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蜀威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131-01
自貢市有規模計劃蓄留再生稻的歷史已有22年,常年總產再生稻8萬噸左右,分別占全市大春、全年糧食總產的7. 5%和6.5%左右,再生稻已是自貢市糧食產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一生態區內再生稻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熱量資源條件,溫熱資源條件決定了再生稻產量潛力的大小以及不同地區間產量潛力的固有差距。再生稻增產潛力依然較大,可采取超早播種等措施,促進生育期前移延長揚花期安全日數,巧施促芽肥等增加有效穗數的技術措施達到提高單產的目的。
1 材料與方法
(1)再生稻歷年試驗示范技術資料。
(2)自貢市歷年糧食生產統計報表。
(3)自貢市相關氣象資料
(4)再生稻品種、配套栽培技術小區控制試驗、大區試驗及生產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影響再生稻生產的限制因素分析
(1)環境條件符合再生稻生態要求
同一地點,采用同樣的品種和技術,相鄰年份間再生稻單產水平卻出現較大差異;同一地區、采取同樣的綜合技術措施,相鄰年份間再生稻成功率、單產、總產水平仍存在波動。由于栽培條件的相對一致,可以認為再生稻年份間的差異源自環境條件的綜合影響。
理論上,再生稻生長發育,產量形成需要適宜的口均溫條件,如休眠芽萌發適宜的日均溫為26.5℃左右。再生稻生態研究早已明確,年均溫≥18℃或者穩定通過≥lO℃-≥20℃的日數≥155天是蓄留再生稻的必要條件。自貢市雖年均溫條件稍次,但自3月初到9月中旬末有長達200天左右≥lO℃-≥20(}C日均溫日數,僅從年均溫熱條件看,自貢市榮縣旭陽鎮以南從西到東海拔400米以內地區均可種植再生稻。再生稻為晚秋作物,抽穗揚花期對溫度最敏感,抽穗揚花期的日均溫條件決定再生稻成功率與產量潛力。研究指出,再生稻抽穗揚花需要≥2 2℃的曰均溫條件。才能滿足再生稻安全齊穗對臨界日均溫的要求。自貢市再生稻蓄留區9月上、中旬有大約20%的頻率發生低于再生稻安全齊穗臨界日均溫的天氣過程(尤以榮縣突出),嚴重威脅再生稻生產的持續發展。.
(2)溫熱資源的優劣影響再生稻產量潛力的高低
從宏觀生產層面看,同為適宜區的不同地區間再生稻單產水平的差異性與再生稻品種、技術水平關系不大,而主要源自地區間環境資源條件的差異。自貢區域內自然環境的主要差異是溫熱資源,理論上溫熱資源越豐富再生稻產量就越高。自貢市自西向東溫熱資源呈漸次優越的分布規律,理論上再生稻單產水平也應自西向東逐步增加。
無論高產示范、生產調查還是產量統計均反復證明,不同地區間相同年份再生稻單產水平差異較大,并且呈規律性分布,與年均溫成正相關。年均溫越高的地區單產水平越高,年均溫越低的地區單產水平也越低。
(3)再生稻產量構成三要素分析
不言而喻,再生稻產量水平不僅與自然環境條件有關,而且與品種、技術水平關系極大。由于品種、技術總是通過構成產量的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三要素來影響再生稻產量的,因而分析二要素重要性排序,或者確定三要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利于明確栽培技術的.主攻方向。利用單項試驗資料很難確定三要素在產量構成中的地位,因為只要有處理因素,三要素均有變化。但是通過分析大量的試驗示范以及生產調查資料得到三要素的統計后發現,產量構成三要素重要性排序為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現有品種再生稻千粒重大約在2 3.5-24. 5g之間,變化較小;穗粒數40-45粒,變化幅度一般在15%以內;有效穗數在5萬-2 8萬之間,變幅達5倍以上。因此,有效穗數在產量構成中起主導
作用,增加有效穗數是再生稻增產的主攻方向。自貢市再生稻區流傳所謂“1 0萬苗1 00公斤畝產”的民謠就較好的概括了有效穗數在產量三因素構成中起決定性作用。
2.2 主要技術對策分析
(1)依據當地溫熱資源條件卡死再生稻抽穗揚花期
依據當地9月上中旬的日均溫變化規律,將再生稻抽穗揚花期安排在臨界溫度出現日之前,以降低再生稻蓄留風險和提高保證率。 據自貢市氣象局提供的自貢地區1971-2000年9月1-10日均溫≥2 2℃頻率情況,按70%保證率,自貢地區再生稻抽穗揚花期可以安排在9月10日,若按80%以上保證率則宜安排在9月7日之前。參照自貢,榮縣地區可適當提早1-2天,富順地區可適當推遲1-2天,富順東南部原雙季稻區可推遲5天以內。
(2)依據制定的再生稻安全抽穗揚花期確定技術策略,奪取兩季高產
一是選用生育期對路的強再生力品種。齊穗期安排在9月1 0日以后的地區可選用岡優1 88等生育期在1 5 5天左右偏遲熟品種, 9月IO日前后齊穗的可選用Q優5號等生育期在1 5 1天左右的品種,9月1 0前齊穗的可選用K優AG等生育期在1 48天以內且發苗快的品種。
二是超早播種。利用旱育秧超早播種中苗移栽,促進低位分蘗的早生快發,可使最高苗提前一周出現,使頭季稻生育進程前移,再生稻抽穗揚花期提早2-3天,既提高了再生稻成功率又延長了兩季生長發育日數而增加兩季產量,尤其溫熱條件稍次地區對提高再生稻產量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