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興偉 馬義平
[摘 要] 近年來,播州區狠抓坡耕地退耕還林綠化步伐,從根本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把退耕還林工程建成強區富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時堅持把退耕還林與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接續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退出多個富民強區好產業。
[關鍵詞] 遵義市 退耕還林
[中圖分類號] S7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108-01
1 認真做好6個環節
1.1 把握好政策要領,促進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要堅持生態優先,并與經濟發展、主導產業開發、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移民脫貧及封山禁牧舍飼圈養相結合;在工程規劃布局上,要堅持優先安排25°以上坡耕地、交通干線和旅游景點四周目及區、集鎮及新農村示范點周圍、河流兩側和山塘水庫周圍;在林種布局上,要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生產潛力,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退耕還林的積極性,切實維護好農民的切身利益。
1.2 把好設計規劃,認真做好各項前期工作。作業設計是退耕還林工程最基礎和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檢查驗收的基礎依據,林業部門要嚴把作業設計關,按照工程規劃進度組織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做好作業設計,把建設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和農戶,并按程序做好作業設計的審批工作。
1.3 強化質量技術,大力提高科技支撐。建立健全科技支撐體系,切實將科學技術貫穿在工程建設的整個過程中。一是加強對基層林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工程建設者和管理者的整體素質。二是強化科技推廣,充分利用現有實用技術,篩選組裝配套先進成熟的技術模式系統地進行推廣生產。三是聘請專業科研部門對工程建設存在的技術難題,進行克難攻關,四是激勵機制鼓勵林業技術人員投身于工程建設,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
1.4 選好優良種苗,搞好種苗生產與供應服務。種苗選擇是退耕還林工程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首先,每年要根據年度計劃,做好一定量的招標育苗點,按樹種做好種苗數量和質量的預測工作,種苗存在缺口,應提前編制種苗調劑方案。其次是充分利用現有種苗基地培育鄉土樹種,最大限度培育鄉土樹種,有效發揮種苗生產能力。三是加強選優、引種工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良種壯苗使用率。四是加強容器育苗的繁育和新技術的應用,確保種苗質量。
1.5 嚴把工程質量,認真抓好檢查驗收工作。檢查驗收結果是工程管理、科技支撐和國家政策兌現的重要決策依據。一是檢查驗收專業技術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確保工程質量。二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檢查驗收人員的監督,保證檢查驗收工作公開、公平、公正的進行。三是依照國家林業局新修訂的《退耕還林工程檢查驗收辦法》,完善檢查驗收的內容。嚴格核查工程種苗質量、面積核實率和造林成活率,檢查政策兌現情況、林權證發放情況等方面的工作,同時還要檢查實施方案、作業設計編制等基礎工作,
1.6 嚴格國家政策兌現,及時把政策落到村、組、到戶。一是按照國家制定的工程管理辦法、規程和標準,對宣傳發動、清理整地、土地丈量、種苗供應、栽植管理、檢查驗收、政策兌現等實行規范管理。二是做好農戶工程承包合同書簽訂、分戶建立登記卡、驗收卡、頒發林權證工作。三是嚴格建設資金管理,必須做到專戶存儲、單獨建帳,確保專款專用。四是建立公示和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設立舉報信箱,接受群眾監督。五是加大檢查、稽查以及宏觀調控和監督力度。對工程實施中出現嚴重問題的,加大對重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堅決打擊那些以權謀私、違法違紀的行為,情節嚴重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2 保障措施
2.1 政府牽頭,部門協作,建立多元化組織體系。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是一項社會性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工作跨行業,必須上下擰成一股繩,進一步強化各成員單位和各級政府的職責,加大行政推力,形成建設合力,整體推進;要把退耕還林工作作為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帶頭,齊抓共管,帶領全縣人民深入持久地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經濟強縣、生態文明大縣的群眾運動。
2.2 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建立多層次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黨領導建設生態文明大縣的目標責任制,要將退耕還林工作列入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經濟指標綜合考核范疇,定期檢查,兌現獎罰。
2.3 轉換機制,落實政策,建立多成分經營體系。由于林業生態經濟建設的社會性和效益可溢性,決定了必須進一步優化各項林業政策,重點解決“誰造誰有”等各項政策。要采取“戶退戶還、戶退村還、戶退鄉還、集中退還、專業隊承包、造林大戶承包和股份經營”等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加快退耕還林速度,提高退耕還林質量,實行規模化開發,集約化經營。
2.4 科技先導,全面推廣,建立多樣化服務體系。科技進步是加快我縣林業發展的決定因素。在林業生態經濟建設中,要進一步提高林業產業結構的層次和素質,就必須把林業的增長方式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一是要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以及石漠化嚴重的耕地優先退耕還林,做到宜退則退、宜還則還,徹底治理,不留死角;要科學選擇林種樹種,實現土地生態的最佳配置,充分發揮土地生產潛力,變“低產田”為“高效林”。二是要積極鼓勵科技人員承包工程和科技攻關,對于在項目實施中涌現出的優秀科技人員,要優先評定職稱,優先提拔,優先晉級,優先評模,真正把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變成興林強縣富民的推動力量。三是要進一步加強林業科研開發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為全縣林業更好更快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