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柳枝
摘要:我國是人口大國,做好人力資源開發,為人力資源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十分重要。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鄉鎮勞動保障工作這一基層組織的作用日益凸顯。如何營造一個適宜的宏觀環境,最大限度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是我們面對的問題。文章結合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實際,提出了營造人力資源發展宏觀環境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勞動保障;重要性
人力資源是當今社會發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種人口經濟現象,我國對人力資源的問題越來越重視,現由于市場體制存在著若干缺陷,所以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發展還不夠完善,存在著諸多問題。而鄉鎮勞動保障工作,關系到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勞動維權、職業培訓等重大民生問題,不容忽視,所以做好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十分重要。現根據在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實際,探討如何營造人力資源發展的宏觀環境,以促進我國人力資源合理高效配置。
一、人力資源管理與我國的實踐
目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逐漸躋身于經濟強國地位,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還有不少地方經濟滯后。我國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發展一直都較落后于經濟大國,因為我國前幾年一直在沿用傳統人事管理模式,而真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才剛起步。如果不加強人力資源發展,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
(一)我國現階段人力資源現狀
目前我國已成為人口老齡化最高的國家,老齡化的加深,對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為社會保障帶來不小的壓力, 不注重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注重人事考勤;在素質提升上,極度降低成本,不對員工進行培訓;人才結構配置不合理;由于國情原因,大量崗位不用專業性人才,只用“關系戶”,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員工大量流失,企業并不能及時的對人力進行補充;人力資源部門自身缺乏具有專業水平的人員配置,能力較低,不能為企業做出貢獻。
(二)我國現階段人力資源的特征
人力資源的主體就是“人”,通過人的個體特點,人力資源表現出如下特征:能動性,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結合而產生生產力時,人力資源往往都是主體地位,主觀主導支配這個過程;時效性,人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期,所接觸的東西都不同,在人年輕時,思想活躍,創造性十分強,在中年時,各方面趨于穩定,在生活工作中,會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以及一定的影響力,在老年時,由于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老年期身體健康良好,老年期的人還可以為社會做貢獻,比如科研、教育晚輩等都有一定優勢。根據這一特性,說明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不同,只能及時開發,利用;增值型,由于人的知識會逐年增長,不會因為使用知識而消失,相反的是使用知識只會增長其經驗、閱歷、知識,不斷地創造使其更有價值,所以人力資源具有增值型;可變性,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不同,在使用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程度是變化的,環境因素、心理因素、外在因素等都可以影響其變化,如人受到激勵時,會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其價值,相反當人受到負激勵時,會意志消沉,大大影響其價值的體現。
二、充分發揮人力資源作用——促進鄉鎮勞動就業
就業是人謀生的手段,是人發展的前提,就我國而言,多數人將就業作為謀生手段,是一種被動的就業行為,因此,承擔促進就業職能的勞動保障部門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比如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幫助就業困難群體解決就業問題、加強技能培訓,開展勞務輸出等工作,以促進就業。
目前政府促進就業的重點就是鄉鎮勞動力就業,農村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將這些勞動力轉移出去,鼓勵他們就業,這是目前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的重點工作。首先要幫助當地農民轉變思想觀念,現農村存在著一些傳統的守舊觀念,影響農民的思想,阻礙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所以鄉鎮勞動保障機構就要解決這一問題;其次,開展有效的培訓工作,旨在培訓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以達到企業用工水平,促進就業。最后,建立真實有效的供需信息網,雖然農村有許多文化程度低的農民,但是在農村還是有一些有待挖掘的人才,通過建立供需信息網,發布全國用工信息,通過網絡向外輸出勞動人員這種方式,一方面保證了勞動力的人員流動,另一方面又保證了勞動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三、完善社會保險——免除人力資源發展后顧之憂
人力資源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常會因為多種因素致使失去工作,所以為了免除人力資源發展的后顧之憂,就應該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勞動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目前,國內普遍存在這一種現象,就是很多人在機會面前,考慮到安全穩定的工作,而不會把握機會,去選擇有風險的崗位,這就影響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保險體制的不健全。在我國農村,許多人力資源都享受不到保險制度帶來的保險待遇,所以鄉鎮勞動保障機構需要加強保險工作的推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要落實工作人員的職能,將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都納入到政府財政預算中,保證勞動人員能夠按時參保。我們要做到保險普及所有勞動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力資源不竭的動力,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的潛力;加大保險擴面征繳力度,在繳納社會保險時,要著力解決擴大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并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加強宣傳力度,提高鄉鎮人民對社會保險保障作用的認識。
四、依法維護權益——在法治環境下保證人力資源的發展
人力資源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要充分保證個人利益,只要是合法的都應予以保證。
保證就業人員的物質利益。勞動人員工作都會有自身的利益,比如工資直接影響著勞動人員的生活,還一定程度上影響勞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報酬與所得一致時,勞動人員會正常發揮個人能力,若是報酬與所付出不成正比,低于正常工資范圍,那么勞動人員則會抱有消極態度工作,不利于人力資源的成長。政府指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等信息都是保證勞動者權益的措施。但是這不能保證人力資源的發展,關鍵在于用人單位的實施。用人單位應該在保證企業效益的同時,提高勞動人員的工資水平,貢獻大的勞動人員獲得更高的報酬,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人力資源自我發展的動力。
保證就業人員的精神利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企業制定了一系列規定,包括實施工資、勞動時間、安全衛生等標準,來保證企業外在形象。勞動保證部門及相關組織應該主動地對企業責任進行認證,依法執行,保證勞動人員的利益。
五、加強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幾點意見
在進行鄉鎮勞動保障工作中,首先,需要加強隊伍的建設,政府應該致力于培養人才工作,加強培訓工作的落實,引進高素質人才,只有具有專業素質的人員組成的隊伍,才能更好的保證基層勞動保障工作的進行。其次,需要創新管理體制,我國多數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都屬于鄉鎮政府領導,在實施工作時,很多方面都受到影響,比如在勞動糾紛、勞動監察等工作中,上級領導會說情,阻礙工作的依法開展,所以應該適度的改變管理體制,鄉鎮勞動保障機構應該與政府管理部門垂直管理,做到職責明確,依法辦事,保證正常工作的進行。然后,全力打造辦民窗口,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是一種公益性工作,致力于保障勞動人員工作利益,提高鄉鎮勞動人員就業率。最后,加強管理并與其他部門協作。工作人員應該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組織勞動人員培訓學習,使上崗困難的人員能夠掌握一定知識,重拾信心,幫助其上崗工作,同時不定期走訪用工單位,保證勞動人員的利益;還應與其他部門協作,如與民政部門共同做好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保證困難戶的基本生活;與農業部門協作,開展科技興農工作等等。
六、結論
總之,在營造人力資源發展的宏觀環境中加強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十分重要,這也是鄉鎮勞動保障工作遇到的發展機遇,應該強化其職能職責,發揮其優勢和作用,鄉鎮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有責任、有義務把它做好,使其快速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覃艷芳.關于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的思考[J].人力資源理,2014(09).
[2]張曉景.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中的宏觀調控[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3]肖勝斌.淺談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的思考[J].企業文化,2015(07).
[4]雷雨若.人本理念在我國政府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探討[A].地方政府發展研究(第五輯2009)[C].2010.
[5]方婷婷.如何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激發員工組織公民行為[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
[6]曾湘泉.國際化背景下中國教育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4(01).
(作者單位:陽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鳳城勞動保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