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天江
[摘 要] 農業經濟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存在緊密聯系,在部分地區農業甚至屬于支柱性產業,直接關系到區域居民生活水平。近年來現代化農業技術不斷發展,使得農業生產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為提供農產品質量及產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對現代化技術應用于保基鄉農業種植進行了綜合性探討,提出了一系列觀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 種植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 S1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73-01
1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特征概述
保基鄉境內植被茂密,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地廣人稀,適合農作。一直以來,保基鄉都是典型的農業大鄉,其經濟來源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在區域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傳統農業種植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已經無法滿足當地農業發展需求。由傳統農業種植向現代化農業種植轉變是農業種植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開展現代農業種植活動的過程中,要遵循規模化生產原則,以技術帶動生產力,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1]。同時,現代農業種植是以科技為根本動力,除了技術支持外,還要保證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科學性,通過細化農業經營,進一步提升農業資源利用率。在應用及推廣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逐步完善農作物產品體系,不斷優化農作物產品市場布局,讓市場能夠健康、穩定、有秩序地發展,促使產業經濟與社會環境協調化。
2 農業種植當中現代化技術的具體應用分析
2.1 生物技術
在現代農業種植當中,生物技術是最為常見的一類技術。應用生物技術能夠改善農作物的抗蟲性與抗藥性,并可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同時,生物技術的逐步推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威脅,有利于農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2.1.1 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是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范圍最廣的一類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的不斷成熟,有效提升了育種成功率,保證了作物的產量與質量。轉基因技術主要是在生物體外對DNA進行定向剪切、拼接,實現基因改造,再將改造好的基因導入至生物體當中表達,即可獲得新的改良品種。雜交育種技術也屬于典型的轉基因技術[2]。相對于轉基因技術而言,雜交育種技術操作過程更為簡單,更容易推廣,能夠降低農業種植難度。
2.1.2 組織培養技術。組織培養技術是以細胞全能性為基礎,在人工誘導條件下,讓植物組織能夠在無菌環境中健康發育,最后得到完整植株。組織培養技術最顯著的特征在于能夠大幅度提升植物發育速度,這樣便能夠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品種。經組織培養技術處理,可讓幼苗避免病毒侵害,即可獲得無病毒種苗,這對于作物品種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組織培養技術應用過程中,要控制好培養環境條件,包括pH、滲透壓、培養基等,保證幼苗能夠健康發育。
2.1.3 生物農藥。生物農藥的主要成分為部分生物的新陳代謝產物。相對于傳統化學農藥而言,生物農藥對環境具有更好的親和性。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利用生物農藥能夠提升作物的耐藥性。
2.2 光技術
在部分條件下如大棚種植中,自然光無法充分滲透到大棚當中,可能會影響到作物的正常光合作用。為保證農作物產量及質量,需要利用人工光源,來滿足作物光合作用需求。人工光源當中,高壓汞燈、日光燈、納燈等應用范圍較大,這些光源主要用作日光補償。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專用光源如激光光源、紅外光源、紫外光源等,能夠對生物有機體產生光化效應、刺激效應等生物效應,從而改變生物組織、細胞性狀[3]。例如,激光光源能夠促進水仙、小麥等作物生產發育,縮短其生長周期;用紫外光對種子進行照射,能夠起到滅菌作用,可提高發芽率;利用紅外光源可產生熱作用,讓周圍空氣、土壤等升溫,為作物正常發育提供足夠的熱量。除光源外,透光膜技術在農業種植當中也具有較廣的應用范圍。通過搭上具有濾光作用的透光棚,可選擇自然光中的部分光譜來照射農作物。這樣不僅能夠節約電能成本,還能對作物產生針對性的刺激作用,促使其增產。另外,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可通過特定光譜或特殊光源來驅趕或誘殺害蟲,最大程度限制害蟲的活動,為作物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3 計算機信息技術
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可構建農業信息平臺,這對于推廣農業現代化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以農業信息平臺為基礎,可對農業數據信息進行整合,進而形成農業信息數據庫,這樣便能夠進行農業種植信息化管理。與此同時,通過信息平臺進行數據共享,可為農業種植信息交流提供便捷,方便使用者提取所需的信息。部分農業信息平臺還設定了專家系統,用戶登錄平臺后,可將問題輸入專家系統當中,直接獲得解答。這樣即便專家不到現場,也能給出解決方案,讓問題得到高效化處理。
2.4 環境調控
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發生及其危害程度與種植環境存在密切聯系,所以現代農業種植要求種植戶充分了解作物特性及病蟲習性等。通過適當的環境調控手段,為作物種植生產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消除病蟲、病原物“溫床”。同時,要加強檢疫工作,并加大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力度,在消除病蟲害的同時,保證作物生長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
3 結語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為農業種植增產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也改變了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大幅度提升了農業種植效率。當然,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依然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政府應該積極引導農業科研,鼓勵農業種植技術創新,真正意義上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劉紅杰,練新英.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研究[J].種子科技2016(06):13-15.
[2]趙佳佳.農業種植中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初探[J].江西農業,2016(11):4.
[3]麻李祥.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5(1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