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紅,周 鵬
簸箕李灌區位于黃河下游,涉及濱州市惠民、陽信、無棣三縣和德州的慶云縣,設計灌溉面積10.9萬km2。灌區主要渠道有東條渠、西條渠、總干渠、一干渠和二干渠,主要建筑物為2座引黃閘、4座渡槽及橋梁等,引黃閘設計流量50.0 m3/s和75.0 m3/s。灌區內陽信縣作為山東省高效節水灌溉試點縣,近年來,始終堅持“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環境生態化”的思路,高標準定位,高質量規劃,高水平運作,在小型智能農田節水灌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
項目區全部采取小型潛水泵提水,在提水泵站安裝智能管理系統,采用IC卡自助計費,手機遙控送水,實現了地下埋管、人電分離和GPS定位防盜,不僅節約了人力、時間,而且每畝地灌溉成本降到15~20元;出水口設計高程低于地面高程,當地面產生積水時可以及時排澇。
成立山東省陽信朝陽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有限公司,采取“政府+公司運營”的模式進行大面積推廣,并不斷探索實施微信充值、電腦記賬、智能防盜,整合了資源、節約了人財物力,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各村營業額收益的10%納入村集體收入,避免了村集體資源流失,所有使用該系統的村都破解了集體無經營性收入的難題。
結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進一步示范推廣現代微噴灌和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技術。建立先行區、示范區,以智能化升級建“智慧型水利”,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建立最新管理智能化系統。目前,金陽(街道)47個村已建成使用,涉及3 500戶,受益人口達2.8萬余人。
以金陽街道為示范,以單村或聯村小型集中連片耕地為單元,利用高科技信息平臺,創建智慧化水利管理模式,全力普及推廣小型遠程智能遙控節水灌溉系統。經過創新研發和系統升級,完善了IC卡計費系統、客戶端充值系統、微信支付充值系統和數據云管理服務器,將原來的遙控器控制升級改造為手機遠程遙控,破除了因距離、障礙物造成的操作困難;利用微信支付系統沖卡繳費,進一步方便了群眾。經過升級,這種灌溉模式更加省錢、省水、省工、省心。據實際測算,采用這種模式,每畝地灌溉成本可由40~50元降低到20元以下;通過低壓管道輸水,可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畝次節水20 m3;系統方便快捷、操作簡單,由一人乃至家中婦女或老人遙控指揮就能完成灌溉,極大地節約了勞動力,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
通過典型引路和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市場化的運營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自主籌資、政府獎補、自主建設、自主經營、自主管理”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管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水利部和省市的充分肯定。由公司安排專人負責辦卡充值、定期維修養護,項目區內每家每戶單獨設立賬戶,由公司采用統一收費、利潤分成的方式,按投資多少與占用資源比例相對應的利潤,作為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劃入各村帳戶,既解決了過去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的問題,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又增加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了政府、群眾和社會投資者三方共贏。同時,做好與脫貧攻堅的結合文章,將村集體獲得的經營性收入,用于本村貧困戶的脫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為確保金陽模式在全市大力推廣,先后出臺印發了《加快推進農田節水灌溉建設實施意見》,將任務細化分解到縣、鄉鎮(辦),做到任務到點、責任到人、工作到位,并積極協調有關銀行貸款資金,不斷擴大建設面積,進一步整合涉農項目,把項目實施與節水灌溉系統相結合。
陽信縣是山東省2016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重點縣。項目實施以來,嚴格按照上級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精心組織,扎實開展,確立了“明晰水權、成本計收、精準補貼、節獎分明”的工作思路。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綜合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實施過程中,以現有水利工程為基礎,提高工程質量,完善配套計量設施,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充分利用企業化管理運營模式,扎實搞好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工程管護機制。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逐步探索農業用水水權分配,利用水價財政獎補杠桿,建立落地生效的水價精準補貼和獎勵機制,打造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示范區,讓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專業化的農田灌溉服務。
節水灌溉工程作為一項利民工程為村兩委干部提供了良好的為民服務渠道,為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后管理摸索了經驗。下一步要轉變方式,在推進方式上,由被動實施向主動作為轉變,由政府推動向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變;在管護方式上,由屬地管護向購買服務、共享分配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