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霞
課堂是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是教師發揮個人才干及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的重要舞臺。怎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是每一個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永遠不變的考慮的主題。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樂觀的人格、勇于探索的精神,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性格。
課堂效率人格探索樂觀眾所周知,課堂是小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講臺是教師發揮個人才干及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的重要舞臺,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每一個有限的40分鐘里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能量,掌握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是我們每一個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所必須思考的,也是每一個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永遠不變的考慮主題。課堂教學活動是雙邊的,除了教師的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特別是現在的課堂強調把學生作為主體,因此學生往往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學效率的高低。而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是與其樂觀的人格、勇于探索的精神、對生活充滿熱愛的性情息息相關的,所以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關鍵是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首先,健康的人格寓于兒童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學習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我就遇到一個孩子,他上課不敢起來回答問題,學習成績疾速下降,不和其他的同學玩,原因是從小他的父母就對他要求非常嚴格,沒有給他應有的自信心,結果形成了極度自卑的心理狀態。后來,我發現他非常喜歡畫畫,于是,就在班上為他個人舉行了一次小畫展,結果不但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也讓他樹立了信心,臉上有了笑意,學習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課回答問題積極了,學習成績大幅提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樂觀的人格意味著做“人中人”,形成樂觀的人格就能坦然的面對學習現實,樂于與自己的同學、同伴進行學習合作。就是在他走入社會后,也能很快的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
培養兒童健康的人格,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應注意給孩子積極的心里暗示。因為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關心孩子能幫助孩子形成樂觀的人格。第二,創造交流的環境。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意識強,個性又十分脆弱,這樣就要讓孩子之間互相交流,互相交朋友,只有這樣才能強化集體的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才能使他們懷著一顆責任心而努力學習。第三,讓孩子自律。現在的孩子唯我獨尊的多,任性、為所欲為舉不勝舉,對良好課堂環境的形成極為不利,因此,樂觀的人格能讓孩子自律,也就能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時時刻刻的注意引導兒童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換句話說就是興趣是實質,樂學是境界。樂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又一法寶。眾所周知,小學生天真活潑,純潔無瑕,正是進行潛能開發、形成穩定興趣和培養勇于探索精神的最佳時機。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是主要的問題,而分數是次要的。想想孩子是怎樣學會說話的,如果要喝水,一開始只會講一個“水”字,如果硬逼著他說“媽媽我要喝水”,只會讓孩子把說話當成一件苦難的事,而事實上,當孩子說出第一個字時,家長往往就小題大做、無限夸張,這樣孩子就愛說、想說。結果越說越多,自然而然的學會了說話。學習也是這樣,只有樂學,才能學好,才能有求知欲,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每個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是打開興趣的閘門,融教育、教學、娛樂于一體,讓學習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入純真的“童心世界”,調動小學生的潛意識參與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進而引領學生走上快樂學習、主動求知的高速路,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受教育者愿意接受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使學習者渴望學習,才有成功的教學。”對這一點,我相信所有的一線的教師都是深有體會的。
要讓孩子養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幫助孩子找到我能學好的感覺。據調查63%的小學生認知需要偏低,不大喜歡學習,所以,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第二,從孩子愛勞動做起。這一條尤其適用于獨立能力差的孩子,這種孩子缺乏獨立性,不但體現在學習上,也會表現在其他方面,因此,我們可以從孩子愛勞動做起,不能讓孩子只顧埋頭學習,而要通過勞動讓他們脫離大人的庇護,表面上看,和學習沒有多大關系,可實際上,可能在情緒、心理等方面會對學習起到間接的促進作用。第三,重視記憶的聯想性、層次性和趣味性。教師要教給學生掌握記憶的規律,讓學生通過看、聽,把體驗到的信息通過喚起學生內在的組織結構,進入學生的長期記憶,要重視記憶的聯想性、層次性、趣味性,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課堂學習的效率就會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增強記憶力只可智取,不可強攻。
最后,對生活充滿熱愛是健康的人格、勇于探索精神形成的核心,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中之重。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其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不僅僅是未來生活的準備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和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重視課堂教學效率與兒童世界的聯系,讓他們熱愛生活,這將有利于他們建構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同時優化課堂效率。二年級已經開始了說話的練習,如果孩子們熱愛生活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常任教低年級,在指導學生寫話時我竭力想啟發學生平時觀察的物景,可有時最終的總是只能很艱難地摳出一點點的不痛不癢的情思。是的,快節奏、高信息迅速運轉的社會,讓七八歲的孩子知道怎樣最快把網上游戲玩精、如何旋轉龐大的電動機器人,能把看過的動畫片故事情節到背如流,比我們小時候聰明百倍。我們那時玩泥巴吹孔、用木棒削陀螺、找稻草搓跳繩,還和男孩子一樣下田捉泥鰍,對于他們來講,說不上豐富多彩,可我總覺得他們的開心和我們小時候的開心是兩種境界,一種是自然的,一種是人造的。我決心要讓這些孩子們回歸大自然,去放飛理想的翅膀,在美麗的大自然里體驗生活,從而喚起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愛的性情。因為這也是培養樂觀的人格、樂于探索的精神的必經之路,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點,更是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有效途徑。
要養成對生活充滿熱愛的精神,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帶領孩子們去野外體驗。現在的孩子大多是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也不能親身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如能經常帶他們去野外,就會讓他們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魅力,也會激起熱愛生活的熱情,還能開拓視野,豐富知識。第二,引導孩子愛護小動物。教師應找機會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哪些行為利于小動物的生長,哪些是不利因素,讓他們了解怎樣關愛小動物,體會小動物是和人類一樣是有生命的,喚起內心熱愛生命的熱情。
總之,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從根本做起,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不要忘了還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世界,還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生活,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自主的選擇,自由地創造吧。
參考文獻:
\[1\]許傲雪.芻議兒童樂觀的培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2).
\[2\]李夢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實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01).
\[3\]谷傳華,周宗奎,種明慧.小學兒童社會創造性與其同伴關系、學業成績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