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虹 孔曉萌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寒地低層居住小區外環境問題分析與對策
姜 虹 孔曉萌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以哈爾濱市為例,從整體規劃、活動空間、綠地規劃和景觀要素四方面,分析了當前寒地城市低層居住小區景觀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設計對策,以期為寒地城市創建出更加宜居的低層居住小區景觀。
低層住宅,人居環境,景觀設計,寒地城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迅猛發展,人們對居住區環境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受開放二孩政策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低層住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由于寒地城市在氣候上的特殊性,對于寒地城市低層居住小區的設計需要因地制宜,展現地域的特色。
1.1 低層住宅
根據2011年GB 50096—2011住宅設計規范中對住宅類型的劃分,規定低層住宅為1層~3層,一般建筑高度低于12 m;主要包括(一戶)獨立式住宅、(二戶)聯立式住宅和(多戶)聯排式(Townhouse)住宅[1]。低層住宅由于層數少,有獨立的庭院或花園,與戶外空間聯系非常緊密,具有親近自然,尺度親人,鄰里緊密的特點,建筑造型的高辨識度和多樣性也使得低層居住小區的外部空間可塑造性更強,構思更加精妙。
1.2 居住小區
現行的GB 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總則提到:“住宅小區按居住戶數或人口規模可分為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三級”[2]。低層居住小區作為高檔居住區,歷來被人們寄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在每個地區,每個時代都有獨特的烙印,建筑與外環境的融合也更容易達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交往的和諧境界。
2.1 低層居住小區外環境的特點
1)私密性與領域性。低層居住小區的住戶大多對私密性有較高的要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居所遠離喧囂不易被打擾,有更好的安全性。每戶居民擁有屬于自己的庭院,有更強的歸屬感和領域性。
2)功能性。《外部空間設計》中提到“外部空間設計應盡可能賦予該空間以明確的用途”[3],低層居住小區對于功能上的要求更為全面,既滿足了每戶的私人活動空間,也設置了半私密、開放的公共空間,充分考慮居民的需求,配套設施比較齊全。
3)文化性。為滿足高端人群的審美和精神需求,低層居住小區往往將文化性作為設計的重點,在小區的立意、文化的挖掘和氛圍的營造方面比較有特色。
2.2 低層居住小區外環境的影響因素
1)氣候因素。低層居住小區受氣候和地域的影響最為明顯,南方氣候溫暖,較多使用造型通透低層住宅類型以及合院式的布局方式,植物多運用竹子、芭蕉等江南園林中常見的品種,小區風格以新中式居多。相比之下,北方寒地城市的低層居住小區的建筑風格較為厚重。
2)布局因素。布局方式的不同影響低層居住小區內部的空間,早期開發的低層居住小區由于容積率小,有比較大的景觀空間,可以設置公共活動區和大面積的綠化景觀,之后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限制,容積率一般大于1,除去建筑、道路和庭院的必要空間,可供設置景觀的空間極少,樓間距比較局促,公共活動空間也相對較少。
3)選址因素。在選址方面,城市邊緣的低層居住小區一般較靠近城市中心擁有更好的自然資源,更能與自然山水相結合。
3.1 哈爾濱自然背景
哈爾濱是黑龍江的省會,是東北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氣候上,它位于寒地,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冬季銀裝素裹,漫長而寒冷,夏季綠樹成蔭,是極佳的避暑勝地,因此又有冰雪之都的美譽。
3.2 哈爾濱文化背景
由于歷史原因,伴隨中東鐵路的打通,與俄羅斯、歐洲一些國家往來密切,建筑風格百花齊放,是著名的歷史建筑名城,形成了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
根據哈爾濱低層居住小區的發展情況和項目區位,本文著重選取了近年在哈爾濱發展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10個已建成項目進行了調研分析,發現的主要問題如下。
4.1 總體規劃不夠合理
主要體現在建筑平面布局形式不合理,部分小區的低層住宅臨街排布,導致住宅的私密性被破壞,容易受到噪聲、空氣污染的影響。近幾年,由于小區容積率的要求,高層—低層住宅的組合比較常見,由此也帶來一些問題,例如高層和低層之間樓距較近,從高層上可以看到低層住宅和庭院,破壞低層的私密性,造成低層居住者的不適;沒有充分考慮小區內高層的住戶,缺少優質的入戶景觀。
4.2 冬季景觀營造不足
哈爾濱有長達6個月的冬季,低層居住小區到了冬季往往植物匱乏,品種單一,缺乏美感,呈現出蕭索的景象,建筑周圍缺乏必要的遮擋,無法抵御寒風和阻擋視線,使得高檔的小區失去了藝術性和功能性。
4.3 公共活動空間使用率低
調研發現,在冬季低層居住小區的居民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里,雖然有各自的庭院,部分小區也設置了類型豐富的公共空間,但由于冬季寒冷,地面濕滑,活動設施的功能性下降,景觀形式單一,對居民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4.4 庭院整體規劃缺乏
庭院是低層居住小區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由于低層住宅的庭院大多由住戶自行管理設計,許多住戶對住宅和庭院進行了改建,而審美水平,投入時間與財力的差異也造成了庭院景觀的良莠不齊,甚至出現一戶一種風格的情況,和整個小區規劃景觀格格不入,不甚和諧,特別是進入冬季,由于缺乏植被的圍擋,這一現象更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區景觀藝術性和整體性。
基于對哈爾濱低層居住小區的實地調研所提出的不足,提出對寒地低層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幾點對策。
5.1 提高戶外景觀舒適性
在景觀營造上,要充分發揮功能性,夏季可以遮擋陽光創造綠蔭,冬季可以阻擋西北風,營造宜人的小氣候。采用常綠喬木,加強小區植物景觀的建設。在布局時應盡量避免將低層住宅臨街布置,對已建成小區的臨街建筑增加植物圍擋,阻隔噪聲和污染。
針對冬季居民戶外活動受限,需要通過舒適的環境促進居民的交流和活動,戶外座椅和設施需要考慮到寒地的氣候特點,適宜采用防腐木等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材質,避免由于天氣寒冷而無法使用的情況;廣場尺度不宜過大,避免在冬季植被荒蕪的時候更顯單一,宜在周邊適當加以圍擋,設置尺度適宜的景觀建筑物,可一定程度減少寒風對住宅外環境的影響。
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在面積較大的低層居住小區,可以在草坪中放置小型音箱播放優美的音樂,打破冬日的寂靜;加強庭院暖色燈光的布置,通過視覺減少冬季帶給人的寒冷感受,營造溫馨的氛圍。
5.2 提高戶外景觀藝術性
冬季草木枯敗,室外色彩較為單一,可以通過小品、鋪裝的色彩和造型,增加小區內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多使用冬季觀賞性較好的樹種,如梧桐樹作為行道樹,多使用常綠樹種,如塔松、云杉等,觀枝樹種,如杏樹、垂柳等,并搭配各種顏色的植被,如白樺、紫葉李、金絲垂柳,使植物色彩豐富具有層次感。此外,可以適度使用假花,結合樹木或具有生活氣息的小品進行裝飾,使小區冬季的景觀不顯蕭條,反而多一分祥和與意境,營造出適宜人活動的氛圍。
5.3 提高戶外鋪裝安全性
為提高低層居住小區戶外活動的安全性,除了要及時清掃路面積雪,還要選擇耐用防滑的鋪裝,減少寒地地區凍脹和冰雪覆蓋的影響,例如在兒童活動的區域使用塑膠地墊,廣場區使用文化石等紋理突出較為粗糙的鋪裝,在濱水區域使用木棧道等。避免使用表面堅硬易濕滑的光面花崗巖、廣場磚等等,尤其在臺階的鋪裝選擇上要尤為注意,保障居民戶外活動的安全。
5.4 小區風格整體化
針對低層居住小區庭院設計與整體不協調的情況,可以在景觀規劃時使用統一材質作為圍欄,造型可以自由變換,采用少數品種作為基調樹,達到既能充分發揮每戶庭院個性,又不破壞小區整體性的目的。
5.5 地域特色最大化
寒地城市四季分明,植物的選擇應該能展示不同季節的風貌,通過合理搭配喬灌草,形成四季有景,景色各異的小區環境。冬季是哈爾濱的特色,冰雪是自然的饋贈,設計中應注意對冬季意境的營造。
同時,可以通過塑造利于在戶外開展冰雪活動的空間,鼓勵人們到室外開展滑冰、冰雕、雪塑等活動,豐富低層居住小區的戶外活動,對冰雪景觀進行充分的利用,讓地域特色最大化。
哈爾濱低層居住小區的發展目前已日漸成熟,通過對實際案例進行調研,及時總結設計的特點及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營造出與時俱進的宜居環境,并對未來寒地城市低層居住小區景觀的建設與改造提供參考。
[1] GB 50096—2011,住宅設計規范[S].
[2] GB 50180—19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S].
[3] 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M].尹培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Analysis on external low-rise building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old citi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Jiang Hong Kong Xiaomeng
(CollegeofGarden,NortheastUniversityofForestry,Harbin150040,China)
Taking Harbin city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four aspects of general planning, activity space, green land planning and landscape elements, the thesis analyzes current low-rise building community landscape featur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d cit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sign countermeasures, with a view to create more comfortable low-rise residential community landscape in cold cities.
low-rise building, liv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cold city
1009-6825(2017)09-0192-02
2017-01-18
姜 虹(1972- ),女,博士,副教授; 孔曉萌(1991- ),女,在讀碩士
TU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