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
【摘 要】當前我們正處于網絡時代,其資源信息具有開放、傳播范圍廣、泛娛樂化等顯著特征,這使得中學階段的教師和學生在從網絡中獲取大量的教學資源,開闊視野的同時,也受到了網絡語言亞文化的沖擊,使得語言表達的嚴肅性和規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關鍵詞】中學語文 網絡 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92
網絡現在已經和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了,隨之而來衍生出了網絡語文這一概念,網絡語文是整個網絡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重要載體,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全面來臨,網絡語文也開始影響到了我們的現實生活,大量的網絡熱詞充斥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之間,我們的語言交流方式和行文習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語文教學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影響。
中學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階段,中學語文教學承載的不僅是語言文字的教學,還承擔了向學生進行情感、審美、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從很大程度上來講,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教書”來進行“育人”。在這“教書育人”過程中,網絡的加入使得中學語文教學變得微妙起來。網絡作為信息的載體、傳播媒介,其僅對信息有承載的作用,因此我們從網絡接收到的大量龐雜信息,好壞不分的雜糅在一起,其中既蘊含了大量對中學語文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語文教學資源,也參雜了不少不利于我們對語文進行學習的信息。本文將就網絡對中學語文的影響作簡單談論。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網絡的積極影響
第一,網絡中信息資源極為豐富,這讓中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輕松的獲取教學資源,對教學進行有效的輔助,也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輕松的獲取學習資源,對學習進行有效的幫助,這給我們中學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便利。網絡對于師生來講,就是一座等待我們去發掘的金礦,能從中獲得怎樣的知識,主要看發掘的相關具體細節如何。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我們對各科的學習,主要通過各種書籍、報刊等實體介質以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這樣知識的容量是相對有限的,且利用起來受到多種限制,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而在今天的學習中,由于互聯網的全面普及,我們可以從網絡中便捷的獲取各種教學資源。例如,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一個不認識的字,要翻字典可能需要一分鐘左右的時間,而使用網絡進行搜索,僅需要十幾秒甚至是幾秒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結果了。這對我們的語文學習來講,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第二,網絡是一個開放的自由平臺,能讓師生的視野在得到開闊的同時,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由于其相對的自由開放,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無拘無束的對語文知識進行各種運用,這同以往的通過作文寫作、語文測試或在校園交際相比較,語文知識運用的形式更為豐富多彩。
第三,語文教學中的審美能力培養和德育功能,通過網絡中大量資源的促進得到了有效的增強。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互聯網的認識也不斷的完善,現在的互聯網正處于一個不斷優化、持續優化的進步時期,當前網絡對民主、自由、人文關懷等方面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并憑借網絡的巨大優勢對其進行了不斷的深化,使得網絡對傳統語文的教學有著傳統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使得審美教育和德育變得更為有效。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網絡的消極影響
凡是事物均具有兩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網絡也是如此。網絡世界中保羅萬象,由于其具有高度開放性、包容性,所以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供師生隨時取用,而也正是因為網絡的高度開放性和包容性,給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不少消極的影響。
第一,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為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困惑。當前,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度有所加大,有疑問“百度一下就知道”,已基本在廣大師生之間達成了共識。就我們日常使用頻次較高的網絡百科來講,其編纂過程較為隨意,嚴謹程度遠遠不及我們的語文課本及傳統的實體語文媒介。
例如,百度百科,如果要發布或者編纂詞條,只要內容不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經過簡單的審核就能出現在網絡知識,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行文正確性、知識準確性都予以仔細的檢查,大有一種“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趨勢,如果其中有一處語文錯誤,那么這個錯誤就會對通過網絡得到快速且廣泛的流傳。
其次,網絡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沖擊。網絡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使得大量的網絡流行語言充斥其間,對規范語文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網絡流行語是網絡虛擬世界中新興的一種語言形式,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大重要符號,網絡流行語具有顯著的網絡特性和時代特征。網絡流行語大多源于生活,而又回歸于生活,因此在網絡平臺上得到了大量的傳播,并被我們不斷的使用于實際生活之中。
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新鮮的事物極易產生興趣,特別是這些“新潮”的網絡流行語,更是中學生日常語言中的“寵兒”。但是,中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處于一個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時其過度的“暴露”在網絡流行語的語言環境之中,將會使中學生對規范語文的學習產生厭惡,因為他們會覺得規范語文不夠“潮”,這就是使得學生的規范語文使用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還有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網絡語言具有“一過性”的顯著特點,其生命周期極為短暫,每年網絡用語都在推陳出新,大量的網絡語言在經過短期流行后就被棄而不用,但是其對中學生造成的影響卻是“持續性”的,大量曇花一現的網絡詞匯給中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遣詞造句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使得中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不升反降。
第三,中學語文美育、德育功能在網絡的影響下有所衰退。網絡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也是一所巨大的垃圾場,特別是現在市場化的運作下,網絡文化已經逐漸從審美向審丑發展。在市場化的運作下,網絡已經是“法無禁止、有利可圖皆可為”,網絡世界中各種低俗新聞或訊息大量涌現,各大新媒體對各種“門”事件炒作的不亦樂乎。“惡搞”文化的廣泛流行,對一些文學經典,如古詩詞、古文、現代詩等進行了無厘頭的改編等等。這些都對語文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帶來了新的挑戰,為當前規范中學生語文帶來了負面影響。
就目前的中學語文來講,我們應當對網絡帶來的影響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的面對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對網絡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家長和教師要聯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持續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合理的對網絡語文資源進行運用,教師還要重點注意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行文用語進行規范。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的對網絡進行利用,并避免其中的消極因素對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