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英
內容摘要:高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過系統的自我評價體系,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多渠道的教師培養機制,‘多元的全過程學生評價考核體系來構建“三環閉合、以診促改”的內部質量保障措施,對項目的發展定期進行整體評價和改進,創造高質量的教學和學習環境,從而實現高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內部質量保障 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迅速發展,高職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數目不多增多和規模日益擴大。確實,合作辦學在推動高職教育改革和辦學體制創新、提供多樣化教育選擇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注意到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存在極大運行風險即生源質量的低下和國際化教學標準之間的矛盾和中方以引進優質教學資源為目的與外方以營利為目的之間的矛盾。與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相比,高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運行風險尤為突出。因此,合作項目的發展應該注重合作效益和長效機制。要實現高職中外合作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項目必需通過系統的自我評價體系,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多渠道的教師培養機制,“多元”的全過程學生評價考核體系來構建有效的“三環閉合、以診促改”的內部質量保障措施,對項目的發展定期進行整體評價和改進,創造高質量的教學和學習環境。
二.建立系統的自我評價體系
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建立了中外合作項目內部診斷指標體系,從辦學政策、資源配置、教職人員工作、學生學習四個方面對中澳合作項目進行自我診斷。
學院結合省教育廳教學巡回診斷檢查,開展了本項目首次“內部周期評審”,旨在幫助學院全面審查中澳合作項目的授課情況和學生培養情況,檢查是否達到預定培養目標。專業建設委員會對項目的運行情況、教學成果與學生產出進行了全方位的診斷,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整改后,學院在接下來的年度項目評審中,對改進方案的執行進度和落實情況進行了再評估,該項工作為本項目制定十三五發展規劃提供了依據和建議。
三.完善教學管理體系,保障辦學項目的辦學質量
項目形成規范科學的“四階段”教學管理體系,抓實教學實施的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檢查及反饋、教學改進及提升四個重要環節,以相應的機構和制度規范教學管理,嚴把教學質量關。
教學準備階段,校人事處和澳大利亞西悉尼TAFE學院人力資源部分別負責雙方項目教師的資質審核和招聘;澳方專業主任、澳方督導、中方學院教學副院長、中方專業負責人結合《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排課管理規定》等規定具體負責每學期課程安排。授課教師根據學院出具的“教學任務書”,按照《中外合作辦學教師教學工作質量標準等進行教學前課程準備。
教學實施階段,已構建了課堂管理機制、課程實施效果監控機制、學生學情反饋機制。授課教師遵守《教師教學工作規范》、《中外合作辦學課堂教學管理規定》開展教學。專業督導委員會結合學校《校、院(處)兩級干部聽課制度》和《教師教學效果評估辦法》中規定的中層、督導、同行推門聽課和聽公開課制度、以及師生座談會、定期教學檢查制度等對教師授課效果及課程實施效果進行監督評估和及時反饋。如:學生學情反饋機制,學生可及時反映學習情況以及對課程或授課教師的意見或建議。
教學檢查及反饋階段,項目聯合管理委員會、專業督導委員會依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師教學效果評估實施細則》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與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暫停聘用。
教學改進及提升階段,針對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總結的內容,提出檢查改進措施,落實改進內容,審核改進效果。
四.建立教師選拔和評價機制,實施教師“多渠道”培養
學校在中方師資的評聘、職責、考核等方面均制定了符合教育部要求的相關規定;外方合作學校在師資聘任、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等方面,也具有符合本國規定的一套完整機制。
合作項目所有中方教師均符合學校師資評聘制度要求,同時增設語言水平及國外留學或進修經歷兩項標準,擔任澳方引進課程的中方教師必須持有TAFE教學資格證書或具有相應水平,學校定期對項目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質量考核,考核不達標的教師不得繼續承擔教學任務。澳方教師由澳方學校負責評聘,并由我校國際交流學院和教務處負責資質審核工作。外方教師主要承擔英語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同時與中方教師定期開展研討,以保證教學質量。
學校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提供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在師資培養、課時津貼計算、課程銜接、學分認定、學生管理、外事接待、出國考察等方面,學校向對外合作辦學項目提供政策傾斜,支持項目的啟動、運行和發展。學校每年投入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出國培訓和學習。
五.項目“全過程”的學生評價方式
項目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興趣、職業特點、知識基礎來組織安排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更加注重個性化、全過程的評價。
合作項目新生報到注冊后,必須參加澳方規定的語言水平測試,根據語言測試成績,將學生編入A班、B班兩個層次的班級,學期中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做出靈活的調整,在一年的語言課程學習后,達到澳方英語語言3級水平(或雅思5.5)的學生可順利進入專業階段的學習,未達到語言要求的學生不能進入專業階段的學習;學生在專業學習階段,如果未達要求也同樣不能進入下個階段的學習。學生修完所有澳方課程且成績合格后,將獲得澳方高級文憑;學生修完所有澳方課程、中方國情課程以及中方設置的專業特色課程且成績合格,才能獲得中方文憑。
教學評價方法更為多元、全面,注重過程性。所實施的多元的、形成性的評估體系,注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習慣養成、能力提升的過程,關懷學生成長。教學評價根據學習內容、學習者特征選擇更有信度和效度的評價手段,案例分析報告、現場表演、無領導小組討論、同學互評等方式均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實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遇到學習困難的學生,會給予個性化學習指導。由多名教師參與的多次、多模式的“多元”評價,有利于學生的高效產出,保證學生能力的有效評估和評估的公平公正。
六.總結
質量保障體系和其實施的必要性已成為項目運行的“內生動力”, 對于項目運行的評價,中外合作專業群已從辦學政策、資源配置、教職人員工作、學生學習四個方面建構起建立起項目、教師、學生三個循環的自我診斷體系,保障了項目的良性運行。而多方位、全員全程參與的教學質量診斷過程將教學質量保障意識深入地根植于每位任課教師的意識里,每位教師既是評價的主體,同時又是評價的對象,質量保障措施也與教師們開展的教學各環節緊密結合,落實在教師們的每一堂課、每一份過程材料,以及每一項學生評價活動中。
參考文獻
[1]潘愚源等.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定位、發展與模式(筆談)[]],職業技術教育,2005.5
[2]邵魏.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國際化問題[J],國際教育交流,2013.7:4-7
[3]王華.高職中外合作辦學內部質量體系的構建[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4]王聯曉.高職中外合作辦學質量體系構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3.3
(作者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