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林
[中圖分類號] S56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150-01
葵花又稱向日葵,為菊科作物,它是一種古老的油料作物,葵花籽油色澤純正,氣味芳香,是食用油中的上品。除了榨油外,炒葵花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閑小零食。所以廣泛種植葵花,必然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廣葵花種植技術勢在必行。
1 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品種。主要挑選整齊飽滿,形狀、大小、色澤一致的向日葵種子,適合黑龍江省種植的品種主要有龍葵1號、2號,三道眉,大黑香,星火1、2、3號等。
2 選地施肥
2.1 選地:選土層深厚,土地平整,要求輪作期3年以上,嚴禁重茬。葵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各類土壤上均能生長,從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鹽堿地均可種植。有較強的耐鹽堿能力,重黏土到輕沙質土壤都可以種植。
2.2 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畝施農家肥1500-2000公斤,配合施用磷酸二銨10公斤左右,氯化鉀15-25公斤。
3 播前準備
播前應曬種2—3天,用40%鋅硫磷150毫升,兌水5—7.5kg,拌種25—30kg,以防地下害蟲。用多菌靈500倍液浸種6小時,或用菌核凈、甲基托布等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5—0.6%,以防治菌核病。
4 播種
4.1 播種時間,受北方地區溫度影響,葵花的播種時間一般在五月初。
4.2 播種方法。采取穴播或耬開溝人工定距點播,粘土地播深3.3cm,砂壤土地、砂質土地播深可達4—6cm。
4.3 密度配置。發揮邊行優勢,采取大小行種植,根據不同品種選擇不同株距。三道眉食葵大行2.6尺,小行1.2尺,株距1.2尺,畝留苗2630株;星火大行2.6尺,小行1.4尺,行距1.4尺,畝留苗2000株;dk119大行2.5尺,小行1.4尺,株距1.3尺,畝留苗2370株。
5 田間管理
葵花種植以后,田間管理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葵花的產量。在田間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5.1 查苗補苗:出苗時應及時查苗、補苗,有缺苗斷壟時應立即補種或移栽,以保證全苗。補種時先要浸種,移栽可采取帶土座水移栽,并追施少量化肥,促苗快速生長。
5.2 中耕除草:第一次除草可以結合間苗進行,以后在葵花的整個生長期要隨時除盡雜草,拔盡壟眼大草。
5.3 追肥:主要用速效氮、鉀化肥。在現蕾后封壟前,一般每畝追施尿素5-7.5kg,氯化鉀10-20kg或硫酸鉀10-15kg。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后為最佳。
5.4 授粉:葵花是異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結實率極低,人工輔助授粉或借助昆蟲異花授粉才能結實。蜜蜂授粉的效果極為顯著。每5畝葵花田放一箱蜜蜂,結實率在95%以上,增產10%~20%。如在昆蟲和蜜蜂不足的情況下,人工輔助授粉也是提高結實率的有效辦法。人工授粉可用軟棉做成粉撲,在花盤上幫助不同花盤的花粉互相傳播。
5.5 打杈控長,有的向日葵品種有分枝的特性,分枝一經出現,就會造成養分分散,影響主莖花盤的發育。因此,當植株出現分杈,應及時打掉。
5.6 因地制宜,科學灌溉。在葵花花盤形成階段,開花期和灌漿期,應適時、適量科學灌水,尤其遇到干旱,應及時灌溉,滿足葵花在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要。
5.7 結實期應合理供給肥料,增鉀施磷。 防病滅蟲。如發生葉斑病或銹病,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治。此外,向日葵還有一些其他病害,如白粉病、黃萎病、輪紋病、葉枯病等,也應引起重視,加以研究,進行防治。
6 收獲留種
當全田油葵花盤背面呈現黃白色、莖稈變黃,中上部葉片退綠變黃,果皮呈現本品種固有顏色和斑紋,即可進行人工收獲;選花盤大,株矮、莖粗、無病蟲害籽粒飽滿的花盤留種。留種的葵花要在花盤上放置3-5天,脫粒曬干。當植株莖稈變黃,葉片枯萎下垂或脫落,花盤黃褐色,舌狀花凋萎脫落,果皮堅硬時即可進行機械收獲,作到顆粒歸倉。收獲后立即攤開晾曬,勤翻動、防著雨,晴天晾曬2—3天即可脫粒,脫粒后立即攤開籽粒晾曬,防止發熱霉變,以保商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