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志茹
摘要: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導學案教學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正在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之一。雖然各地導學案教學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其實質大同小異,教學過程大都包括:“自學——討論——展示——評價——檢測”這幾個主要環節。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真正走進課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還需要精雕細琢,本文就對此展開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學案教學;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125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導學案教學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正在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之一。雖然各地導學案教學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其實質大同小異,教學過程大都包括:“自學——討論——展示——評價——檢測”這幾個主要環節。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真正走進課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還需要精雕細琢,特別是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教學效果會更佳。
一、學生活動與課容量之間的關系
由于活動過程中,占用時間較長,特別是遇到難度比較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耗時過長,或者讓學生講解時,由于學生表達能力有限,也會占用過多的時間。這樣勢必會影響課堂容量,導致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一旦發現異樣的情況及時處理。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要督促學生抓緊時間,避免拖拉,如果發現學生有開小差的情況及時制止。二是要把握難點,及時點撥,引導學生順利完成任務。三是學生展示要把握好“度”,教師要做到收放自如。比如當學生討論爭執不下時,當學生表述不清時,當學生無從下手時……教師都要及時給予提示、點撥,以免耗時太長。
二、學生活動與課堂秩序之間的關系
好動貪玩是學生的本性。在進行探究活動時,學生很容易開小差做一些與本節課無關的事情。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課堂駕馭能力,一是做到心中有數,對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的學生特別留意;二是加強巡視;三是要正確引導,把學生都吸引到所研究的問題上;四是合理分組,對小組成員要合理搭配。
三、分組展示與全體發展的關系
在導學案教學的展示環節中,大多數教師的做法是先給各小組分配任務,再分組討論進而展示。這樣做的弊端是各小組對自己分到的任務會盡心盡力完成,而對其他任務就不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了。所以,筆者認為在小組展示前不要把任務先分配到各小組,應該先讓各小組討論完成所有的任務,然后再分配展示任務,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
四、學生個體差異與統一的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
每節課的基本教學任務是一定的是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的,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確實存在的。既要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又要讓基礎差的學生“吃得好”。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是令人頭疼的事情,筆者在此就淺要談談自己的做法:首先是學習小組成員搭配上要注意好中差搭配、優勢科目搭配。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并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及時趕上。其次是問題難度的設置要循序漸進,即使是差生也要盡可能達到“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效果。第三是要給差生一定的表現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比如難度不太大的問題讓他們來展示,并及時鼓勵。第四是做好因材施教和個別輔導,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針對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輔導。
總之,導學案教學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其中教師如何“導”,是決定課堂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上一節課教師都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在如何“導”上做文章,設計好每一個細節,讓學生在愉悅的活動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培養習慣。
(作者單位:山西省霍州市春蕾雙語小學 0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