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 在文瀾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悉心指導下,以黨的十八大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美麗家園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為目標,抓好“農村集體資產及財務、農村土地承包、農民負擔監督”三大管理工作,依法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做好農村經濟統計調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將專門指出專業合作社的優點和問題,為更好的服務合作社,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關鍵詞] 合作社 增加農民收入
[中圖分類號] F3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008-02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促進生產發展、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提高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文瀾鎮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通過采用政策引導、爭取項目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當前著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是引導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帶領農民增收的有效方法。
1 基本情況
農民合作社的服務功能使農民自愿形成或參與,農民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農民合作社能夠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并且能夠從這些服務中獲得實際收益。我國的農民合作社是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為了適應市場競爭,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提高小農戶和大市場的對接程度,解決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加工、儲藏、銷售等問題而組成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因此,農民合作社的服務功能是農民合作社的宗旨。農民收入的直接決定因素為農產品的出售價格、產量與生產成本。農民合作社的產前服務功能可以幫助農戶減少采購農資的生產成本,同時降低了得到劣質農資的風險。
1.1 提高農戶農業生產力,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農民合作社
在改善與保護農業生產條件方面也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于低碳農產品集群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生產同類產品或同種產品的農民為主要對象,無論交流溝通還是權威示范都比政府主導或公司主導效果要好。農民合作社的產后服務功能,減少了農戶銷售農產品的運輸、儲存與交易成本。基于交易費用角度分析,發現合作社在信息處理、合約談判和合同執行中具有極高的效率。
1.2 農民合作組織出現了多種合作社類型并舉的局面
無論是理論分析還是經驗研究,都顯示了農民合作社這一組織形式在農產品市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都肯定了農民合作社對農民收入的正向影響。農民合作組織以迥異于合作化運動時期的全新形態得以逐漸的發展,出現了多元合作社類型并舉的局面。
1.3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較有效地實施
要求合作社依法運作、規范管理,在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前提下,發展專業合作社。我鎮到目前為止,經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83個,其中:種植業36個,蓄牧養殖10個,服務業3個,其它34個。比2013年的54個增加了29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共計4392人。在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實行了信息、培訓、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生產銷售等綜合服務的合作社有42個;實行單一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運銷等的合作社34個,其它7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同制、合作制等方式帶動非成員農戶6800戶,使農戶實現了增產增效。
2 現存問題
2.1 專業合作社規模大小不一,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文瀾鎮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規模大小不一,規模較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達200—300戶,其服務能力相對較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帶動農戶的能力相對也較強;規模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僅有成員5—6戶,服務能力、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帶動農戶的能力相對就較顯弱
2.2 社會及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夠。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成立時大多數少資金缺場地,貸款不易,雖然政府在合作社成立時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但對發展的合作社來說,特別需要社會各界及政府給予資金、信息、技術的大力扶持。
2.3 在電子商務洶涌而來的時候,農民專業合作社似乎顯得格格不入,與農村經濟和科技水平低下、農民缺乏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以及電子商務人才匱乏有關系。農民合作社離電子商務還有一段路要走。
3 發展對策
目前,盡管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還存在規模小、帶動力弱、管理粗放等許多問題,而且發展專業合作社也不可能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所有問題,但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民的經濟組織,是引導農民“抱團”進行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的最佳平臺,是保護和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文瀾鎮現代農業,就應當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社,切實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3.1 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管理指導,規范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合作社的服務能力和帶動力。實現文瀾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各地區各農業產業中積極穩步、均衡、健康發展。
3.2 重視引導宣傳。要積極對廣大農戶及農村干部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義和作用,用典型引路、示范帶動,鼓勵農民積極創辦專業合作社。
3.3 強化政策扶持。幫助合作社解決發展中的重大難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斷調動農民群眾發展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積極穩健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的收入。
3.4 切實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導,缺乏參與合作的意識是當前農民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低和運行不規范的首要原因。要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教育引導,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礎性工作。加強對農民群眾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知識的普及推廣,培養和增強他們的合作參與意識。通過會議、講座等形式和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的方式,廣泛宣傳農民合作社的政策法規、成功典型、經驗做法等,引導農民創辦和加入合作社。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理事長)合作社財務制度、經濟管理及法律等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培養造就一批合作社人才骨干隊伍。
3.5 結合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及優勢產業對相關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創立農產品品牌、商標,推動“一村一品”農業產業格局的發展,形成“辦一個合作社、興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批農民”的局面。通過發展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試點的示范帶動作用,帶動其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3.6 加大扶持的力度,增強合作社“造血”功能。要制定扶持政策是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通行做法。政府要樹立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積極探索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建議市政府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扶持力度,將農業產業化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要加強軟環境建設,把加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擔問題納入農民負擔監管范疇,嚴禁任何單位和部門向農民專業合作社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切實維護專業合作社和農民的合法權益。
3.7 加快農副產品的網銷化。積極加大電子商務的布局,推動農副產品的網上零售,形成線上和線下兩個流通渠道,爭取成為取淘寶網有機認證的優質商家,提升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其次:就是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人才的匱乏是擺在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電子商務的最大障礙。農村地區整體文化水平偏低,也不具備上網的技能。這就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電子商務人才,加強對電子商務人員的培養。最后加強相關配套的建立。首先就是網上熱銷的農產品的包裝和加工,因為期間涉及到一個運輸的問題,所以產品質量的好壞將直接決定著網店的命運。第二,就是物流,如何最快地把新鮮、綠色的農副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是農副產品網銷化的關鍵。
3.8 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合作社管理。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正確引導和規范化管理,是推動合作社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文瀾鎮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相關規定,加強指導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特別是財務制度建設,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規范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社員帳戶檔案,推進合作社規范發展。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各類農民專業協會依法轉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文瀾鎮農村合作經濟管理服務中心2013年至2016年工作總結暨今后五年工作計劃[Z].2016.
[2]岳學文.農戶土地入股分紅作多贏共同致富[J].玉溪農業,2011(3).
[3]羅傳林.通海云秀玫瑰專業合作社創新機制顯活力[J].玉溪農業,2012(3).
[4]師明.著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農民收入[J].新農村建設,2013(2).
[5]徐紅.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問題研究.商業時代,2009(23).
[6]黃蕾,程玉桂.低碳農產品集群視角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機制.安徽農業科學,2012(40).
[7]蘇斯彬,衛龍寶.從交易費用角度看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新途徑—對臺州市農業合作社規模效應的交易費用經濟學解釋.農業經濟,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