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日秀
摘 要:醫院的內部控制和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建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時,不僅要結合公立醫院本身的特點,還要明確各項業務活動的基本控制點,針對關鍵控制點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這樣才能使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達到最佳控制效果。
關鍵詞:公立醫院 內部控制 關鍵控制點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2-262-02
隨著財政部、衛計委等國家機構推進依法建院、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機制,各類監管要求愈發嚴格。公立醫院規模不斷擴大,醫院運營指標持續增長、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重點工程項目穩步推進、醫療資源拓展不斷加快,各類經濟活動增多且日趨復雜化,資金風險、采購風險、基建項目風險、合同風險等呈現多樣化重大化的趨勢。建立一套完整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公立醫院經營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防范經營風險的迫切需要。
一、醫院在內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時間不長,現實中公立醫院內部控制仍然有在很多問題要解決。
1.醫院在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方面,未能根據醫院自身特點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個好的醫院體系,離不開一套完整的內控管理制度。而目前公立醫院大多都制定比較健全的收支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建設項目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相關管理制度,并且每種管理制度都是相對獨立,內部控制環節缺乏緊密聯系,內部控制的信息與溝通條件尚欠缺。醫院還未能夠依據按照《內控規范》、行業規范以及相關法律要求及醫院自身的特點,設定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體系。
2.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的管理工作機制與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人才。內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制衡,目前公立醫院在內控管理上缺乏一個完整的組織結構和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的管理工作機制,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以及專業人員來對醫院風險進行管理,使醫院面對內控的困境。如醫院管理薄弱與控制不足,制度或流程與日常管理出現脫節,或管理部門之間的銜接不充分,規章制度數量龐大但陳舊,不成體系,缺乏統一管理,部分控制制度冗余、過時或缺失;授權體系不明確或不規范,授權管理混亂,在職責分工時,未充分考慮不相容職責分離;權限監督薄弱,對權利分布與權力運行缺乏合理監督;程序性差錯多發生,各種經濟事項的管理不規范,導致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尚無法對整體經營規劃提供有力、有效支持,也沒有形成對醫院內部業務全過程的實時監督、控制。
3.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標準和規范不明確。目前財務人員作為醫院內部控制實施主體,首先,由于受到專業知識的限制,對風險的評估也大多集中在財務規范性和合規性方面,在其他環節在風險識別判斷上缺乏和不足,特別是在跨部門評估風險時缺乏具體操作規范,內控缺陷認定無標準,未能全面系統地了解醫院存在哪些風險事項,對高風險領域缺乏清晰認識和有效信息。其次,目前公立醫院部分內部控制工作尚未建立、并制定出一套績效考核機制,在日常經營活動控制的考核機制醫院往往針比較健全,但在內部控制環境、信息溝通、風險評估等對應的內部控制活動設計考核機制卻比較缺乏。第三,沒有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目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大多是以懲罰和糾偏為主,在評價內部控制的執行過程中,內部控制發現的問題往往屢見不改。內部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督流于形式,從而導致了有些部門干部利用職權做些違法的事情。
4.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受管理層級影響較多。由于公立醫院組織層級跨度大,業務部門龐雜,再加上人員素質的不穩定和內部環境的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和落實。有些醫院管理層對內控認識不到位,缺乏內控理念,思想觀念上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忽視和誤解,使醫院內控工作缺乏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得不到應有重視,導致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滯后的主觀因素,也使得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難以發揮。
5.信息系統在內部控制制度中不完善。近年來,醫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水平不斷提升,信息化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除了HIS等基礎業務系統外,在一定范圍內能夠滿足醫院的管理需求,但由于沒有一套全面的、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統,經營管理中幾乎都各自為政、互不兼容,導致了數據之間不能及時共享,醫院各科室、各部門數據的核對和分析方面出現數據不一致,導致核算不及時、不完整等情況。不能為管理層制定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內部控制工作流程需要在不同的信息系統內進行流轉內部控制信息在傳遞的及時性、信息完整性等,信息系統對內部控制的支撐作用有待完善。
二、建立內部控制的意義
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是在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醫院內部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是保證醫院資產安全,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可靠,確保經營管理的貫徹執行,運營活動的合法合規;同時也是防止醫院各種收入的漏洞,發現和糾正不正當的營私和舞弊,及時消除各種隱患,控制防范醫院面臨的各種風險,促進醫院效益最大化,為醫院穩健發展提發展提供保障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和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對策
1.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提高醫院管理層及廣大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內部控制是整體管理的有機結合,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單獨設置內部控制部門或者確定牽頭部門,不僅能積極發揮經濟活動相關部門或崗位的職能作用,防止機構重復,責任落實到人,更能充分發揮醫院內部審計,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能作用。而內部控制的效果最終取決于醫院的最高管理層,直接影響醫院內部控制水平。醫院應針對國家相關政策,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單位內部控制將實現的目標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門及其他員工在內部控制方法過程中的責任等內容進行專題培訓。將風險防范意識及內部控制管理知識的宣傳持續貫徹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確保內部控制體系長效發揮作用。
2.提升財務人員素質。作為內控重要部門之一的財務部門,是財務工作的操作者與制度的實施者。隨著各種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能不斷發展和變化,財務員工要不斷地提高職業技能和品德修養,學會創新,才能夠具備專業勝任能力,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促進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完善。有條件的醫院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協助加強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從而促進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
3.完善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涉及多方面,第一,根據公立醫院自身的特點,遵循風險導向原則,建立風險識別與評估管理工作機制,定期對醫院經濟活動存在的各種不確定風險因素進行梳理、匯總,對其中存在風險的環節進行防范和控制。第二,針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建立績效評價指標和體系。通過對內部控制的評價、員工素質的評價、工作績效的考核等進行衡量和判斷,對醫院、部門的業績和管理狀況進行綜合評價,以判斷醫院治理業務操作方面是否存在風險。第三,加強醫院預算管理體系。加強對醫院各個部門之間的預算管理,通過加大對各部門的財務監督力度、細化預算管理項目,逐步實現成本精益管理,實現醫院內部預算的合理有效,提升內控管理效率和效果。第四,實行個人績效考核晉級制度、崗位輪轉管理和數據失真問責制體系。通過崗位輪轉安排,有利于員工在不同的崗位中發現問題和內控出現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并通過有計劃的輪崗可以培養和積極推績效考核的考核機制,實行數據信息的失真問責制。同時引進獎勵機制,健全考評管理制度,加強目標考核,鼓勵人員獻計獻策,對業績突出的人員,按規定獎勵。第五,設立有效審計監督制度體系。對內部控制的行為和過程、涉及的財務數據建立完善的監督審查體系,有效地對醫院的業務活動和日常管理進行監督和規范,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使整個醫院能夠在相對平穩的環境中發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第六,建立統一整合的信息平臺體系。通過平臺進行的信息溝通和披露利息,以使領導層充分了解自己醫院運營市場的最新動態,使共享服務平臺按制度的權責體系有條不紊地運作,評價體系與信息融合,逐步實現數據在醫院收集、共享和利用,使內部制度信息化作用正常發揮。第七,加強內控報告控制體系。形成專項年度缺陷的評定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將評價報告中認定的缺陷等作為下一年度開展內部制度體系建設工作的切入點,從而促使內部控制體系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蘇翠平.淺談完善醫院內控制度加強醫院經營管理[J].經濟視野,2014(11):185—185
[2] 張軍.探索醫院內控制度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醫院會計內控體系『J].醫藥前沿,2012(2):394
[3] 徐超,洪學智,戴力輝.基于內部控制框架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4,02(16):1-4
(作者單位: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財務部 廣東湛江 524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