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光
[中圖分類號] S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61-01
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無公害大棚蔬菜深受人們喜愛,日光溫室大棚生產的冬春季蔬菜對于調節市場供應,豐富城鄉人民的菜籃子和增加農民收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強日光溫室大棚蔬菜栽培管理,使蔬菜產品達到高產、優質、高效、低殘留、無公害的要求是菜農的迫切愿望。本文從選擇生產基地、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培育壯苗、優化蔬菜群體結構以及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介紹了大棚蔬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大棚蔬菜的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所謂無公害蔬菜是指在蔬菜生產過程中不受有害物質的污染,蔬菜中不含有害物質,它是集安全、優質、營養為一體的蔬菜的總稱。在實際生產中允許使用高效低毒且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但其殘留量不能超標,硝酸鹽和有害重金屬不能超標。并且在蔬菜栽培過程中優先利用農業、生物、物理等綜合防治技術,提高蔬菜自身抗病蟲的能力,實現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目的。
1 大棚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1.1 基地選擇
只有在無污染的生產基地,才有可能生產出符合無公害蔬菜標準的產品。在蔬菜生產中,大氣、土壤、灌溉水污染,工業“三廢”、城市排污、醫院和實驗室排出的有毒化學物質污染等,是影響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重要因素[1]。因此,選擇無污染的生產基地對于生產無公害蔬菜至關重要。
1.2 品種選擇與處理
要因地制宜和市場需求選擇優質、豐產性高、抗病蟲性強,耐重茬、耐高溫,后期耐寒、耐儲運的品種。選好后的品種要經過技術處理,可用2%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min,用清水洗凈后用55 ℃溫水浸種10 min。期間要不斷攪拌,并隨時補給溫水保持55 ℃水溫。浸過的種子再用高效低毒的農藥(或專用包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預防地下病蟲害的侵染。包衣后的種子晾干后進行24 h催芽備播。
1.3 培育壯苗
(1)嫁接育苗。目前,嫁接育苗在許多蔬菜上應用都取得了成功,可以防治多種蔬菜病害。嫁接除了防治病害外,還因所用的砧木多具有較強的根系,從而可增加植株的綜合抗逆性,如抗寒、抗旱、抗熱等,從而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增加產量。
(2)苗期管理。為提高幼苗的抗病蟲的能力,要加強苗期管理。揭膜后的次日,噴施百菌清或普力克等殺菌劑1次。幼苗3葉1心時,噴施多菌靈+吡蟲啉藥液1次。移栽的前一天噴施惡霉靈+蚜虱凈+美洲星作送嫁肥。幼苗期土壤濕度宜偏大。當干旱時可用噴壺進行噴水,忌大水漫灌,盡量減少澆水次數,整個苗期切忌過干過濕。移栽前澆透水1次。
1.4 合理耕作
(1)深翻凍垡。利用輪作、換茬和歇茬的空閑間隔進行深翻凍垡,打破犁底層等手段來最大程度地還原土壤的原始性狀。改變一貫旋耕的習慣,利用深耕來增加熟土層的厚度,提高土壤的自給肥力。通過日光照射和凍融交替達到殺滅土壤中病菌和有害蟲卵的目的,從而減輕病蟲害的發生,達到改良土壤生態系統的目的。
(2)土壤處理與配方施肥。大棚保護地種植蔬菜,多年連作,破壞了土壤養分的平衡,使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土壤理性性狀惡化,從而導致病蟲害的嚴重發生。可通過簡易化高溫悶棚和石灰氮悶棚處理等技術手段來改良優化土壤,通過藥液噴施或藥劑撒施達到凈化土壤的目的。根據蔬菜的需肥規律,以增施腐熟無公害的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做到配方施肥、平衡施肥,保持全面養分的供給,促進生態保護,創造良好生長發育環境;利用夏熟菜結束后的空段,進行大水漫灌或雨天淋水降低土壤堿化程度;合理利用化肥品種,禁用含氯的品種。區分不同蔬菜需肥時期不同,做到適施、少施和勤施。
(3)調整播種期,避開病蟲害高峰期。蔬菜播種期的早晚不但影響產量和品質,與病蟲害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系。一般適當早播或晚播避開高溫和高濕季節,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效益。
(4)推廣應用環保型蔬菜生產技術。推廣應用蔬菜高壟栽培、寬畦高壟栽培、地膜覆蓋栽培、防倒伏高產栽培技術,改大水漫灌為地下滴灌;通過改變棚型增強光照栽培技術,對蔓性蔬菜采用吊蔓或支架栽培,增強通風透光;栽植改用寬行定植,帶藥定植;施肥量要根據作物不同需肥期做到應施適施。全面使用防滴膜。加速推進粘蟲板、防蟲網、頻振式殺蟲燈、大棚升溫劑、農藥殘留微生物降解劑和作物生長調節劑等科技產品在生產中的應用和普及。
1.5 溫濕度管理
(1)溫度調控。保護地栽培是逆著季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產量和品質。苗期要預防高溫燒苗和凍害死苗,作物定植后應保持較節生產的一種形式,栽培過程中要切記對溫度的調節,只有如此才能高的溫度,有利于快速緩苗。結果期,要通過揭膜蓋膜來提高晝夜溫差。秋延蔬菜后期可采用大棚+小拱棚+草氈覆蓋和堆放發酵秸稈等手段保溫防寒,以延長蔬菜上市時間。春季做好保溫防寒工作則可提早上市。
(2)合理灌溉。根據不同蔬菜、不同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苗期要以土壤濕度偏大為宜,開花坐果前期要有充足的肥水,盛果期需給予充足的水分。作物的整個生長期切忌過干或過濕。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統。改變灌溉方式,如采用膜下滴溉,避免增加保護栽培小環境的濕度。做到看天看苗澆水,地上澆水的要及時放風排濕。
2 綜合防治病蟲害
2.1 物理防治
利用各種物理、機械措施防治病蟲害。如人工除草、燈光誘殺害蟲、遮陽網抑病、銀灰網驅蚊、高溫殺滅土壤中和種子所攜帶的病蟲、高溫悶棚抑制病情等。
2.2 生物防治
掌握生物種群動態發展規律,加強對有益昆蟲、鳥類的保護和利用,充分發揮天敵的控制效應。如利用赤眼蜂、七星瓢蟲、草蛉等益蟲防治害蟲等。使用生物農藥,以菌制菌,防治害蟲。如利用農抗120防治蔬菜枯萎病,瀏陽霉素防治蔬菜葉螨、蚜蟲等。合理利用生長調節劑來增強作物自身抵抗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