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 要:銀團貸款作為現代商業銀行最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業務之一,防范信貸風險、滿足企業需求等方面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銀團貸款對借款人和銀團貸款對銀行的積極作用,并對山西省如何開展銀團貸款籌組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山西省 銀行 銀行貸款 籌組
中圖分類號:F830;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2-168-01
當前,我國經濟“三期疊加”,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各種問題和矛盾顯現。山西省經濟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差,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經濟發展形勢嚴峻。與此相對應,山西省銀行業發展明顯放緩,資產、負債增速回落,利潤水平下降。一方面,銀行信貸政策在金融風險不斷顯現的情況下較為審慎,風控要求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企業流動性比較緊張,資金需求十分迫切。
銀團貸款作為現代商業銀行最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業務之一,防范信貸風險、滿足企業需求等方面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山西省當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應充分發揮銀團貸款的積極作用,支持山西省經濟發展。
一、銀團貸款對借款人的積極作用
一是有利于滿足其大額融資需求。在傳統的銀企雙邊貸款方式下,由于銀行向同一借款人發放貸款資金須遵循法律或監管機構對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的要求,因此,企業大型項目的巨額資金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在銀團貸款模式下,通過多家銀行聯合起來,按照各自的資本規模和承受能力分別提供資金支持,滿足客戶的實際資金需求。
二是有利于節省談判時間和精力,降低籌資成本。銀團貸款中各銀行的貸款條件一般是相同的,并且采用同一個貸款協議和文本,因此,借款人無需像傳統雙邊貸款那樣同各家銀行一對一地談判,而只要與牽頭行商談基本就可完成。
三是通過牽頭行的推介,借款人可以與一些原本沒有業務往來的銀行建立起業務往來關系,擴大合作銀行的范圍。
四是銀團貸款由于所受的市場關注度較高,影響廣泛,信息傳播較快,因而有助于提高借款人的聲譽。
二、銀團貸款對銀行的積極作用
一是有利于分散信貸風險。通常來講,貸款集中程度越高,貸款風險越大。通過銀團貸款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貸款集中度,分散單個銀行的單戶貸款風險,而且有利于銀行從共同利益出發,共同防范和控制企業風險。
二是有利于增加中間業務收入,調整利潤結構,轉變盈利模式。按照國際慣例,銀團貸款收費是目前國際金融機構的通行做法,可收取安排費、承諾費和代理費等,單項費率一般在0.125%~0.5%。對商業銀行來說是一筆不菲的中間業務收入,對銀行盈利模式的改變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是有利于信息共享,防止借款人多頭授信、重復授信和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單個銀行由于信息缺失,可能做出錯誤的信貸決策。銀團貸款由多家銀行共同參與,更便于全面掌握借款人及其關聯企業的綜合授信情況、資金流向、盈利水平等信息,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度,防止借款人多頭申貸、重復授信等。
四是有利于建立和諧共贏的金融市場環境,防止銀行間過度競爭。銀團貸款業務從受理、承諾、融資、服務到收回的全過程中,各參與行要想意見一致,形成統一的貸款條件,就必然要密切合作、加強溝通。這樣可防止各銀行間為爭奪項目而惡性競爭、相互壓價或者降低融資條件,有利于促進銀行間關系從競爭走向競合,有效防范信貸風險,改善金融秩序。
五是有利于擴大銀行影響力,樹立良好的形象。銀團貸款受市場關注程度較高,擔任銀團牽頭行,可以使銀行在同業中樹立良好形象,培育無形品牌和商譽,獲得更多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
六是有利于提高信貸資產流動性,調控信貸規模。利用直接銀團進行貸款分銷或利用間接銀團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資產轉讓,可提高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控制存貸比,便于調控信貸規模,使有限的信貸資源發揮更大效用。
三、山西省銀團貸款籌組的建議
一是做好銀團籌組機制建設。由銀行業相關主管部門牽頭,召集省內主要金融機構、有關政府部門及有較大融資需求的借款人,定期(半年或一年)通過會議或其他形式推動銀團貸款,共同研究、制定山西省銀團貸款籌組相關制度,選定擬籌組銀團的具體項目并積極推動項目落地,學習參考價值較強的銀團貸款典型案例。
二是確定銀團籌組建議標準。根據銀監會《銀團貸款業務指引》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山西省銀團貸款籌組標準。如,對于合作銀行較多、且流動資金需求規模較大的大型集團客戶,建議通過銀團貸款形式發行流動資金貸款;對于10億元以上的中長期貸款,特別是與交通行業投融資改革和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相關的并購、債務重組等相關融資需求,建議組建銀團貸款。
三是加大銀團貸款產品創新。當前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在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等的沖擊下,銀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銀行業需不斷強化產品創新,在保證合規的前提下,嘗試結構化銀團、利率差異化銀團、分組銀團等創新產品,提高銀團貸款開展水平。
四是規范銀團貸款收費。從銀團貸款實際情況來看,對借款人來說,銀團貸款對滿足資金需求、擴大合作銀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對銀行來說,銀團貸款在分散風險、信息共享方面也起有積極作用,但銀團相關中間業務收入較少,銀團成員在履行銀團義務的同事,未獲得相應收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團貸款的開展。借款人和銀行業應在相互理解、互惠共贏的基礎上,按照銀監會關于銀團貸款收費相關規定,保證銀團貸款合理收費,共同推動銀團業務不斷發展,共享銀團貸款發展成果。
五是建立完善銀團貸款轉讓制度。我國長期以來未能建立相對比較完善的銀團貸款轉讓實施辦法或規定,規范、靈活、透明和標準的信貸二級市場尚未建立,銀團貸款的流動性難以實現,無法及時分散和轉移信貸風險。如能試點銀團貸款轉讓,對轉讓對象、份額、利率、手續費用等方面探索政策法規,暢通轉讓渠道,改善銀團貸款流動性,則能有效提高銀團貸款的開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姜建清.從雙邊貸款走向銀團貸款.金融時報,2004
[2] 張玉蘭,李文增.關于我市發展銀團貸款的對策建議.天津經濟,2006
(作者單位:國家開發銀行山西分行 山西太原 030006)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