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云
[摘 要]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當前農村新形勢下的農民素質和專業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解決加快農業產業升級和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從當前我縣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思路和對策,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 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思路 培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294-01
隨著南澗縣縣域經濟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用工需求大幅增加,同時各經濟作業的發展壯大,吸引了大批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同時也帶動了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特色產業。因此提出了新型職業農民的新概念。
1 新型職業農民類型
1.1 致力于生產型職業農民的培育。
生產型職業農民的最大特點就是熟悉農業生產活動,大都掌握一定的農業生產技術,有較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形成一批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支撐,推動我縣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1.2 服務型職業農民。
這類職業農民是指掌握一定農業服務技能,并服務于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群體。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人們的顧慮,加快產業的發展速度。這種類型的職業農民主要包括特色農產品聯系經銷的經紀人、農業種植資料的營銷員、病蟲害防治等農作物植保員、養殖業中的動物防疫員、沼氣生產工、農業機械駕駛員、農機維修與養護員等。
1.3 經營型職業農民。
經營性職業農民以大量的資金或技術作為條件基礎,掌握一定的農業生產技術,有較強的農業生產管理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各類農協負責人以及規模種養大戶、農場主、基地帶頭人、農業企業經理等。
2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思路方向
2.1 確定培育的對象
根據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思路要求,選擇我縣長時間穩定的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并且有迫切學習需求和學習愿望的人。在選擇培育對象時要注重人們的接受能力,立足于我縣農業產業發展,以人們的獨立愿望為原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學習培訓。根據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實情況,培訓的重點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人才,培訓對象經參加培訓考試考核合格的,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將會發放培訓合格證書。
2.2 遴選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條件:擁有豐富的培訓經驗,有專業的的培訓場所、知識經驗豐富教師團隊、現代教學設備和實踐實訓基地。根據以上條件選擇最佳效果的培訓機構,可以提高培訓效率,節約時間。
2.3 規范培訓內容。
培訓的課程內容要和我縣的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培訓內容要符合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廣泛征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需求,鼓勵采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方式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素質和提高從事農業經濟活動的技術水平,重點培訓農業綠色增產增效攻關模式、良種良法、農機農藝融合、節水灌溉試驗示范、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等知識。讓人們切實掌握到日常生活中的種植技術,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4 認真開展培訓。
縣農廣校嚴格按照縣政府的各項要求,按照原制定的實施方案,開展專業性強、技術水平高、效果明顯的的高質量的課程培訓,根據培訓人員的實際需求嚴格安排培訓時間進度、培訓的課程內容和培訓的質量。同時選用一批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教授、農技推廣人員為授課教師,認真準備課堂教學內容,切實提高培訓者的學習和接受能力,保證培訓的質量。
3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策略
3.1 加大宣傳力度。
從事傳統農業種植活動的人們整體科學文化素質偏低,缺乏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認識和了解,拒絕接受新鮮事物,不明白技能培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現實意義和政策舉措,及時宣傳培訓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深入宣傳新型職業農民經驗,積極營造社會關注、政府支持、農民參與的良好輿論氛圍。吸引人們的關注,引起人們的重視,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開展。
3.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培訓保障體系,形成職業培訓長效機制。
新型農民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的進行關注,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專業人員進行長期的跟進。這就要求各相關部門做好長時間進行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下大力氣重拳出擊發展農民培訓事業。同時,我們要積極引進各經驗和教訓,避免出錯,少走彎路。扶植多元培育主體,逐步建立政府主導、農科教統一協調的市場培訓機制。還應積極制訂具體的農民培訓政策,逐步規范農民培訓的操作程序和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體系。
3.3 創新多元化培訓架構,統籌教育培訓資源,提升培訓效果。
目前我國現行的培訓模式大都由政府扶持和投資主導的,當然也有一些村民自行組織開展的技術培訓活動,大都形式比較單一,覆蓋面小,內容簡單,無法形成有效的體系。因此我們應充分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鼓勵、扶持并規范社會力量辦學的發展,形成一批專業的培訓機構或者專業的技術培訓學校。采用先進的科學管理教育形式,系統規范的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開展。
3.4 強化監管督查。
為了更好的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進行監督管理,應該將該工作開展納入相關政績考核中,我們要進行不定時的突擊檢查,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跟蹤調度,確保按照、按質和按量完成,達到預期效果。鼓勵人們對違規行為進行舉報,一經核實進行嚴重處罰,形成全民監督的良好氛圍,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良好開展。
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對人們進行專業培訓,有利于提高我縣農民的綜合文化素養,掌握專業技術,為我縣培育大量的專職技術人員,促進我縣各經濟作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人們致富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繼紅,鄭澤,基層農廣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幾點思考[J].現代營銷2015年農業教育研究,
[2] 高杰,王薔. 淺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展的思路與方式[J].農村經濟,2016年
[3]王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展的現實意義[J] 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