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嵩松 謝東偉
摘要:分析了大學生軍訓的意義,提出了當前大學生軍訓時思想和行動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改進措施。同時還對如何利用軍訓期間開展軍事訓練外活動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軍訓 教育 管理
一、軍訓的意義
學生軍訓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代,歷史久遠。但是我國直到建國之后,大學生軍訓才真正走上正規的軍事化訓練道路。軍訓是大學生在本科期間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它對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以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都有一定幫助;同時也是國家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軍訓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全民族的國防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解決一些在進行軍訓之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
在軍訓的過程中,參加軍訓的同學們可以接受軍事化的訓練,學習軍事化管理條例,學習國防的相關知識,以及我國在以往的重大戰役中所表現出來的優良傳統和優秀事跡,用抗戰的鮮明事跡同當前的幸福生活結合起來,加深大家的愛國熱情。從而引導著大家跟著黨走,學習黨的方針路線,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上的洗禮,這些過程能夠起到很好的國防知識教育意義。
二、軍訓對于當代大學生的作用
學校的教育負責教給學生文化知識和道德素養,是一個培養各種門類的專業人才而設立的一個地方。而軍訓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正確的邏輯思維,以及鍛煉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精神的一個地方,是一個培養綜合人才的地方。
經過三年緊張的高中生活,同學們步入校園,生活一下子放松了起來,很多同學自由散漫,不能適應大學生活,變得不能沉下心學習,吃苦耐勞認真學習的態度也早已隨著高考而拋棄在了高中。進入大學后,第一個學期一直都在被身邊的新鮮事物所吸引:社團、學生會、游戲、電影、談戀愛等等占用了學生們大量的時間。晚上到了宿舍玩游戲,聊QQ,微信聊到大半夜,早上就起不來,甚至遲到、翹課,大家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正因為大學生人校伊始容易存在這種自由散漫的現象,所以大學生在本科人校期間必須經歷一次軍訓,才能讓他們的斗志和心態上轉變回來,而不是用散漫的態度來度過四年的本科生活。我們通過觀察軍訓前后同學們的態度轉變情況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同學在軍訓過后都有了很大改變,學校生活有了目的性、規律性,對于國防知識也變得更加關心,同時集體榮譽感也更加強烈。學生們在學校只是上課時間在一起,下課之后都各自回到自己宿舍,之間交流比較少,導致同學彼此之間比較生疏,甚至一些不愛交流的學生除了自己宿舍的學生熟悉之外,到了畢業和班級里的其他同學都不熟悉的情況出現,到了社會也就沒有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但是在軍訓期間,一個班級的學生吃住在一起,訓練在一起,可以說是24小時待在一起,大家一起訓練,一起完成軍訓的基本要求任務,不僅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增強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起到了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作用。即使軍訓結束之后,同學們心中還能牢記在一起吃苦訓練的日子,這就類似于經歷過高三的同學,這一生都不會忘記那年和自己并肩作戰的同學和刻苦學習的生活。同學間的友誼逐漸濃厚,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得到加強,也就達到了軍訓的目的。
三、軍訓期間大學生應該如何自我要求
軍訓的目的是要培養同學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每天的軍事化訓練,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會感覺到吃不消,當然堅持下來的同學占絕大多數,但是部分同學會選擇退卻,找一些理由,例如生病感冒,身體有舊疾等借口來逃避軍訓。目前由于學校隨軍醫療條件比較薄弱,對于復雜傷病、特別是舊疾的判斷很難做到及時、全面。出于對學生的保護,學校都會謹慎對待學生生病,一般會同意離隊休息,休息的人多了,勢必影響部隊士氣。要解決這個難題,只有通過加強學生們的自我意識來要求他們,通過指導員談心談話等方式,讓學生明白軍訓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意義,讓學生了解現在的磨練是為了畢業之后到社會上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氣餒,才能自信滿滿,斗志昂揚,否則這種逃避的態度會伴隨個人一生一世,在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會更加艱難,并且大多數是不能通過逃避就能解決問題的,所以在大學生期間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保持樂觀、不怕失敗、敢于吃苦的精神去面對一切磨練,這才是軍訓的重要之處。吃苦是一種對自我的磨練,軍訓是對自我的一種歷練,只有經歷過這段時間的訓練,人生才能完整,大學生活才能完整,人生觀、價值觀也會發生很大的轉變。
軍訓對于大學生的意義如此之大,影響如此之深,所以要求大學生自己要在態度上端正,行為上按照規定操作。首先就是要態度端正,要深刻明白軍訓是自我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而不是僅僅來吃苦受罪,經歷過之后自己也會有很大提升,只有在態度上端正之后才能為不抱怨,不逃避打下基礎。其次軍訓期間要按照教官和學校的要求,進行學習和訓練,作息時間要按時,吃飯要定時定量,不能不吃飯就去訓練,更不能晚上不好好休息,訓練期間不能在思想上開小差,要不怕吃苦受累。同時學校舉辦的各項講座活動和會議都要認真學習,學習別人的先進事跡和戰勝困難、不怕吃苦的生活態度。
四、對目前軍訓活動的一些建議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軍訓項目主要包括隊列訓練、外出拉練、軍容軍姿訓練、唱軍歌等,有時貫穿一些軍事知識的講座,軍訓項目安排稍顯單調,對于95后的學生來說,有吸引力才有注意力,因此建議軍訓期間可以加入以下內容:
1.消防知識宣講。目前高校發生火災可謂并不是什么新聞,2008年11月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食品學院大樓頂層實驗室起火,實驗室內部的實驗器材和設備基本上全部燒毀,雖然并無人員傷亡,但是教訓依然非常慘痛。現在的大學生宿舍樓里面都配備了滅火器材,可是很多學生并不會使用,所以在軍訓中增加消防知識講解是可以嘗試的,這也是大家最為集中的時間,在校外的軍事訓練中心正好現場實地講解滅火器材的使用以及發生火災時如何逃生,這對于大家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途徑。火災不僅僅毀滅了財物,也會奪取寶貴的生命,所以很有必要增加這個環節,讓大家在軍訓中學會滅火和自救。
2.愛國題材的講座。如今是21世紀信息發達的時代,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言論,別有用心的人在網上惡意詆毀,當代的大學生天天很多時候都處在網絡的包圍中,博客、微博、朋友圈、新聞網站、交流網站等等,一些反動言論充斥其中,我們的很多學生剛從高中走出來,對于很多事情還沒有自己的是非觀念和判別對錯的能力,很容易就被這些反動言論和觀點給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多舉辦一些愛國題材的講座,增強大家的愛國精神,如何正確抵制不正當言論、如何正確上網等,以防止大學生被網上的言論所污染和毒害。
3.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辦一些關于學校中優秀學生事跡的活動,給大家講解優秀個人的事跡,比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習過程刻苦努力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等等。還有集體事跡,比如以宿舍為單位、以班級為單位等集體鮮明事跡,去感染大家,激勵大家,此刻相比于在校期間或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軍訓期間是同學們集體榮譽感最強的時候,給大家宣傳榜樣的力量能夠激勵他們,喚起他們的斗志和不服輸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在心底里牢記別人,以別人為榜樣,去學習,去進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的大學教育,不僅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授,還更應注意學生思想、心理的健康。因軍訓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老師和學生見面接觸的機會比在校內多,所以在軍訓這個場合中,比較適合開展此類教育活動。在新生入校期間,每所高校都會對新生進行心理測評,但對測評結果的處理只是后置行為,對心理問題的預防才是關鍵。所以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把心理教育作為公共必修課來教給我們的學生,這樣的課程沒有什么針對性,僅僅是大眾適用型,沒有什么特點,很多學生聽了這種公共課課程結束后也沒有什么收獲,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交給他們,讓他們進行自我引導,自我教育,自我改善,作為一名老師需要的是在適當的場合進行引導;同學之間的交往情況是否樂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學生的心態問題,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現在很多同學都處理不好這一問題,我們需要有針對性的來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學生的情商,提升學生心靈自我修復的能力,提高和周圍人群的交往能力,這不僅影響他在大學校園內的生活,在畢業之后,步入社會乃至之后的人生歷程中也會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軍訓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更是身體意志的一次磨練。軍訓可以培養大學生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革命意志,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的團體精神,還是一個可以提供多方面教育的很好途徑,在軍營中可以解決一些在學校不方便展開的教育,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磨練自我,提升自我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