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林建軍 ,刁匯文
鄄城縣位于菏澤市西北部,總面積1 042 km2。包括15個鄉鎮,2個辦事處,491個行政村,總人口83.6萬。隨著近幾年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經濟作物和養殖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實力大幅增強,生產和生活環境得到了不斷的改善,生活用水大幅提升,安全飲水顯得日益重要。
過去鄄城縣人畜飲用水水源大部分為水質不達標的淺層地下水,水中含鹽、含氟量高,長期飲用,輕者引起牙釉質缺損,牙齒發黃,重者關節、骨骼變形,甚至出現癱瘓,對人體身體健康極其不利。近年來,鄄城縣大力加強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戰略目標。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完成驗收的供水工程已移交到企業進行管理。其中箕山河凈水廠運行正常,對北部11個鄉鎮進行供水運行。電廠水庫凈水廠(由企業投資的1.5萬t/d擴建)已完成擴建任務,對南部5個鄉鎮進行供水運行。以上兩個水廠均實現了飲用安全地表水的目標。
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堅持“誰投資、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供水公司具體負責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和生產經營,實行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接受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對于供水公司和國家共同投資的供水工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的制度,確保工程良性運營。
工程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和分級負責經營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各供水廠成立由群眾代表組成的用水協會,協商決定工程運行管理中的重大事項。同時組建供水站,每處設管理人員5~6名,各項目村為一個用水小組,設群管員一名。供水站人員設置根據 《山東省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而定。為減少人員設置,實行交叉定崗,一人多崗,行政管理人員兼做會計,技術管理人員兼做運行負責人,運行人員兼做計量抄表、水費征收和安裝維修。村內水表由群管員負責,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嚴格操作規程,完善管理制度,接受協會監督,實行企業化運營。具體做法如下:
借鑒以往實施農村人口飲水安全項目的管理經驗,建立良性運行機制,落實水利部《關于加強村鎮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見》(水農 [2003]503號文);依據《村鎮供水站定崗標準》《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等,對供水管理單位的崗位設置、崗位職責與任職條件、定崗定員、工程質量、供水水源、供水水質、供水水壓與水量、運行管理、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提出具體要求。積極探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操作方案,積極探索股份制、承包、租賃、拍賣等模式,做到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據不同工程特點明確產權和管護形式,制定合理計收水費、以水養水等規章制度和管護措施,以促進供水工程盡快走上良性運營軌道。
1)工程維修服務。供水公司成立了供水工程維修服務隊,保證工程及時維修和正常供水。全面推行社會服務承諾,公開維修電話和監督電話,實行24 h服務,因維修或其他原因造成停水,事先張貼停水通知,明確停水時間。
2)提高管理水平。要保證農村飲水工程的長期運行,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服務體系。為此,供水公司進一步加強技術服務,推廣技術含量高又方便實用的水處理技術,使供水工程發揮更大的效益。并根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制度,定期開展技術培訓,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采用不同的培訓方法,形成一支滿足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提高農村供水工程管理水平。
1)水質化驗與檢測。供水工程飲用水水質檢測嚴格按照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和《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SL308)的要求,建立科學有效的水質檢測體系。供水公司成立了水質監測中心,對所管轄范圍內的供水水源進行水質化驗,確保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
2)工程供水應急預案。為確保供水及時、安全,制定工程供水應急預案。箕山河凈水廠與雷澤湖凈水廠同為備用水源,兩處水廠主干供水管網相連通,當某一水廠發生事故時,另一水廠可向事故水廠的供水范圍應急供水。同時,原有的聯村供水工程深井水源可做為兩處凈水廠工程的應急備用水源,使地下水和地表水聯合調用。
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實行飲水安全工程行政首長負責制。縣水利局切實增強責任意識,認真履行職責,抓好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的實施工作。層層簽訂供水工作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各級和部門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和開展部門協作,計劃、水利、財政、農業、國土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協作,明確各部門責任,各負其責,形成推動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合力。
加強水源地保護,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根據已制定并開始實施的山東省水資源保護規劃,為了對水資源實施有效保護,達到各功能區劃水質及水量的要求,堅持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相結合,開源與節流并重,科學用水、計劃用水,保持水的基本平衡。對全縣水系進行綜合治理,使河湖水體水質達到環境質量防治目標。
加強對水源的監管,確保進入水庫的水符合國家地表水(湖庫)環境質量Ⅲ類以上水質標準。對于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堅決不準入庫。嚴格限制旅游觀光對水質的損害,防止人為破壞,必要時可采取半封閉式或封閉式管理。
建立供水水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縣級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供水工程供水水源管理和保護工作負總責。嚴格實施供水水源保護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供水水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門,作為地方政府相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加強水量水質監測能力建設,為強化監督考核提供技術支撐。
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公示欄、公告欄等一切宣傳工具,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強化節約用水的自覺性,宣傳工程建設決策過程,宣傳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工程建設、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全縣居民參與、支持鄄城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的意識,營造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確保工程長久運行使用。
良好的工程運行管理極其重要,不僅關系到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群眾健康生產狀況的改善,還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不僅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還會極大地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保持社會穩定,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