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清
摘 要: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隨著農產品加工業和畜牧、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玉米作為一種具有較高轉化增值潛力和高功能營養價值的原料型農產品,受到了養殖和加工業的高度重視,對玉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近年來我國的玉米種植雖說在種植面積中有所擴大,但是仍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本文將從玉米種植過程中種子的選擇、種子的預處理、土地的選擇整理、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玉米的田間管理幾個方面出發,淺析玉米種植中的關鍵技術,以便促進玉米種植技術在實踐種植中的應用。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合理規劃種植管理,優化種植技術,對于玉米產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國雖然有廣大的玉米種植戶,但是大部分都尚未認識到玉米種植技術在玉米種植實踐中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從提高玉米單產出發,提高玉米總產量,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一、品種的選擇及種子的處理
1.品種的選擇
任何一種農作物,選擇好的種子都是實現其高產豐收的關鍵所在,在玉米的種植中也不例外。因此,在實際的種植實踐中,種植物應該在詳細了解土樣情況、當地氣候類型、當地的玉米種植習慣以及常規的田間管理習慣等的基礎上,根據以往的選種經驗和收成選擇收成好、抗病力強、適合當地土壤條件和氣候的種子。
2.種子的處理
玉米種植前對玉米種子的處理也是一個關鍵環節,合理的處理措施能夠達到提高出苗率、壯苗、齊苗的作用。首先,選擇合理的種子,再將種子中的半、傷、病、癟籽粒去除,保留飽滿、品相較好、大小較為一致的種子。其次,進行曬種,一來可以達到增強種子活性,二來可起到殺死種子部分病原菌,且曬過的種子在播種后吸水性能會增強,播種后能達到早發芽、出芽率高、出芽率齊的目的。最后,在種子播種前要進行浸種和拌種,前者是通過水分對種子的浸泡以補充種子水分,從而達到促進發芽的目的。后者是通過一些化學藥劑和肥料對種子進行預處理,以達到防治病蟲害以及增加養分的目的。
二、合理選地
玉米雖然是一種適應性較強比較好種植的植物,但是好的土壤也是保證高產量好質量的前提。一般來講,玉米比較適合在地質肥沃、地勢平坦、通透性較好的地區種植。在選好種植地塊后,在玉米種植前應對土地進行深耕、翻耕等處理,使土質變得松軟,這樣將更有利于玉米的耕種和生長。此外,在翻耕過程中也可根據土壤肥力以及玉米生長情況的不同適當補充農家肥或復合肥,以保證玉米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養分。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玉米的播種時間對于產量是非常關鍵的,因此要嚴格把握播種時間。不能夠過早,也不能夠過晚。過早,因土壤溫度比較低,容易使種子害病,同時也影響種子的出苗以及苗期的生長;過晚,則會導致玉米出現貪青的現象,進而影響玉米的灌漿上粒。因此不同地區,不同種子的播種時間不同,在種植過程中,種植戶一定要將土壤的溫度、濕度、透氣性以及種子的生長期、抗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在內,從而確定合適的播種時期。
理論上講,玉米單株產量的提升會有效提高玉米總量,但玉米總量在受單株產量影響的同時,也受單位面積植株總數的影響。在植株單株產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單位面積內植株總量必然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總量,但是單位面積內植株總量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植株單產的下降,所以玉米種植不是越密越好。在播種時,種植戶應該根據土壤肥力、種植特性、氣候情況等的不同,制定合理的種植密度,在保證玉米單株產量的同時合理提高單位面積植株總數。
四、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的田間管理對于植株的健康生長是十分重要的,在玉米種植實踐中,應做好以下管理。
1.合理澆灌。在干旱時期,要及時澆灌,以便給玉米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2.適時中耕。以便及時除去田間雜草同時提供利于玉米生長的疏松土地。
3.合理施肥。充足的肥料對于植株生產是非常關鍵,在種植過程中,農戶應根據玉米生長情況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施肥量。在一定范圍內,施肥量越大,玉米產量也會增加。但是當施肥量達到一定程度后,繼續增加肥料非但不能達到有效增肥的目的,還會出現玉米玉米抗性下降、產量降低、造成的污染嚴重等問題。因此,在施肥過程中,要適量施肥。此外,施肥中采用多次施肥且施深肥、施肥技術與灌溉技術的充分結合等,都能夠有效提高施肥效果。
4.有效防治病蟲害鼠害。由于玉米本身植株較大,且植物中水分較多又含有一定的糖分。因而病蟲害發生較多,再加上玉米多是大片種植,一旦發病,必然會造成大片玉米受損,因此及時拔除病苗弱苗,以便玉米生長整齊,同時秉承“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常見病蟲害的傳播
以玉米絲黑穗病為例,該病多是在玉米幼芽期侵染的基礎較大,在該病的綜合防治上。首先,在種子的購買過程中建議部門應做好檢疫工作,從而及時制止病原傳入。其次,在種子的選擇上,農戶應從種植區實踐情況出發,選擇具有該病抗性且高質高產的種子。第三,在種植過程中科采用合理輪作種植計劃,以減少田間病原的殘留。第四,及時拔除病株。種植過程中一旦發生具有該病癥狀的病株,一定要及時拔除,從而避免該病的大規模傳染。玉米種植過程中其他常見病蟲害也會給玉米種植帶來嚴重的損失,在種植過程中,農戶可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化學等措施,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從而確保玉米株的健康生長。
另外,玉米播種期和玉米乳熟期是鼠害嚴重發生的為害期,其對玉米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不易忽視。防鼠一方面是控制害鼠的發生和遷入,另一方面要在鼠害猖獗之前進行滅鼠。同時應在冬前進行田間環境整治,鏟除田頭、地邊、水 溝、丘地等害鼠棲息地的雜草雜物,平整土地,摧毀鼠洞。有條件的地塊可用水灌泡,破壞害鼠的棲居場 所,使其無處越冬,從而減少越冬鼠源,減輕來年為害。
玉米種植技術的使用,對于有效提高玉米單產是非常重要的。在玉米種植實踐中,一方面,我國應加大對玉米種子、玉米種植關鍵點的研發投入,以提高我國的玉米種植技術。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加大對種植戶的培訓,以促進玉米種植技術在種植實踐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云有.玉米高產創建栽培技術的示范與推廣-以云南省尋甸縣河口鎮為例[J].南方農機,2016,47(6):29-30.
[2]伍少云; 孫榮; 奉有壁.云南省地方玉米種質資源的類型、品種及其子粒顏色多樣性分析[J].玉米科學.2004-12-30.
[3]肖者.云南山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6-03-11.
[4]楊華應.云南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技術.200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