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鎮
臨沂市堅持“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和“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用水戶參與”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了城鄉供水體系建設。全市共投入城鄉供水體系建設資金15.72億元,建設各類工程742處,共解決了規劃內3 875個村莊、150所農村學校、310.06萬農村居民和16.39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42項常規水質指標的水質監測中心13處。全市共建成各類農村自來水工程達到3 750處,受益總人口838萬,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86%。
截至2015年,全市供水工程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30.1萬m3/d,其中地下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60.3萬m3/d,建成供水管道3 221.5 km,實際供水量為 3.57億 m3(97.7萬 m3/d),其中地表水用量達1.72億m3(47.0萬m3/d),地下水用水量達1.85 億 m3。
城鎮供水保障能力低主要表現在:一是供水量不足,現狀城市供水能力離城市現狀需求有差距;二是供水設施保證率低,如淺層地下水,水量不足,水質問題,水源地保護范圍大、難度大;三是水源單一,抗風險能力低。根據2013年臨沂市統計年鑒,全市供水工程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30.1萬m3/d,其中地表水供水能力為47.0萬m3/d,占總供水量的48%,地下水供水能力為63.1萬m3/d,占總供水量的52%,城市供水地下水比重過高,容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產生地下水漏斗區,不利于生態環境的的保護,也與“優先利用地表水,限制開采地下水”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原則相違背,且受地下水總量控制指標較小的影響,開發利用潛力嚴重不足,供水水質也容易遭受污染。臨沂中心城區及大部分縣區均為單一水源供水,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明顯不足,為進一步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急需建設一批水源工程和供水管網工程,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能力。
一是通水率較低,雖然供水體系完全覆蓋,但是實際通水率僅為85.6%;二是德國糧援項目,設施老化退化,損毀嚴重;三是村村通建設標準低,投入資金少,經多年運行,毀壞率較高;四是規模小、標準低,大部分為單村供水,沒有進行必要的水質處理,在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上都不滿足要求;五是農村供水設施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管理經費未落實,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達不到良性運行的要求。農村部分工程由于受資金限制,建設標準低,致使工程不能更好地發揮效益,部分單村工程由于無人管理或管理不善,管理資金不到位,不能得到保養維護,造成工程停運。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自來水普及率僅為85.68%,集中供水率為33.41%,與全省差距較大;此外部分單村工程水源由于受到污染,供水水質安全率僅為37.1%,離100%的目標差距較大。
全市現有水源地22個,除岸堤水庫、石泉湖水庫實施了保護區劃分、部分隔離防護措施外,其余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尚未開始。水源地保護缺少一體化管理,水利、建設、環保、衛生、農業、林業等多部門對飲用水源地均有管理職能,致使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現重復管理、相互推諉和扯皮現象。另外,地下水監測保護工作也處于起步階段,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差距較大。
隨著臨沂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水污染存在,飲用水源地的安全面臨威脅,由于目前水利、建設、環保、衛生、農業、林業等多部門對飲用水水源地均有管理職能和措施,缺少統一的管理和協調,不利于相應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保障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管理不到位、不徹底的問題,甚至出現重復管理、相互推諉和扯皮現象,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另外目前全市22個水源地中,除岸堤水庫、石泉湖水庫實施了保護區劃分、部分隔離防護措施外,大部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尚未開始,地下水監測保護工作也處于起步階段,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差距較大。
中心城區及大部分縣區均為單一水源供水,費縣、沂水縣、沂南縣直接從河道取水作為飲用水源,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明顯不足;部分縣區供水水源為地下水,供水保障程度偏低;為進一步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急需建設一批水源工程和供水管網工程,實現中心城區和各縣城均多水源供水,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能力。
根據臨沂市區和各縣區域人口統計數據,依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確定相應城區居民綜合用水定額,計算市區和縣城規劃供水量,并結合各區域現狀供水工程情況確定本次規劃工程供水量和供水線路。通過對各縣區附近存在水源的考察、供水能力計算和可行性分析,綜合規劃確定水源工程位置和供水管網工程線路。近期擬實施臨沂城主城區外環路環網供水工程、跋山、沙溝水庫——河東供水工程、唐村、昌里、許家崖水庫聯合供水工程、莒南——臨港供水工程等。
近年來,臨沂市以集中水源工程建設、管網改造、水質處理為重點,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建立水質合格、保證率高、保護到位的水源安全體系,規模大、標準高、質量好的供水工程體系,機制靈活、管理規范、服務周到的工程運營管理體系和覆蓋全、效率高、建管有力的政府監督體系。2016年實施羅莊區、河東區郯城縣等6個縣(區)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主要解決停運再通水和單村并網改造問題,提升原有工程的水處理設施,受益人口40萬。2017年實施蘭山區、沂水縣等4個縣(區)35處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主要解決停運再通水和單村并網改造問題,提升原有工程的水處理設施,受益人口26萬。
岸堤水庫水源地的水量可以滿足現狀城市供水要求,同時也能保證周圍灌區的農業灌溉需水量;但是,岸堤水庫水源地的水質存在一些問題,同時水體存在富營養化趨勢,因此為了保證岸堤水庫水源地提供水源的安全,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源保護十分必要。保護區采取的工程措施有:隔離帶工程(含隔離網、隔離溝、沉淀池)、移民搬遷工程、庫濱帶建設工程、跨庫橋路防側翻及污水收集系統工程、保水型生態漁業建設工程。建立突發事件環境預警能力建設、環境突發事件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大大提高了岸堤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應急能力。加強地表水水源地水質監控與自動預警系統建設、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建設,完善了飲用水水源地預警監控體系。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高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