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云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
談星河灣項目規劃設計
朱 云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以星河灣4號園規劃設計為背景,基于內外環境相結合、建筑功能與環境相結合、觀賞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環境與人性化相結合的原則,闡述了園區內建筑布局、豎向、道路、綠化等綜合規劃設計方法,打造出了星河灣獨一無二的生活與消費空間。
小區,規劃理念,綠化系統,建筑單體
太原市作為山西省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同時,逐漸融入京津冀城鎮群,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承擔起了承東啟西的支撐和承接作用。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太原更應該發揮區位優勢,大力引進投資、鼓勵建設、拉動內需。
星河灣集團于2000年,首次開發建設廣州星河灣,至此星河灣這個品牌在番禺的江畔綠洲誕生,并在國內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2009年星河灣集團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進駐太原,投資建設太原星河灣小區,于2009年年末編制完成并批復了《太原星河灣修建性詳細規劃》。目前太原星河灣小區的一期、二期已基本建設完成,其酒店會所也已投入運營。太原星河灣小區的建設為太原市的城市形象增添了一大亮點,已成為濱河東路上的標志性景觀。
太原星河灣小區的區域位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龍城南街以南,南環高速防護綠帶以北,濱河東路以東,太茅路以西。
規劃區距離省政府約11.5 km,距離市政府約11.1 km,距離太原市火車站約10.9 km,距離武宿機場約6.5 km。規劃區北側為已建成的太原星河灣小區,兩側緊鄰汾河景觀帶,東側為城市公園,南側為嘉杰村住宅小區。太原星河灣小區隨著周邊山西大醫院、奧體中心的建成,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區域吸引力逐步增強。
1)場地條件。規劃區原為嘉節村農用地,地勢較平坦,屬于城市新區,規劃區內地上無建筑物、構筑物。
2)環境優勢。規劃區位于龍城新區,西側緊鄰汾河公園,南側靠近南環高速防護綠帶,東側為城市公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自然景觀較佳。
太原星河灣規劃以“內外環境相結合、建筑功能與環境相結合、觀賞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環境與人性化相結合”為原則,同時提倡“建筑與園林,環境與人居,觀賞與實用互相交融”的理念。景觀設計力求實現物中有景,景中有物,人景交融相輝映的現代版的“園冶”藝術,將建筑與園林融為一體。
太原星河灣以獨有的整體設計理念,結合山西地區特有的晉商文化,在吸取古老渾厚的傳統商業文明的同時,力求再創輝煌的晉商文化。在星河灣倡導的現代消費模式是時尚、現代與國際化相結合,為此星河灣精心打造獨一無二的生活與消費空間。
太原星河灣規劃以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對太原市城市格局進行了深入分析,仔細研究了龍城大道及汾河兩岸的城市設計,宏觀考慮居住區內商務、居住及休閑活動等相配套的空間模式,在現代城市為基調的大背景下,深層次結合景觀綠化,對園區進行了整體設計,力求使建成后的太原星河灣成為汾河景觀帶上一處亮麗的風景。
太原星河灣結合城市用地的現狀及城市發展趨向,充分發揮城市用地自身的內在價值,以形成龍城片區的城市新地標為目標而努力;當今城市快速發展,城市化、信息化、國際化給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領域,而高度綜合、高效率、高品質的要求,傳統的開發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其次,滿足業主的各種需求是星河灣不懈的追求;當今社會,價值觀的多樣性,文化產業的多元化等等,對小區的配套設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太原星河灣將以頂級的配套與物業,為廣大業主打造國際頂級的品質社區;學校、酒店、商務、商業、休閑、市民活動等多功能的綜合服務的結合,是當下城市復合功能的集約性要求。
1)整個太原星河灣項目得益于基地內得天獨厚的城市景觀資源,著眼于城市功能和發展構架,強調城市景觀,公園景觀,社區景觀三者之間的交融互動,重視城市景觀價值的提升與營造,匠心獨運,力求使區域內社區景觀成為城市景觀的組成部分。
2)依托業主的國際化開發理念,配合現代化的建筑本身,太原星河灣景觀設計運用現代化的景觀思想、手法和材料,輔以簡潔的弧線,舒適的流線等幾何造型理念,只為實現流暢、簡潔、浪漫和豐富的現代景觀,實現整個大環境及微景觀的整體性。
動態交通。太原星河灣規劃區域內道路共分為3級:城市次干道、小區級道路、組團路。
區域內城市次干道主要有:星河西路(規劃紅線30 m),星河中路(規劃紅線20 m),星河東路(規劃紅線20 m)。
區域內小區級道路:中部為星河南街、北側為20 m規劃路、南側規劃路為20 m。
區域內組團路:組團內的道路,路面寬度均為4 m~6 m,同時兼作隱性消防路。
本規劃區域周圍綠化系統非常好,西側緊鄰濱河東路50 m隔離帶及汾河公園;南側為南環高速防護綠帶,東側為城市公園。通過綠化廊道的有機滲透使城市綠化與組團內的庭院綠化形成有機銜接。
星河灣的綠化景觀突出“以人為尊,融于自然”,注重與建筑的結合。充分利用中央綠化的核心作用,輔以豐富的手法營造景觀;以路為徑,以景觀綠地的高差為緯,“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將山石、疊水、植物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營造出層次錯落的立體景觀;組團綠化,處處有景,處處有畫,詩情畫意融于小區。
星河灣園區內公共配套設施較為全面。以時間效能及依賴度為基準,細分服務對象,居住區公益性公建設施及環境創造以住區內老年人及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針對成人提供以雙休日的社區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服務。
目前區域內已規劃了一棟2層商業設施,一處體育館,一處會所,一所公寓樓,一所中學,一所小學,一所托幼,分別位于太原星河灣小區的第一組團和第十一組團中。
太原星河灣園區內豎向確定的原則是:安全、適用、經濟、美觀;具體體現為合理利用地形,盡量減少土方量。區域周邊市政道路高差較小,場地總體比較平整,園區內道路最小坡度為3‰。豎向依據周邊道路的設計標高,結合市政排水條件,確保園區內排水暢通。
1)戶型設計。
本項目住宅均為高層住宅。通過大量普查,收集大數據,通過數據研究潛在客戶的不同需求,多方案、多層次、多角度進行調整比較,最終用了兩梯兩戶、兩梯三戶、兩梯四戶的南北朝向戶型。戶型設計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客戶的需求,有機將廚房、餐廳、衛生間、客廳、臥室進行布局,既保證了客戶的私密性,又滿足了客戶現實生活中的交往需求。明廳、明房、明廚、明廁,是多少客戶追求的理想戶型,在星河灣4號園,不僅這點成為了現實,而且客廳與餐廳南北對流,各臥室間南北對流,是不同家庭高標準的生活模式選擇。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風,優美的景觀,揭開了星河灣4號園美麗的畫卷。
2)建筑風格。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利用建筑體量錯落,色彩搭配營造豐富的整體形象。突出精雕細琢的細部設計,太原星河灣住宅建筑既體現了源自南歐的地中海建筑風情,又隱含了中國傳統建筑及園林的特點,異域風情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與結合,使建筑與景觀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建筑單體屋面均采用坡屋頂形式,基座、墻身、檐口組成了經典的三段式,色彩由重到輕的濃妝淡抹,陽臺欄桿由實到虛的飄渺虛無,使整個立面風格穩重而不沉重。猶如人的五官一樣,星河灣擁有極高的辨識度,精美的欄桿,錯落有致的尖塔,加以各種精細的細部裝飾(斗拱、大包柱、弧形窗框等),成為了整個樓盤鮮明的性格特征。
建筑的立面與小區的園景交相呼應,色彩運用恬靜柔和的暖色調,清新明快,高雅華貴,主題自然,洋溢著親和休閑的生活氣息。整個小區建筑基調統一,外觀相互呼應,富有統一感和凝聚力。
3)無障礙設計。
遵照GB 50763—2012無障礙設計規范,住宅首層的主要出入口均設有寬度不小于1 200、坡度為1/12的無障礙坡道,2 000寬的入口平臺。電梯內外均設專用按鈕和扶手,電梯轎箱凈寬不小于1 600。公共部位內部均有導向標志和識別系統。
舍得、用心、創新,以舍得的氣度創造高價值,以用心的態度追求完美,以創新的標準不斷超越,各環節通力合作,共同追求產品的高品質、高品位,努力構建理性生活空間,這就是星河灣項目給我的最大體會。
On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Xinghewan project
Zhu Yun
(ShanxiArchitecturalDesign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13,China)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No.4 Park of Xinghewan project as the background,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design from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vertical, road, and reforesta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s,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 enjoy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environment and humanization, so as to create the unique space for life and consumption.
complex, planning idea, reforestation system, architectural unit
1009-6825(2017)10-0020-02
2017-01-23
朱 云(1982- ),女,工程師
TU98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