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碧玉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閱讀逐漸成為人們閱讀的主流方式,數字化出版對全民閱讀的影響越來越大。本文分析了數字出版時代全民閱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數字出版 全民閱讀 困境 應對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閱讀已成為當下全民閱讀的新風尚,數字出版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全民閱讀中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數字出版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數字出版時代全民閱讀遭遇的困境
1.海量的蕪雜信息帶來的泛閱讀困境
進入21世紀以后,國民知識儲備和閱讀量都在以量級的速度增長,而信息傳遞的成本也降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閱讀的定義在泛化,閱讀的對象也由印刷品走向融合了多種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富媒體化形態的信息集合。
盡管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關于信息時代的描述,但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信息大爆炸的后果。進入21世紀,當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撲面而來時,人們才意識到用“滿溢”形容目前的閱讀現狀一點兒也不為過。相反,傳統閱讀卻變得小眾化,許多人讀書并非自愿,而是被迫,因為他們認為知識是社會謀生、獲取成功的手段。
根據研究發現,閱讀不是被動、機械地吸收文字信息,而是積極主動地獲得各類信息。就數字閱讀而言,海量信息和快餐文化影響了讀者的閱讀態度和使用意識,泛閱讀成為整個社會面臨的新問題。
2.碎片化帶來的淺閱讀困境
與傳統閱讀形成的深度閱讀相比,數字閱讀的特點就是淺閱讀。碎片化的語言、拼盤式的內容破壞了讀者閱讀文本時得到的邏輯思維訓練,并且碎片化的內容對應的是碎片化的時間,讀者往往利用邊角廢料的時間進行數字閱讀,這樣讀者的注意力勢必會隨時抽離,無法聚焦。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6年發布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日均手機閱讀時長首次超過一個小時,其中,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2.63分鐘。這個數據說明:淺閱讀、輕閱讀是目前國民閱讀的主體。這與人類千百年來形成的深度閱讀模式相去甚遠,也與當下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愿景相差甚遠。
3.隨機性閱讀帶來的困境
在數字閱讀情境下,捧讀經典、開卷有益、陶冶性情不再成為讀者閱讀的主要原因,由于內容的隨機性、跳躍性及碎片化,讀者的閱讀目標和閱讀興趣不再鎖定為單一事物,而是隨時會變。這種情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存在。如當我們打開網絡平臺,各種留言、廣告、新聞和互動撲面而來,這意味著我們閱讀目標會不斷地調整、變動,人的感官和中樞系統無法聚焦內容并追求沉浸式的閱讀。如當我們正在專心閱讀一篇小說時,突然被閃出的一則廣告打斷,這意味著我們的閱讀方式會經常由主動閱讀變為被動閱讀,閱讀的主體性被消解的同時,閱讀的隨機性也大大增加。
二、數字出版時代全民閱讀的應對策略
結合全民閱讀的大環境和出版的新業態,數字出版在推廣和普及全民閱讀時,需要警惕數字化出版形態的淺層文化消費的負面影響,并采用各種方式推動全民閱讀。
1.堅持以內容為靈魂,用戶需求為第一要務
數字出版融入傳統出版業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出版人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無論出版載體和傳播技術如何變化,出版業是文化產業,內容始終是出版的靈魂,出版業永遠要堅守內容為王的出版理念。
目前,數字出版內容偏重于在線教育、數據庫建設和網絡文學等方面,在貼近大眾閱讀需求上,數字出版企業做得還遠遠不夠。數字出版企業要提供有別于傳統出版的、更符合大眾閱讀習慣的人性化、差異化服務。如為兒童提供有聲讀物,這樣的數字內容服務商將更有可能贏得更多的用戶。而這種按需出版,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產品,不正是數字閱讀產業與傳統閱讀產業最大的不同嗎?因此,以用戶為中心的閱讀產業轉型,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全民閱讀率。
2.完善數字化閱讀服務體系
完整的數字化閱讀服務體系,是各種信息資源的重組與整合。首先,我們要構建互聯網、手機網、電視網三網一體的數字媒體系統,為全民閱讀提供網絡系統保障;其次,我們要加強技術平臺的公關,創新媒體形態,為全民閱讀提供技術平臺保障;最后,開發數字資源并加強數字資源的規范性,增加內容的真實性、可靠性,同時遏制虛假、不健康的內容傳播。
隨著社會數字閱讀需求的發展,很多網絡服務商都在向數字領域拓展服務業務。以手機閱讀服務平臺為例,就有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服務平臺、中國電信的天翼閱讀服務平臺、中國聯通的沃閱讀服務平臺。三大閱讀服務平臺都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和閱讀資源積累,除了將內容提供商的資源供應給讀者以外,各大平臺也在探索如何滿足用戶深層次的閱讀需求。
3.弘揚人文精神,重建閱讀文化
2010年,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快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要以數字化帶動新聞出版業現代化,研發數字出版的核心技術,切實從社會需求出發,將優質內容與數字技術緊密結合,打造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反映科學技術進步、體現時代精神、為大眾喜聞樂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出版產品和品牌。要實現這個目標,弘揚閱讀的人文精神、重建閱讀文化,就必須養成積極、良好的讀書習慣,必須建立在合理的閱讀價值取向,構建多元的閱讀方式。傳統閱讀與網絡閱讀應該互相補充,倡導慢閱讀,鼓勵經典閱讀,推進建設學習型社會。
此外,構建良性閱讀生態圈的一個關鍵舉措就是建立有公信力的閱讀評價體系。成熟的閱讀文化環境,必須有可供大眾審視出版質量的閱讀評價制度。如傳統出版中的書評制,它可以約束作者和出版者抵制不規范的出版行為,重視出版物的質量。
總而言之,在全民閱讀的浪潮中,出版業作為最重要的環節,理應擔負起提升全民整體科學文化素質的重任。而作為出版業今后的轉型方向和發展趨勢,數字出版更應該為全民閱讀的普及和全民閱讀率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1]郝振省,陳威.中國閱讀——全民閱讀藍皮書[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
[2]鄔書林.養成閱讀習慣是一門科學[N].光明日報,2009-06-08.
(作者單位:江西高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