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隨生
【關鍵詞】 誦讀;經典古詩文;途徑;策略;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051—01
經典古詩文是大家公認的中國古代文學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具備極高的文學鑒賞性。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遺產。在學生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是汲取民族語言精華,接收中華燦爛文化熏陶的捷徑。筆者就經典古詩文的誦讀淺談以下幾方面的心得。
一、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實施途徑
1. 教師教材的開發(fā)。教師應整理適合不同學習層次學生認知能力的經典古詩文作品和相關資料,形成三個階段的、有序的誦讀計劃,著手搜集并編寫相關的教材。指導學生對作者的生平經歷進行一些生動性、生活化的整理,使之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便于學生的理解。
2. 學生資源的開發(fā)。調查學生的古典知識的基礎和每一個階段知識的積累。開發(fā)學生中比較好的資源,形成良性的互補作用,開展古典文化的一些初步的研究型學習閱讀和研究,促進良好的古典文化氛圍。
二、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實施策略
1. 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研究方法指導。(1)理論學習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閱讀有關誦讀指導的理論文章,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進而更有效地指導課題研究和實踐操作。(2)問卷調查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問卷、談話的形式,了解被教育對象和教學者對該課題的認識,以期達到預期的目的和對應的效果。(3)活動提升法:舉行古詩文誦讀比賽、古詩文知識比賽、古詩文名句天空比賽等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并能繼承和發(fā)揚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
2. 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實施落實。(1)傳授經典古詩文誦讀技巧的必要性。誦讀作為一種“目視其文、耳聞其音、心悟其情、意會其理”的綜合閱讀活動,它是從字、詞、句到段、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由表面含義到深層含義到潛在的全面感知,是學生的重要閱讀實踐。因此,教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對古詩文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只有建立在多讀的基礎之上,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因此,對學生進行誦讀技巧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朗讀技巧能使學生更好地體味和把握詩詞的語言、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經典古詩文誦讀方法的指導。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學習經驗的一個重要方面,朱熹在《童蒙須知》中就十分強調誦讀的重要性。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細,心眼既專一,卻只浪漫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自然會有收獲,這對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乃至語文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對詩、詞、曲、賦宜采用以誦讀法之背誦為主的教學方法,其中包括列舉順序法、巧記法、情境法、抓點法、競記法、角色法等背誦等方法。
三、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評價
首先,由學校經典誦讀委員會和學生代表共同討論制定《經典古詩文誦讀考級標準》,明確以誦讀的數量、誦讀的質量、口頭語書面表達三個方面作為考級的內容,并在每學年定期舉行古詩文朗誦活動,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參加。
其次,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可以把評價制度與獎勵制度相結合。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誦讀的同時,也應該對教師古詩文誦讀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同時,突破學校單一的評價模式,將家庭也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使家長參與到評價體系中來,成為評價體系的一部分。通過評價學生的經典詩文誦讀,促使古詩文經典誦讀成為日常教學中不可成缺的組成部分。
總之,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能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從古詩文春風化雨般的滋潤中汲取華夏千年古國文化的精華,充分領略漢語言微言大義的魅力,體驗余味綿長、咀嚼無盡的文學之美,讓學生在記誦經典、沐浴圣人先賢思想恩澤的同時,逐漸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知書達理的中國好少年。經過經典古詩文的熏陶和潤澤,學生將會受益終生。
(本課題系平涼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題編號:[2015]PLG014,課題名稱《經典誦讀校本教研的開發(fā),實施與管理研究》)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