學生在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在實踐創新中鍛煉自身的創業能力。學生在有限制的學術環境中很難將自身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再加上學生社會經驗的缺乏、生活閱歷的不足,如果僅是通過書本對外界社會進行了解,是難以形成全新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的。所以,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實踐創新和運行機制構建理念的培養是社會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通過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在滿足學生創業需求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創業能力。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突破自我,使自身價值得以充分的實現,以此形成正確的創業觀念。
(二)全面提升學生創業能力
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業觀念和創業精神,是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前提。高職院校通過構建創業教育運行機制,使學生提高實踐活動的參與性,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手段,并通過這些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自我能力提升的實現,需要學生在創業實踐中不斷提出問題,并積極分析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在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與機制構建中,通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實踐為載體,以機制為前提,讓學生在創業平臺中使自身的多方面綜合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三)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職業教育,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中有相應的教育理念、思想以及理論,而且還有配套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包括職業知識以及職業規范等,這些知識都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和支撐點。在當前高職教育系統中存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徑,能為創業教育目標和內容層次的逐漸上升提供有利條件,所以創業教育不需要從學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獨立出來,采用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與滲透的教學方式,并不會對創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各方面的作用或者功能有減弱的影響,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使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創新,起到雙方優勢互補的作用。
二、高職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與運行機制構建的途徑
(一)高職院校發揮創業教育主體作用
1.創業教育觀念的突破與更新
社會在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與時俱進,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并對傳統創業教育觀念進行突破并更新。高校可以通過教育理念的宣傳、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創業指導的加強等手段讓學生對就業與創業觀念有正確、全新的深入了解。[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融入創業教育知識,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能讓學生專業技能得到提高的教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創業意識得到培養和發展,對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充分了解,以此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2.良好創業教育環境的創設
高職院校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需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讓學生在創業環境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創業精神,從而使自身的創業能力得到鍛煉。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創意基金的創設,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同時,為學生建立創業實踐基地、大學生創業園等,有效保證學生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教育過程中,將創業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在實踐中運用創業理論,為創業教育提供具有實戰特色的環境,以此豐富創業教育形式。[2]另外,高校應該將現有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發展機遇與發展平臺。比如可以通過創業論壇的建立、創業講座的開展等將創業團隊之間的合作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加強創業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3.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
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是實現創業教育實踐創新和運行機制構建的關鍵。相關調查發現[3],我國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是非常缺乏的。因此,高職院校教育的改革,需要以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等為改革切入點。一是針對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高職院校對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改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代替傳統教學,例如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法來代替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法,在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時候,還應該加強學生心理教育,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二是針對課程設置的改革,可以在高職院校創業課程中多開設諸如經濟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這些課程所涉及的知識有利于高校學生步入社會后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對于學生創業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注意現代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多領域課程的設置,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個性化、探究式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動性得到培養和提高,多渠道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成效。
(二)加強政府在高職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要取得一定的成效,創業實踐是最為核心的問題,需要學生能將自身學到的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操作。政府的撥款則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充足的教育經費作為創業教育的后盾,創業教育就無法取得實質性的發展。由于傳統教育理念在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影響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約性,所以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對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與運行機制構建的價值沒有充足的認識,導致創業教育的發展需求得不到充足教育資金的投入。[4]基于此,需要政府對高職院校教育經費進行明確規定,使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得到完善,同時高職院校也應該對教育經費渠道進行開拓,保證創業教育有充足的經費。
(三)加強社會和家庭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可度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理念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所以社會對創業教育的認識還不是非常充分,這是因為在經濟增長的促進、個人價值的實現以及科技創新的實現等方面,還沒有對創業教育進行積極性的正面宣傳[5],再加上傳統教育觀念對教育的影響,社會和家庭都在向學生傳達畢業之后進入正規事業單位或者國家機關工作的理念,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創業理念的引導,甚至有部分家長明確表示不希望學生進行創業,使學生認為創業道路不穩定、有風險。要改變這樣的觀念,社會應該與學校結合,給予創業教育應有的重視,共同營造一個支持和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創業的社會氛圍,并對創業教育于個人、于社會而言的重要價值進行積極的宣傳,以此來提高社會對創業教育的認可度,保證創業教育實踐創新和運行得以順利有效開展。
三、結語
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的開展,既是為了滿足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等方面的需求,也是為了適應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職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與運行機制的構建,需要學校加強執行力度,也需要政府給予正確的指導和政策支持,同時也離不開社會和家庭的支持。為了使學生在走出校門后能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都應該給予相應的支持,保證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唐金花.校企利益共同體視域下高職創業教育的價值判斷與實施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31(5):130-132.
[2]孫虹喬,陳光榮.高職創業教育的發展定位及培養模式[J].學術交流,2016(12):208-210.
[3]季躍東.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創業教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