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中圖分類號] S64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45-01
編者按:黃瓜嫁接育苗是目前園藝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均采用的栽培方式。此技術可增強黃瓜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提高黃瓜的品質及產量。
黃瓜嫁接育苗是目前園藝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均采用的栽培方式。此技術可增強黃瓜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提高黃瓜的品質及產量。由于南瓜根系發達,具有耐低溫、吸收能力強的特性,不受土傳病害感染,使黃瓜植株生長健壯,且早熟豐產。下面主要介紹劈接和插接方法。
1 材料準備
每畝備材:黃瓜籽3600粒,砧木種子3600粒,夾子3500個,營養缽(8×8cm)3600個,1000瓦電熱線1根,營養土、竹劈或鐵絲、2米寬棚膜。
2 播種期
在定植前50~56天播種砧木,7~8天后播種黃瓜籽,黃瓜需2~3批連續播種,即每天播一批。如嫁接量大,砧木和黃瓜都可分期分批播種。
3 浸種催芽
播前用55℃的溫水浸種20分鐘,不停地攪動至水溫下降到30℃以下,再浸泡4~6小時。浸泡后的種子用清水沖洗2~3遍,用紗布包好,放在28~30℃的溫度下催芽。催芽過程中,早、晚各用30℃溫水淘洗一次,50%左右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4 播種
砧木播種在營養缽里;黃瓜籽播在裝有沙子或鋸末的苗盤里。
5 播后管理
5.1 溫度:播種后室內溫度控制在28~30℃,夜間保持在15~20℃,土溫25℃左右。
5.2 水分:播種前營養缽澆透底水。
5.3 秧苗出土后管理:出苗后立即降溫以防徒長,棚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5℃,夜間13~15℃,土溫18℃,保持苗床濕潤。
5.4 嫁接適宜期:砧木先播籽7~10天后再播種黃瓜籽,砧木一葉一心時,黃瓜播種7天左右子葉展開,呈倒八字型時為嫁接適宜期。
6 嫁接操作方法
6.1 劈接方法:嫁接前保持砧木營養缽內土壤濕潤。先將刀片(刮臉刀片)用高錳酸鉀800倍液消毒,用刀片去除砧木心葉,保留一片真葉,在真葉的對面,從上向下切一個長0.5~0.7厘米 ,深度0.15厘米的切口。將黃瓜苗啟出后,沿子葉兩側下方1~1.5厘米處將莖削成一楔型,斜面長0.6~0.7厘米,且光滑,利于嫁接成活。將楔型黃瓜接穗沿砧木切口輕輕插入,再用嫁接夾子固定,上夾子時注意夾的位置要剛好挾住嫁接口,不要將接穗擠出或將莖夾死。
6.2 插接方法:先將砧木摘心,最好留一片真葉,用竹簽在真葉對面垂直方向成30~35度角,向真葉側斜插一孔,插時不要插透,不拔竹簽,放好備用。然后將黃瓜接穗苗,在其子葉下1~ 1.5厘米處將黃瓜苗胚軸削成楔形,斜面長0.6~0.7厘米,拔出砧木上的竹簽,立即將接穗插入砧木孔內,一面朝下,另一面朝上,并插實插嚴,接后砧木與接穗子葉呈十字型。
7 嫁接后管理
7.1 扣棚遮光:在電熱線上搭小拱棚,嫁接后立即將嫁接苗移入小拱棚內,地面澆水(水不要濺到接口處),拱棚壓嚴,上覆單層報紙,略見散射光。3天后進行半遮光,即在9:00~15:00全遮光。以后逐漸減少遮光時間,加大受光面積,7~8天后可完全見光。
7.2 溫度:春季嫁接時氣溫低且不穩定,如不用電熱線,嫁接苗很難成活。嫁接后3天為接口愈合期,適宜溫度在25~28℃,低于20℃或高于30℃均不利于傷口愈合。
7.3 濕度:小拱棚內的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在90%以上,嫁接后3天進行密閉管理,不能通風,第4天后早晚通風煉苗,每天通風1~2次,每次1小時左右,以后每天逐漸延長通風時間,直至撤棚。(注:接口愈合期濕度不足時不能直接噴水,可以采取地面澆水增加濕度。)
8 嫁接苗成活后管理
8.1 溫度:在嫁接成活后,進入正常管理,白天28~30℃,夜間16~18℃。尤其夜間溫度不要過高,以免形成高腳苗。
8.2 濕度:撤掉拱棚,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80%,經常通風換氣,防止病害發生。
8.3 水分:在嫁接苗定植前,保證土壤見干見濕,如發現苗床有干裂現象,可用噴壺噴水,同時用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止苗期病害。
8.4 南瓜腋芽的剔除:嫁接前,南瓜心葉雖已剔除,但在嫁接后,有的南瓜腋芽還會長出,應及時摘除,以防消耗養分。
8.5 低溫煉苗:秧苗定植前5~7天,低溫煉苗,白天溫度降至15~20℃,夜間降至8℃左右,經過低溫鍛煉的幼苗,其抗逆性顯著提高。
9 嫁接苗定植
9.1 整地、施肥、覆地膜:在定植前10~15天,畝施熟糞農家肥4~5噸,畝施二銨2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在上畦上做出兩條小壟,兩壟間用樹條搭小拱棚為架,為扣膜做好準備。
9.2 定植:定植密度畝栽苗3000株,株距30~33cm為宜,將苗定植在兩條小壟的外側,栽苗不要過高,土坨與壟中間一平,嫁接點要露在外面。栽苗后在兩條壟上面覆蓋地膜,苗埯處將地膜剪口,放出苗后,并用土壓實,地膜下灌透水定植。定植后嫁接黃瓜生產管理與自根黃瓜管理技術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