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033-01
柞蠶屬于世界級稀缺資源,這繭絲綢在國內乃至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這種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一項的重要課題。
1 丹東政府宏觀對策
1.1 領導重視,提高認識像柞蠶業這樣一個從農到工,從工到商,從內到外,從原料到最終產品,整個一個獨有的產業系統,又如此集中于一個地域內的情況實屬罕見。丹東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規劃中,應該充分認識到丹東發展柞蠶產業的資源配置合理性、經濟有效性于生態的適宜性,使得柞蠶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
1.2 強化職能,加大招商現階段我國桑絲綢的發展良好,可以利用桑絲生產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丹東市政府應與南方有實力企業聯系或組成招商團,以豐富的資源和已有的人員、設施為后盾,加上國家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所提供的優惠政策,引進外來資本進入柞蠶加工工業。
1.3 加強管理.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改善生態環境是關系到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也是抗御旱澇等自然災害的根本措施。今后要大力提高森林覆蓋率,使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基本上得到整治。生態工程要同國土整治、產業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要正確處理好蠶業于生態的關系,科學地開發利用蠶場。提升水平柞蠶場是丹東山區的重要生態植被,政府要把蠶業生產納入建設“山上丹東”的統一規劃中去,把蠶場生態建設納入全市興林杯競賽和小流域綜合治理中。建議市、縣成立蠶業執法辦公室,專門打擊和處理蠶場案例。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加速蠶場的改造步伐。
1.4 科學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問題。 “山上丹東”不應只是一個產業,還應包括林業、果業、畜牧業、蠶業、中藥材、花卉業等,不能把以經濟林為載體的蠶業等產業排除在建設之外。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A.妥善處理林蠶矛盾。B.完善蠶場承包責任制。C.充分利用先進技術。D.實現蠶業的可持續發展。
1.5 扶持民營絲綢企業,發展柞絲綢集群產業丹東國有絲綢企業處于癱瘓狀態,基本上被民營企業取而代之。民營企業運行機制,給柞蠶絲綢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規模普遍較小,抗市場風險還很弱,需要政府對民營絲綢企業政策上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1.6 賦予柞蠶絲綢文化特色。
1.7 推動終端產品企業的建立,建立完善生產鏈條丹東的柞蠶絲綢企業
主要為繅絲和絲織類,終端產品很少。應該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吸引本地特別是外地投資。開發多種形式的終端產品,尤其一些復雜、高檔的產品。
2 企業的微觀對策
2.1 建立農工合作體系丹東的柞蠶業應該借鑒南方和蓋州市企業的經驗,實行農工合作,進行柞蠶的產業經營。首先,可以穩定自己的蠶繭來源。其次,能保證蠶繭質量。第三,能降低市場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蠶繭價格與銷售問題的解決和生產經營中的技術保障,對一些文化、技術水平低,家庭薄弱的養蠶農戶是十分有利的,能減少經營風險。
建立農工合作體系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利益均衡原則。二是合同約束原則。產業化經營方式雖然對絲綢公司和蠶農都是有利可圖的,但是這種經營方式還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
2.2 調整產品結構,突出柞蠶特點丹東的柞蠶絲綢業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鼓勵支持企業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3 實施品牌營銷戰略,以群體品牌帶動個體品牌。一個知名的地區品牌能創造出驚人的綜合價值,并主要體現在促進行業企業的集聚,促進地方的招商引資,促進國內外采購者進入等方面。 A.地域品牌的優勢 B.建立柞絲綢地域品牌柞絲綢產業對丹東地區來說無疑是優勢項目,大力發展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市場經濟一個很重要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據分析,經過絲綢行業十多年來的大起大落考驗,人們對柞蠶絲綢的經濟發展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和媒體以及國際互聯網,廣泛宣傳丹東絲綢,創占國際、國內市場,真正使資源優勢變成產品優勢。
2.5 組建行業協會(商會)。 行政協會是在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發揮溝通作用的重要社會中介組織。職能主要是提供協調、信息、咨詢和培訓等幾個方面的服務,并進行行業自律管理。行業協會的協調服務,對內是協調同行業企業;對外是協調會員企業與其他行業企業,與其他行業建立良好的經濟聯系。
參考文獻
[1]復興丹東柞蠶業的對策分析 [學位論文]田淑華,2005年 遼寧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王方(1972—),女,遼寧鳳城市人,鳳城市蠶業管理總站農藝師,從事蠶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