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
[中圖分類號] S4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095-01
葡萄在我國已經有很久的栽培歷史,葡萄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色、香、味俱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水果。葡萄的病害有100多種,常見的有幾十種。其中對葡萄品質和產量影響較大的,在蘭考地區較易發生的有白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日灼病等。
1 葡萄霜霉病
1.1 發病規律
葡萄霜霉病一般發生在葡萄生長后期,發病的早晚與氣候有密切關系,當氣溫在18—24℃時,該病最易發生。如果葡萄園土壤潮濕、低洼、排水不良,都易引發此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以及新梢和幼果等部位。剛發病時,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半透明油漬狀小斑點,呈淡黃色,逐漸擴大為黃褐色病斑,在葉片背面產生灰白色的霉點。
1.2 防治方法
1.2.1 在發病初期,噴1次少量式的波爾多液進行保護,或噴50%瑞霉素750倍液。對于發病比較嚴重的應噴25%甲霜靈可濕粉600—700倍液,或霜霉凈等藥劑。
1.2.2 秋季葡萄修剪后,應及時清除病枝,減少越冬病源,發病初期,發現葉片、花序、果粒要及時摘除深埋。
1.2.3 科學施肥,加強管理。在植株生長期間,避免偏施氮肥,增施腐熟有機肥和磷鉀肥,以提高葡萄的抗病力。雨后要加強園內排水以降低地面濕度,從而減少病原菌侵染的機會。
2 葡萄炭疽病
2.1 發病規律
葡萄炭疽病又叫晚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葡萄生長后期的病害。葡萄炭疽病一般發生于7月上旬,8月進入發病高峰期,主要危害果實。剛發病時,在果皮表面形成針頭般大小水漬狀褐色圓形斑點,斑點逐漸擴大,呈輪紋狀,長出小黑點,果粒腐爛變軟,失水干縮,變成僵果脫落。
2.2 防治方法
2.2.1 主要進行早期噴藥保護,花穗發病,從花期開始噴藥,果穗發病,從幼果期開始,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等藥劑。每隔10—15天一次,連續防治3—4次,要交替用藥,提高藥效。
2.2.2 生長期及時摘心和處理副梢,保持果園通風透光,減少發病率。合理施肥,氮、磷、鉀適當配合,增施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結合秋剪,做好清園,減少病菌來源。
3 葡萄黑痘病
3.1 發病規律 葡萄黑痘病又稱瘡痂病,俗稱鳥眼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果實、果柄、花序等。幼嫩部分受害尤其嚴重,春季葡萄發芽后,10—15天即可發病。葉片發病初期呈紅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圓形病斑,邊緣呈暗褐色。幼葉受害后扭曲為畸形。
3.2 防治方法
3.2.1 早噴藥、巧噴藥 葡萄展葉后至果實著色前,每隔10~15天噴藥一次。
3.2.2 在萌芽期和幼果期,可噴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1600倍液。
3.2.3 對苗木、種條進行嚴格消毒。搞好果園衛生,結合秋剪,剪除病梢、病穗、卷須,清掃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4 葡萄白粉病
4.1 發病規律
葡萄白粉病主要危害葡萄的葉片、枝梢、果穗、果實等綠色部分,老熟器官不發病,在高溫多濕或遭暴風雨冰雹后,容易引起該病大發生。發病初期在葉片表面產生粉白色灰狀物,嚴重時全葉都呈白色粉狀,葉片卷曲枯萎脫落,果粒發病時,停止生長,多雨季節易腐爛。
4.2 防治方法
4.2.1 在發芽前應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發芽后噴50%托布津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發病時可噴70甲托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等交替噴施,每隔20天左右噴一次,需連續防治2—3次。
4.2.2 生長季節及時剪除病枝、病果。保持樹體通風透光,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秋季及時清除枯枝落葉,深埋病源。
5 葡萄白腐病
5.1 發病規律
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穗爛,主要危害老熟組織,是生長后期易發生的病害。發病時,感病果實出現褐色不規則水漬狀,并逐漸擴大,有的果粒干縮成深褐色,果粒腐爛,一般爛果表面會出現灰白色小粒點,病果干縮后呈褐色或灰白色。栽植過密、管理粗放或遇潮濕連陰的天氣都容易引發此病。葉片發病主要發生在葉緣部,剛發生時呈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并逐漸擴大成圓形,呈褐色輪紋狀。
5.2 防治方法
5.2.1 在葡萄發病前,噴波爾多液能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病菌侵入,后期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托布津700倍液,也可結合其它病害噴藥防治。噴藥后遇雨要補噴。
5.2.2 生長季節及時剪除病枝、病果,冬剪時集中燒毀病枝、落葉,減少病源,做好果園排水,防止雨后存水,減少地面濕度。秋季多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
6 葡萄日灼病
6.1 發病規律
葡萄日灼病一般發生在果穗著色成熟期,即6月中旬至7月上旬。好發于裸露在陽光下的果穗上,多由于水分供應不足引起。果粒發生日灼時,果面上產生圓形斑塊,呈淡褐色 ,邊緣不明顯。果實表面先皺縮再逐漸凹陷,嚴重時變為干果。其它幼嫩部分、新梢、和卷須也會產生日灼。
6.2 防治方法
6.2.1 合理施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
6.2.2 注意排澇,在高溫發病期適量澆水,以降低植株體溫。還可以噴灑壯果靈來調整植株營養平衡。提高果實的著色度,防止日灼。
6.2.3 采用合理的栽植密度,最好利用棚架,使果穗處在陰涼中,減少日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