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恒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新的社會問題。以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為研究方向,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就業價值取向偏差進行分析,探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取向的策略,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價值取向 引導策略
一、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人數持續上升,自2011年突破六百五十萬大關后,2014年又突破700萬大關,人數一直高居不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社部召開就業工作座談會時公布,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人數高達765萬人,再加上出國留學的約30萬海歸及往年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2016年就業人數高達1500萬人,因此,2016年也成為了又一個“史上最難就業季”。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為獲取一份理性工作而不斷做出調整與改變。
二、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分析
1.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分析
(1)競爭性特點分析。競爭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必然產物,競爭環境因市場的存在而出現,因此,處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的大學生,想要在市場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需要具備全面的知識體系,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水平。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對優秀人格的形成有著積極作用,可以將競爭轉化為自己前進的推動力,不斷地激勵自己,培養自身的積極進取精神,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都能敢于面對,積極解決問題,為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基礎。
(2)學歷性特點分析。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傾向于高學歷知識人才,縱觀往屆大型招聘會及網絡招聘可以發現,學歷已經成為單位招聘的考核標準之一,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已經朝著學歷性的方向發展。
(3)能力性特點分析。能力涵蓋多方面,不僅包括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還包含大學生自我生存、自我認知等內容,自我生存能力主要是指大學生的獨立能力,而自我認知能力則是大學生思維、表現等行為能力。在逐漸普及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必然會朝著能力型的方向轉變,并成為未來發展道路上的核心價值取向特點之一。
(4)市場性特點分析。大學畢業生利用招聘會與網絡招聘的方式查找招聘信息,參與校招等了解市場發展動向,主動與人才市場接觸,并積極做好就業準備,如果有合適的項目,也可以選擇創新,而這是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市場性的特點的主要表現。
(5)自主創業性特點分析。自主創業是大學生面對就業難的另一條途徑。近幾年,網絡上頻繁報道有關大學生創業的事例,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就業大潮中的新的渠道,而這也充分說明了現在的大學生主觀能動性極強。
(6)職業平等性特點分析。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崗位的時候,要注意改變擇業要求,不能以尋找與自己專業相關或者薪酬豐厚的崗位為主,而要根據自身的特點與能力,選擇可以有自己發揮余地的崗位,這樣才能確保個人價值的實現。高校大學生在就業價值觀取向上的轉變更加的靈活、主動,而這也是職業平等性的重要體現。
2.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價值取向偏差分析
整體而言,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是積極向上的,但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就業期望值過高。大學生認為在高等教育下的自己具備了各方面的能力,理應獲得一份高薪酬的工作,因此在擇業過程中,往往以薪酬作為就業的準則,但是實際上,大部分的大學生畢業之后的薪酬并不如個人期望的那么高;第二,高姿態。大學生在就業選擇的時候,對于就業單位的要求期望過高,將自身擺出一副高姿態,認為只有大型企業、大型機關、大型單位才是自己就業的去處,基層單位并非個人容身之所,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寧肯選擇待業,也不愿到基層單位與崗位鍛煉。第三,急功近利,很多大學生明白基層是鍛煉自己的好去處,但是因薪酬、福利待遇過低,對于實現個人目標比較久遠,往往會選擇止步,選擇工作的時候,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發展;第四,求穩心態。很多大學生在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畢業之后會選擇教師、公務員等穩定的行業,而忽略了個人的興趣愛好。
三、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策略
1.高校就業指導
目前,我國大學生存在這樣一種普遍的現象,成績的巨人,技能的矮子,大學生很好地吸收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能力卻嚴重不足。就這一點,學校應該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引導大學生在正式步入社會之前,對社會、企業有一定的認知。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還要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充分了解行業的特點,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崗位,而不是以專業對口及薪酬為就業準則。因此,高校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引導工作。可以借助與企業合作的方式,為大學提供就業實習的機會,為大學生提供一個了解企業的途徑。
2.社會政策及媒體導向
社會因素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有較大的影響。首先,就業政策的轉變對大學生就業價值有直接影響,近幾年,在就業難的背景下,我國出臺了諸多就業政策,這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起到了引導作用。然而,在供大于求的大環境當中,學生對于就業依然存在恐懼的心理,需要進一步引導。另外,隨著社會媒體的發展,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取各種信息,其中也包含就業信息,因此,社會媒體就要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為大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就業價值取向,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就業氛圍。在政策與媒體的正確引導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最終獲取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3.家庭的價值取向
步入社會之前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也會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今天的中國,家長對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總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家長作為影響子女成長的因素之一,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家庭需要給大學生做好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工作。第一,家長切記給孩子灌輸名利觀,而是要讓子女明確興趣愛好的重要性,第二,要給子女灌輸敢于擔當、承擔責任的觀念,這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4.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學習之后,最大的心愿是能在畢業之后,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大學生要做的是積極提高自身的能力,明確當下就業形式,擺正就業心態,確保自身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一席之地。在擇業、就業、創業過程中,并非每個人都會一帆風順,這就需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敢于面對,以一顆平常心面對失敗,不斷總結失敗的原因,吸取經驗,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為取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養成積極發現問題、總結問題的習慣,并主動尋找實習的機會,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尋求幫助。只有不斷激發自身的主觀性,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最終的成功,獲得滿意的工作。
在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而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取向直接關系著大學生能夠成功就業。因此,高校、社會、家庭需要共同發力,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取向,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有力的支持,大學生自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就業價值取向,以便順利步入社會,開啟職場之旅。
參考文獻:
[1]李陽.新時期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5,(04):5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