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保
摘要:“心困生”在日常行為上存在認知混亂、情緒異常、性格怪異和品德偏差等問題,是學生中的“異類”,讓老師頭痛。怎樣走近“心困生”,走進他們的心靈,溫暖他們冰冷的心……在此,探討了對“心困生”愛的教育。
關鍵詞:“心困生” 傾聽花開 心靈教育 “糊涂”的愛
何謂“心困生”?心困生,是指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困難,日常行為上表現有認知混亂、情緒異常、性格怪異和品德偏差等問題的學生群體。這些學生通常被稱為心理困難生,簡稱“心困生”。
教育經常強調“一視同仁”。其實,真的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每個學生就是一個個體,他們個性不一,背景不一,所以班主任切忌拿著一把剪刀像園丁修剪樹木一樣,將所有草木修剪得整齊劃一,高低一致。我們必須承認在一個群體中,總是有這樣一些跟你步調不一致的人,他們或思想怪異,或性格孤僻,或行為極端,所以面對他們,班主任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愛,用欣賞的眼光去傾聽他們的聲音,讀懂他們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的距離;用愛心去喚醒他們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他們充滿信心地去學習和生活,讓愛的光芒灑滿教室,灑滿被人遺忘的角落,讓他們從老師那里得到溫暖,從同學那里咀嚼到友愛的芬芳。
那么,要怎樣才能走進這些“心困生”,真正讀懂他們的心靈呢?
一、傾聽花開的聲音
花開的聲音,靜而細,肉眼無法看到,只有用心去傾聽,你才會聽到它的存在。同樣,這些“心困生”在性格、心理、行為、舉止等方面與大眾學生有許多的不同,因此在這個“同類”的世界里,他們鶴立雞群、標新立異,顯得孤單和寂寞。無論在何時何地,他們都顯得不合群,他們走不到別人的世界,別人也無法讀懂他們的世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真正的寂寞者。
曾經有一學生,從小喜歡課外讀物,尤其喜歡古代書籍。用該生的話說,自己是讀著“三國”“水滸”里的人物長大的,其中的故事、歷史,他早已爛熟于心;長大以后,他開始涉及《易經》《道德經》《大學》等書籍,從而使的思想變得活躍,看問題變得深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特別是沉溺《易經》《道德經》后更是表現獨特,在課堂上總是發表一些讓同學們為所未聞的見解,總是尋找機會與老師面紅耳赤地爭辯;在同學們面前,猶如一個布道者,津津有味地講述著自己的奇談怪想。剛開始大家很佩服他的才華,羨慕他讀了很多書,可久而久之,同學們對他的論調有了反感,認為都是些紙上談兵,派不上用場的高談闊論,充其量是用來裝點門面的,所以慢慢疏遠他,甚至隔離他,有時同學們討論問題都不愿意他的加入,認為他是“來自星星的外星人”。從此,他變得脾氣暴躁,性情多變,失眠惡心,神精衰弱。
作為班主任,此時如果以說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那根本是無意義的。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最得人緣的,不是會說話的人,而是懂得傾聽的人。所以,我決定做一個傾聽者,降低身子,用欣賞的眼光與他進行師生之間平等的心靈溝通,敞開心扉,拉近距離。在整個傾訴的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賞識他的態度,細心體會的專注和靜心思之的耐心,傾聽他獨到的見解,睿智的思辨,膨脹的欲望以及豐富的感情,青春的困惑和疑慮等,形成“情感場”,讓他感受到我的誠意,是在真正地傾聽他的心聲,讓他感覺到我對他的尊重,而不是心不在焉或敷衍。同時,努力傾聽聲音背后的某種思想和觀念的萌芽,捕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并對這些思想和觀念做出恰當的評價和引導。尤其是一些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思想或觀念,及時做出自己的和理解和想法,并與之溝通,希望達成共識。這樣的談話,少了責問,多了信任;少了說教,多了理解。在一次次交流中,我發現他對我越來越信任了,愿意與我溝通和交流,我也順著他的心靜心梳理,適時給他引導、鼓勵和肯定,他的心也慢慢打開,明白自己在某些言論上的偏激和高調,同時也明白了自己思想的偏激和膨大、不切合實際的欲望。
此時,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傾聽是一種尊重,一種理解,一種容納,一種欣賞,一種關愛,更是聆聽心聲的一種手段。學生不僅是用智慧,而且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的世界。所以面對這些“心困生”,不僅做一個忠實的聽眾,更要做一個仁者,擁有寬廣的胸襟播撒愛的種子;做一個詩人,傾聽花開的聲音,走進學生的心田。
二、“糊涂”的愛
這里說的“糊涂”,不是頭腦簡單才疏平庸之輩的糊涂,而是“大智若愚”,是一種智慧、一種涵養、一種愛的藝術。學生所犯錯誤不是已經到了沒有挽回余地的地步,都是些上課遲到、缺交作業、上課看課外書等小問題。面對這些小問題,班主任可以有意識地裝裝“糊涂”,讓學生自己去反省、去思考,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啟發他們進行自我教育,激勵他們自覺改正錯誤,反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對那些“心困生”,更應將這份特別的愛給予他們。
曾經有一學生在文化體育節中,因所提意見未被同學們采納,他毅然摔門而出,導致快編排好的英語短劇陷入癱瘓;晚自習,因為一只蜜蜂的飛入打亂他復習的思路,他憤怒地將桌上的書亂扔一地,然后將桌子高高舉起準備打蜜蜂,全班同學被他的動作嚇傻了眼;與同學們討論問題,總希望所有人都同意他的觀點;別人犯錯,他就死抓不放……久而久之,在班級中他少了朋友,性格變得孤僻。
為了找到教育的契機,打開僵化的局面,我不急于去指責他的問題,而是在課余時間多開展一些活動,如兩人背夾球、五人齊力、十人同心協力等活動,讓同學們明白在任何一個集體中,我們不能缺誰,只有集體在,我們才能存在的道理。通過這樣的互動,我發現他有了慢慢的改變;對他偶爾犯的錯誤,我裝著沒看見,暗暗觀察他的舉動,給他反思的時間;對他在同學們面前的張狂霸道,我善意提醒他收斂。久而久之,他的情緒由開始的偏激轉為穩定,主動關心班級之事,慢慢地能與同學友好相處。
因此,我人為,班主任對“心困生”的缺點不要時時刻刻念念不忘,而是要“糊涂”一點,給他們一點空間,給他們一點時間;批評時“糊涂”些,可以避免過度刺激學生,促進學生反思,主動認識錯誤,產生較好的教育效果;裁決時“糊涂”些,可以避免學生間矛盾激化,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表態時“糊涂”些,使班主任工作具有較大的回旋余地,便于開展工作。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適當采用“糊涂術”,是密切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它有利于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避免師生間或同學間矛盾激化,營造和諧團結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的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心困生”,只希望用自己的耳朵和愛心與他們共同聆聽和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妙和多彩,我希望聽到他們心靈的最強音,感受他們心靈最真的呼喚。別把“心困生”當成異類,多給他們一些特別的關愛吧!
參考文獻:
[1]傾聽——班主任工作的技術與藝術.成功,2013,(23).
[2]淺談高中班主任的傾聽藝術.
[3]周吉云.班級管理中要講究點糊涂藝術.
[4]韓濱.班主任的糊涂藝術.
[5]班級管理中的糊涂藝術.班主任工作之友,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