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锏
[摘 要]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主要指農村各村集體的資產、資源和資金管理。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做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信息渠道日趨廣泛,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成為社會和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F階段,很多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制約,并對農村社會穩定產生了影響?;诖耍疚闹饕Y合實際情況,就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 村集體 “三資”管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015-02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農村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迫切需要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管理。在全面實施“村賬鄉管”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逐漸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切實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對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推動基層組織建設,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切實提高集體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但是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具體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1 農村“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村集體資產不清晰
部分村集體中沒有設置固定資產明細賬,沒有對固定資產進行明細登記,村集體的一些資產不能全面納入到財務核算和臺賬登記管理體系中,固定資產和資源性資產外借、出租等使用情況沒有進行嚴格的臺賬登記,導致固定資產賬物不符。在村集體資金管理中,公賬和私賬不分,存在著公私混用,資金私自保管,長期不報賬,隨意挪用資金的現象,給集體資金的安全造成威脅。在村集體資源管理中,對集體耕地、林地、山地等資源未進行詳細的登記管理。
1.2 農村“三資”管理不規范
首先,民主機制不健全。村集體的理財小組形同虛設,在進行實際的農村“三資”管理中,很多村集體都是繞過了村集體理財小組直接開展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理財小組的監督職能難以有效全面履行,村主任掌握村集體的財務大權,村務公開流于形式,村集體對一些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和群眾敏感性的問題回避不談,群眾不能了解實際情況;其次,村集體交易管理不規范。村集體資源如集體耕地、林地和山地等資源在流轉、處置和開發過程中,存在程序不合理,內容不公開,尤其是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內容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晰,直接損害了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最后,農村“三資”管理手段落后。在很多村集體中還未建立農村“三資”管理信息化系統,財務核算、登記、保存等工作依然采用人工處理,常常存在核算錯誤,遺漏等問題。由于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內容,管理人員更換比較頻繁,傳統農村“三資”管理手段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1.3 農村“三資”管理監督力度不足
首先,群眾監督不足。小農思想的存在使得農民群眾只顧自我經營發展,村集體觀念和民主管理意識淡薄,農民群眾只顧忙于生存,對集體事物不關心,導致農村“三資”管理民主監督流于形式,給村干部貪腐敗提供了可趁之機;其次,村集體內部監督力度不足。村支書一人獨大,班子成員無法開展監督;最后,外部監督能力不足。現階段,雖然將農村“三資”管理納入到常規審計范圍,但是由于缺乏外部長效機制,無法有效對農村“三資”管理進行有效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糾正。
2 農村“三資”管理對策分析
2.1 健全工作制度,全面摸清家底
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村集體的各項財務制度和管理辦法,確保和鄉鎮的管理制度有效對接,同時要通過會議,村務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宣傳《財務管理制度》,切實增強村干部的自覺性,真正保證制度得到實施,同時,進一步對農村“三資”管理中存在的挪用、貪污、腐敗、不合理買賣等不當的行為進行查處,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利益。通過全面清查資產,建立村集體固定資產、資源和資金臺賬,對不符合規定的該撤銷撤銷,該登記登記。同時,集中人力、精力對各村資產、資金、資源和項目建設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產核資,做到四個見底:村組“三資”總額見底,債權債務見底,經營性、非經營性、資源性資產見底,各項承包合同見底。通過澄清底數,登記造冊,使今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有底可查,規范運行。
2.2 健全機制,規范管理
首先,高度重視,強化領導。各鄉鎮村要成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導組,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村務公開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并負責督查全鎮“三資”管理臺賬及整改進度,確?!叭Y”管理及村務公開整改到位;其次,建立村集體資產資源公開交易機制。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流轉、出讓、轉租等行為都應該經過評估單位按照法定程度對資產和資源價值進行科學評估,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公開協商、公開競爭、公開找投保,成交后必須簽訂書面合同,禁止使用口頭協定。合同實行統一編號,統一格式文本,在合同中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將合同作為檔案保存起來。村民代表和上級有關部門進行跟蹤監督,相關賬目應該定期公開;最后,建立農村“三資”現代化運行機制。強化對村集體財務管理人員培養,引進高素質的大學生到農村“三資”管理隊伍中,在村集體中積極推行計算機辦公,提高辦公質量和效率,實現農村“三資”管理的信息化、電子化和自動化,降低財務審核差錯,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
2.3 構建完善的農村“三資”管理監督管理體系
當地的紀委監察部門、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應該將農村“三資”管理作為村集體經濟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去抓,發現問題要依法按照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制度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有關責任。同時還要進一步發揮民主監督小組的職能,通過投票選取3-5名民主監督成員,提高他們的待遇水平,任何有關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都要求民主監督小組出席,切實發揮好其自身的民主監督作用。村級財務實行按月結賬制度,即每月末由村報賬員與三資中心的主任、會計、出納一起結賬。村每項收入都開具統一發票,及時進賬,每月結賬完成后,及時通知各村報賬員將該月的財務公開表進行公示并將公開的照片傳遞給三資中心,留檔保存。突出抓好財務開支申報審批、審計制度,填塞漏洞,拒絕不合理開支?,F金支出嚴格執行貨幣資金管理制度和現金管理制度,對于大額現金支出一律采取轉賬方式支出,并且要求票據正規,附件齊全,村監督委員會主任簽字蓋章,經手人簽名,同時對于這些大額支出必須由聯系村干部審核簽字通過才可報賬。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何景梅,馬云俊. 沈陽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問題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 2015(06)
[2] 彭菊春.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現狀與對策之我見[J]. 中國集體經濟.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