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摘要:在我國大力推進反腐整治的工作當中,進一步加強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有效改善貪污腐敗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措施與手段,從當前我國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來說,對于其內部的控制還相對較弱,這就需要國家審計的介入來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外部的管理和監督。國家審計具有法定性和強制性,這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來說就顯示出了獨特的功能優勢。本文從國家審計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聯系入手,探究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必要性,繼而提出國家審計推動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
關鍵詞:國家審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
我國頻繁出現的貪污腐敗行為對我國的政府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盡快改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形象,是目前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對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政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重要的行政部門,也是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為緊密的政府職能部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與管理,解決其存在的實際問題,是改善政府執政水平的核心環節。國家審計以其優越的職能優勢,逐漸成為了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最主要的手段。
一、國家審計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聯系
國家審計是一種法律規定的審計手段,按照法律對其權力的認定,要求被審計的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其審計工作的進行,而對于審計機關所做出的決定,被審計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無條件執行[1]。在這種法律效力的支持下,使得國家審計擁有了獨立性強、強制性大、權威性高、綜合性廣的特征,這對于提高國家行政的公開、透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進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機構,也是與民生各個方面聯系較為密切的行政單位,其所涉及到的社會公眾管理面較為廣泛,這也就決定了其必須具有社會公信力度,才能使其發揮出行政管理的實際作用。對于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是保證其合理行使國家權利的必要手段,而國家審計就是對其進行管理的最好途徑。國家審計能夠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收支情況進行監督與控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的職權進行制約,進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能夠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政治環境當中更好地發揮其行政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條件。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自習總書記強調加強我國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作風建設以來,我國各地方頻繁出現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因貪污腐敗等不良的行政作風而被挑下馬的案例,這就直接反映出了我國目前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還存在著不小的問題。政府領導一人獨大,各部門的權責界限十分模糊,財政支出存在虛假上報的現象,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阻礙著我國行政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也是對于我國政府形象的一種負面影響。所以,加強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已經成為了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權力制衡的要求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指出,強化制約行政權力的重點內容就在于加強對于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要求完善相關的內部控制流程,做到分崗設權、分事行權等[2]。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主要是因為我國現在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職權管理較為混亂,各部門之間的權力有相互交叉的現象,也存在權力以大壓小的現象,這就嚴重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整體行政水平的提高。針對于這種職權混亂的局面,就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內部控制,對各部門的職權進行進一步的確認,并形成各部門權力制衡的局面,避免一方獨攬大權的不合理職權現象的產生。
(二)有利于規范財政資金的合理分配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的收支問題是引起職權濫用的重點誘導因素,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為了謀取私利,極易采取鋌而走險的方式來觸動政府的財政資金,或者打著行政活動的幌子進行不合的消費支出,這都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造成不良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規范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與分配,設立專門的財政監督部門,對于單位內部的財務狀況進行實時的監督與管理,對于各類預算支出進行詳細的核查,以保證財政預算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同時,對于預算具體數額的審批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查,需要經過決策部門、監督部門的共同決策,并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與調整,才能夠最后確定適當的預算方案。
(三)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手段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逐漸推進,政府越來越重視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與管理,重點在于對其行政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的監督,力爭實現權力在陽關下實施的要求。切實加強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與管理,有利于其單位內部形成權力制衡的內部監督模式,使各部門的行政職能夠得以更好的發揮,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行政監督的手段進行有效的財政資金控制。另外,加強內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制約部門領導的決策行為,防止其因一己之私而產生損害政府利益的行為,對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風貌具有促進作用。從國家角度來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還有利于提升國家行政管理的整體水平,從而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便利的條件。
三、國家審計推動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
(一)國家審計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
相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來說,國家審計是國家審計部門法定的審計形式,實際上屬于一種外部介入的監督管理手段,因其具有強大的原則性優勢,避免了諸多僅依靠內部管理而產生的弊端行為。國家審計應從建立健全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入手,從根本上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結構和機制的規范程度,這為進行統一的監督管理奠定了基礎。另外,在具體執行環節應加大監督力度,對于各部門職權的有效行使進行實時的監督與控制,保證其內部各部門的有序運行。在對決策過程進行監督時,應重點注意決策者的思想傾向,也要注重決策部門與監督部門的協作配合,提高決策的準確性。
(二)國家審計加強對業務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推動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狀況的控制。國家審計應在財政預算的合理分配與使用上加大監督力度,對于業務流程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把控,從而提高預算資金的利用率,避免其產生濫用的情況。對于被審計的單位,應在其業務進行中所涉及的各個流程的真實性、準確性、合理性等進行嚴格的審查與監督,利用信息公開的手段進一步拓展監督渠道,提高業務辦理的公開性與公平性。同時,應依據處理辦法制定相應的預防機制,為可能發生的問題提供參考依據。
(三)國家審計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制度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來說,如果任其進行自身的內部管理與監督,很有可能產生的局面就是引發各部門之間的矛盾,或者為保證內部和諧而降低內部控制的力度,這就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其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國家審計則有效避免了這個問題的產生,一方面,國家審計可以通過信息公開的方式來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避免了其他私人性質的干擾因素的影響,而另一方面,由國家審計進行外部的監督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監督體系的建設。
四、結論
國家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依法行使審計監督權力的審計形式,由于其特殊的法定性和強制性使其具有較高的法制權力,能夠在法律層面上保證其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組織或個人的干涉。我國之所以頻繁出現貪污腐敗的問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沒有做好,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對政府各部門間權力的制衡、政府資金的合理分配與使用等方面產生重要的監督管理作用,國家審計就很好地實現了這個作用。牢牢把握住國家審計對于推動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產生的促進作用,明確其二者之間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對于我國的法制建設與行政監督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念.國家審計推動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完善路徑研究[J].財政監督,2017,04(01):67-69.
[2]邊琳麗.國家審計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研究[J].西部財會,2016,09(10):74-76.
[3]高昕.國家審計推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基于我國公安審計探析[J].時代金融,2016,10(11):227-228.
[4]石玥.審計推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6,05(05):33-34.
[5]唐大鵬,李鑫瑤,劉永澤,高嵩.國家審計推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路徑[J].審計研究,2015,07(02):56-61.
(作者單位:襄陽市襄州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