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053-01
1 玉米禿尖的原因
1.1 發生原因
玉米禿尖的原因很復雜,除遺傳因素外,主要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完善和不利環境條件造成的。雌小花發育過程中的不利環境(短暫低溫、干旱)造成小花敗育;未受精花主要是由于花絲未抽出苞葉或抽出時間晚、葉片遮掩、花期遇雨等原因造成。子粒敗育是由于果穗頂部維管束面積明顯小于基部,造成養分在不同粒位的分配不均等所致,特別是當營養不足時,養分首先滿足中下部子粒生長發育需要,剩余的才分配給上部;據研究報道,穗軸不同部位含糖量也證明,頂部著生敗育粒的軸中含糖量明顯低于下部著生有效粒的軸;遮光試驗、抽絲期蔬棵試驗也都說明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有機營養供應處于劣勢地位是玉米禿尖的根本原因。
1.2 影響玉米禿尖的因素
(1)品種。在一個果穗上,由于各個小穗花著生部位和花絲伸長的速度不同,花絲從苞葉中抽出的時間也有先后,一般頂部小花的花絲抽出時間較晚,所以有些品種的果穗頂部花絲從苞葉中抽出時已處于大田群體植株的散粉末期,由于粉源不足易造成禿尖現象;有些長果穗長苞葉品種,基部花絲需要
很長時間才能從苞葉中抽出,實際上抽絲往往最晚,而花絲因在苞葉內長期伸長而削弱生活力,所以也常常由于授粉不良而造成基部缺粒,形成禿尖。
(2)溫度。玉米各生育階段都有其適宜的溫度范圍。穗分化建成階段以20~25℃為宜,低于18℃穗分化停止;開花至授粉的適宜溫度為25~28℃,低于18℃,高于38℃均不利于開花授粉;乳熟期日平均氣溫低于20℃,灌漿速度明顯減慢,低于16℃灌漿基本停止。
(3)水。據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所研究,玉米拔節、抽雄兩個時期隨土壤濕度下限值的減低,果穗禿尖長度呈規律性的遞增;同時,穗長、穗粒數、穗重和株高則以一定幅度遞減;開花以后若土壤濕度下限值太低(50%),則穗粒數和粒重均顯著降低,敗育粒多,禿尖增加,導致產量大幅幅度下降。另據報道,大喇叭口到抽雄前,水分不足會使雌雄抽出間隔拉長,造成花期不遇;還影響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產生大量不育花粉,降低雌穗小花原基出現速度,減少小穗小花數目,穗小、敗育粒多,禿尖嚴重。開花散粉期若陰雨連綿、濕度大,花粉則易吸水膨脹,喪失生活力,也影響授粉,造成禿尖。
(4)光照。光照對玉米禿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光照時間、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發生作用。散粉到乳熟初期,是決定粒數的關鍵時期,此期光照不足,使花絲伸長慢甚至停止,增加了未成熟小花和未受精小花的數量,受精后的小花也由于光合產物少、有機營養不足使胚乳細胞數量減少,粒重下降,甚致敗育。吐絲期遮光(遮光80%~90%),可使穗粒數較對照減少70%左右。
(5)病蟲害。抗病性差的品種,在大、小斑病、莖腐病等發生較重年份,造成源缺乏性子粒敗育。中后期紅蜘蛛等危害葉片,減少光合面積,影響光合作用,造成子粒灌漿不足,形成秕粒、敗育粒;蚜蟲危害雌穗造成粉源不足,增加了未受精花的機率。
2 防治措施
2.1 選用抗病品種
為減輕病重年份造成的綠葉早枯、光合產物不足引起的饑餓型子粒敗育,應選用抗病雜交種,如先玉335、九單48、吉單261等。
2.2 保證供水
玉米進入小喇叭口期,特別是大喇叭口期后需水極具增加。開花散粉期為水分臨界期。生產上要保證此期水分及時供應,以保證玉米雌、雄協調,雌穗小穗、小花正常分化發育、開花授粉及灌漿對水分的需要。
2.3 適宜密度,拔除雄穗
據研究,灌漿期問上部葉片光合產物有85%左右運往子粒,可見改善冠層光照條件對子粒灌漿有積極作用。在自然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種植密度、種植方式和去雄穗可以改善群體內特別是冠層光照條件,有人估計雄穗能遮掉19%的光,因此,生產上應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狀況協調好密度與穗粒數的關系,在增加穗粒數的基礎上使其產量達到最好水平。
2.4 全面施肥、增施種肥、花粒肥
充足而全面的礦物質營養,不僅能滿足子粒生長發育的需要,而且能延長葉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有利于光合產物向子粒運輸,各地應根據當地土壤養分狀況和玉米需肥規律,推廣測土施肥、配方施肥。施肥方法上除保證攻桿、攻穗肥的基礎上,增施種肥、攻粒肥,以促進前期早發、放后期早衰。
2.5 輔助投粉
據研究,受精后雌蕊的代謝強度顯著提高,而且落在花絲上的花粉數量越多,代謝強度提高的幅度越大,同時大量的花粉授予柱頭,還能促進花粉粒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所以人工輔助授粉是提高玉米結實率的有效措施之一。生產上在散粉后期對沒有授粉的花絲人工輔助授粉1~2次,這對制種田尤為重要。
2.6 有效地防治病蟲害
苗期主要注意防治灰飛虱及地下害蟲對幼苗危害,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抽雄前注意防治紅蜘蛛、蚜蟲及食葉害蟲等,為玉米授粉、灌漿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