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摘要:本文著眼于我國商業銀行所受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展開研究,并提出相關應對策略。本文綜合講述國內外對于此問題的研究現狀,從正反兩方面探討此項重大改革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影響,并有針對性提出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 利率風險
銀行利率貫穿在商業銀行經營的方方面面,客戶去銀行存款會關注人民幣存款利率是多少,企業向銀行貸款也會重視貸款利率的高低,所以制定出既能滿足客戶需求又能促進自身經營發展的利率尤為重要。
目前,央行基本上已經把利率的決定權讓渡給商業銀行,它只制定基準利率,設定的浮動區間幅度也逐漸增大,各商業銀行以此為基準,以市場上物價總水平、利息負擔、貨幣資金供求狀況等因素為參考,自己把握存貸款浮動利率。在這種情況下,各商業銀行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利率。
一、利率市場化的實踐
1.利率市場化推進的思路
從國內外的實踐經驗我們可以總結出利率市場化的主要步驟:第一,增加利率的實際價值,達到和市場水平相平衡;第二,擴大利率的浮動區間,把可以進行市場化的產品種類進一步擴大;第三,讓利率以央行制定的利率為基礎,根據貨幣的供求情況有金融機構進行調整。
2.利率市場化推進的措施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建立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這項制度是進行市場化改革的首要步驟。此外,我國在利率市場化中要重視利率風險,加強管理程度,確保穩步進行改革。
二、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1.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積極影響
(1)促進金融工具創新。為應對客戶需求多元化,商業銀行積極轉變經營模式,通過創新金融工具去吸收資本市場,以滿足經營需求。此外,利率市場化使得銀行面對的利率危機沒有辦法提前預測,來源于多方的經營壓力也不停的加大,這為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工具創新提供了動力和壓力。
(2)優化客戶結構。銀行業在經營過程中,對于放貸業務的對象要進行嚴格的審查和監督,為了加強管理和監督,銀行制定了利率市場化政策。即每個銀行為了讓本銀行的資金存量增多,采取提高存款的利息來達到預期的目標。
(3)提高競爭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深化,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將從數量型的粗放競爭,向質量型的集約型競爭轉變,銀行的管理理念、營銷方式、應對措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避免被同行超越,銀行要不斷的完善自已的管理體系,提高經營能力。如果每個銀行都這樣管理,那么對整個銀行業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國際上與一些國際銀行也能夠表現出自己的能力,爭取更多的資金資源。
2.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消極影響
(1)削弱銀行盈利能力。銀行的盈利能力降低,是因為利率政策的負面因素。特別是中國人民銀行多次放寬存款利率上限,這使得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浮現象比較明顯,以致極大的削弱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2)加大銀行經營壓力。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之前,銀行只能夠聽從中國人民銀行的要求來制定基本利率等執行標準。在九十年代以后,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不再完全受央行控制,它擁有了確定價格的權利,這項權利讓銀行的經營壓力日益增大。
(3)加大利率風險管理難度。市場上的利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穩定的變動給商業銀行帶來經營上的風險。事實上,我國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認識嚴重不足,我國利率風險控制的難度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不斷加大。
三、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建議
1.積極建設利率風險管理體系
為了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現狀,商業銀行要組建專門的符合自身發展的利率風險管理系統。增加利率風險治理的配套設施,提高信息技術能力。面對越來越市場化的利率,不斷加強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數據的加工處理技術的學習,提高相關數據的收集效率。
2.合理選擇表外風險管理辦法
20世紀70年代起,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潮流的涌起極大的影響了金融市場,也加大了世界金融市場的風險,商業銀行不僅要開拓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讓銀行員工的利益和銀行的整體利益與長期發展捆綁在一起,實現員工和銀行集體的雙贏,還應該完善經營體制和強化公平競爭,打破傳統的官本位行政級別,建立多元化崗位系列,引進高層次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建立良好的優勝劣汰機制。
3.提高商業銀行缺口管理水平
相比幾年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缺口管理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面對越來越受重視的利率風險,我國的缺口管理水平是有待提高的。因此,銀行要合理調整傳統管理結構,盡力讓公司的凈資產價值和凈利息收入實現最大化,完善對利率波動的管理。
4.轉變內部業務重點
(1)重點發展中間業務。思想和戰略上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明確中間業務的戰略重點地位,從制度和機制上給予保障,在考核和激勵機制中,合理提高中間業務指標,積極引導基層業務人員,促進確立中間業務戰略地位。
(2)著力發展零售業務。隨著利率市場化發展,商業銀行應該重視零售業務的發展,不斷開發相應的零售產品、提高服務水平,在不斷提高零售產品的客戶滿意度的同時,提高產品的額外價值,打造自己的零售專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