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敏章
摘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發現,具有劃時代的科學性。在當今社會仍然有先進的指導作用。本文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全面認識了其發展意義,并從幾個方面剖析了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 馬克思 基本原理 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410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人類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發現,指引著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標桿,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與根本宗旨,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動力。
在當今世界文化融合與快速經濟的帶動下,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很多人們陷入了對物質的瘋狂追求,導致價值觀的樹立有所偏移。甚至很多年輕人,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不知曉、不理解、不秉持,使得社會上的浮躁之風愈演愈烈。因此,重溫并發揮演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促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的融合,樹立并發揚辯證唯物主義精神,在當今社會至關重要。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
簡單來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概括,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政經)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本質和規律的學問,是含有階級性的最抽象的社會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在一定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理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著重闡述剩余價值,指出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制的對抗性矛盾。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相對,是關于社會主義的科學的理論體系、理論模型與實踐模式。
二、全面認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發展著的理論
馬克思理論是不斷發展著的原理,發展性也是其重要特征。首先,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樸素、普遍的原理、理論,并沒有針對哪一個時代。其揭示的是自然、社會、人類的普遍規律,是經過歷史實踐檢驗的真理。面對不同的社會發展情況,都是普適性、一般性的社會理論。我國在馬克思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本國國情,先后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豐富的理論成果,也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性和發展性。
(二)馬克思理論具有廣闊的適用空間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世界觀包括歷史觀和價值觀,恩格斯曾經指出,世界觀不是教條,是方法,應該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由此,也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本身就體現著方法論,無論時代如何改變,方法都是解決問題所適用的。方法論會隨著時代的演變不斷引申出適合的論點,這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升華和當代化,如此的方法論會具有更加豐富的涵義和適用空間,并不會成為發展進步的阻礙。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實踐性的特點
任何理論觀點,如果不經實踐的檢驗印證,都是紙上談兵,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其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印證了自身的正確性和先進性。這也正是我們所探尋的、不斷發展的理論。
因此,在學習領悟馬克思理論的時候,切不可只停留在書面,而是應當結合我國國情和發展狀況,探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解決我國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上的方法,這才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精髓的掌握和應用。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當代價值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并不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變得落后、陳舊,也不是制約時代進步的舊糟粕。相反,其方法論和世界觀的精神一直指引著社會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引申、具體化,在當今時代擁有著廣闊的適用空間。
我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并且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近幾年,國民經濟、國家建設發展迅速,我國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快速發展帶來的不平衡也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侵入,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都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很多浮躁和不安,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是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精神不放松,才能不偏離我們選擇的道路,堅持為無產階級廣大人民服務。同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是實現黨內民主、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無產性,根基在廣大人民群眾,不為特權服務,也不像某一階級屈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公平與正義,實現真正的民主。
因此,在當今的中國,不但應該繼續堅持并貫徹馬克思主義精神,還應該結合我國特有的國情,探尋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中國特色化。接下來,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幾個理論對當代的價值作一定的分析:
(一)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當代價值
馬克思理論中的社會發展是指人類不斷提高自身的主體能力、不斷由必然走向自由、不斷獲得自身解放、追求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歷史活動過程。社會的發展本質上是人的力量在實踐中不斷獲得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我國逐漸形成了毛澤東社會發展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這是馬克思發展理論在中國的具體化和實踐化。當今,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國際地位上,我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更應該創新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成果,堅定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情感上貼近人民,工作中為了人民,利益上服務于人民,發揮社會管理的最大效用。
另外,快速、急劇的社會發展必然導致不平衡、不協調突現,社會發展中的城鄉差距、地域差距、貧富不均,很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快速發展對自然帶來的污染,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而此時,我們更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提高人類自身的主體能力,堅持全面發展、整體發展的觀點,用統籌的方式解決社會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二)馬克思階級分析理論的當代價值
馬克思從社會分工出發,提出決定人類階級歸屬的,首先是成員的經濟標準,其次是政治歸屬標準,同時還要分析其心理一致性——階級意識。毛澤東在馬克思階段分析的基礎上,由于革命和戰爭的需要,關注階級關系的對抗性,強調階級斗爭;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格局下,以和諧視角解讀各階級之間的關系,釋放活力,激發潛在力量;江澤民從中國特色建設的實際出發,回到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分層認識,肯定了工人和農民階級的主體地位,穩固了中國無產階級的根基。
在當下的世界格局內,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并存,并且將長期共存,雖然我們秉持著“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但是階級斗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會消失的。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但是世界也是多極化,資本主義的壟斷優勢仍然存在,所以,在剝削階級被推翻后,階級之間斗爭已不是主要的矛盾形式,但是我們在理解階級斗爭時,既應反對將其擴大化,也不能太盲目樂觀,認為階級斗爭已不復存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格局,階級斗爭不但存在,并且條件恰當,很有可能會被激化。另外,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形勢下,仍然有不同的社會成分,有反革命分子,有犯罪分子,有投機倒把的新剝削分子,所以在社會主義體制內,階級斗爭也不可能完全熄滅,會有其他形式的演變和遺留。
因此,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理論,對當今社會的階級觀念認識和階級斗爭認識都是明智之舉。
(三)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馬克思人本思想著眼于現實的人,剖析人的本質,重視人的全面發展。毛澤東繼承了關于人的類特征、社會特征和個性的思想,發揮了人的創造價值,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著,肯定了人類的價值。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時期,更加重視人的作用,強調人的社會性,正確處理人和社會的關系。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深化了人的全面發展,物質精神兩手抓,努力促進人民的全面發展。
在當今世界,“以人為本”的思潮更加劇烈,到底現今怎樣才是以人為本?以人的什么為本?這都需要從馬克思基本理論中得到解答。
首先,以人為本,指明了當今社會發展的方向和目的,社會為什么要發展,怎么樣發展,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所以,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成果。發展中提出以人為本,本質上在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也對領導階層的制約和監督,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肯定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
其次,“以人為本”也是解決現實矛盾問題的根本需要,我們發展速度飛快,但是仍屬于發展中國家,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貧富差距過大,區域分配不均,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公共建設發展滯后,人民幸福感指數岌岌可危,要解決以上矛盾,就必須端正人與發展的關系,擺正在發展中“人”的主體地位,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豐富而富有時代性,不會成為發展的制約,適用于一切發展時代階段。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檢驗,馬克思主義的內涵更加深刻而閃亮,它是人類文明的傳承,也是時代精神的濃縮。在當今社會,我們更應該深挖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指導價值,發揮其時代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