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梅
[摘 要] 燈盞花種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是一項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根據種植實踐經驗對燈盞花栽培技術進行全面闡述。
[關鍵詞] 燈盞花 藥用價值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93-01
燈盞花學名燈盞細辛,別名地朝陽,雙葵花,短亭飛蓬、狗吞草,東菊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云南中藥材“三寶”之一,花、葉、莖、根均可入藥,在云南各地有廣泛種植。燈盞花的嫩莖葉可作菜食。
1 藥用價值
燈盞花為云南特有的野生天然藥用植物,其醫藥價值特高,已被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全國中醫醫院急診必備用藥,對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等病癥有顯著療效。主要治療:偏癱、冠心病、腦血栓、腦溢血、高粘血癥、眩暈癥、風濕痛及微循環障礙、口瘡是目前治療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和腦溢血后遺癥最為良好的天然生物藥,有效率在95%以上,且毒副作用下。主要產品有浸膏、膠囊、針劑、片劑、沖劑及口服液等六大類,近20個產品。經過藥理實驗證明,燈盞花有活血化淤,通絡止通,擴張血管,改善腦血循環,降低血液稠度,增加腦血流量和提高血腦屏障通透性,減少心肌氧耗等作用。醫學臨床還表現,燈盞花可抑制血小板聚積,促進纖溶,消除自由基,降血脂,降血糖。早年民間主要用于治癱瘓、風濕痹痛、急性胃炎、小兒疳積、感冒頭痛、跌打捐傷等。九十年代昆明植物所研究人員發現燈盞花含有酚類化全物,并建立了提取有效成分的新工藝,已研制生產了幾種新藥,如益脈康片,燈盞花素口服液,燈盞花素片和注射液等,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十分顯著。
2 形態特征
株高20-30厘米。莖呈圓柱形,直徑0.1㎝至0.2㎝,黃綠色或淡棕色,具細縱棱線,被白色短柔毛;質脆,斷面黃白色,有髓或中空。基生葉多數,從生,葉片呈匙狀倒披針形或匙形,綠色,長5㎝至20㎝,寬1.0㎝至3.0㎝;被白色短柔毛,無明顯葉柄,葉基紫色或綠色;莖生葉互生,匙狀倒披針形,舌狀花紫色或淡紫色,管狀花冠口淡黃色。滋味氣味:氣微香,味辛,微苦。
3 生長環境
燈盞花從野生馴化到人工栽培的時間不長,它對環境適應性及搞逆性較強,分布于海拔1500-2400米,適宜年均溫度為14-20℃,相對濕度60%-75%,年雨量600-1200毫米,特喜長日照。生長前期喜氮肥,生長后期喜磷肥。
4 直播栽培技術
4.1 選地:選擇靠近水源,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質疏松,地勢較為高燥,便于排水的地塊種植;若在紅土地上種植,必須選擇肥沃的蔬菜地;不能選擇沙性過重容易板結的土地種植。
4.2 翻地曬垡:播種前7至10天選晴天翻地曬垡;
4.3 整地理墑:播種前1至3天進行碎垡、施基肥、平整,理墑寬度以1.7米開墑,1.3米凈墑面為標準,基肥可用腐熟細糞+普鈣或腐熟細糞+復合肥等充分拌勻后于播種前撒在墑面上,普鈣畝用量20公斤,復合肥畝用量10公斤,腐熟細糞畝用量1500公斤;
4.4 播種準備:播種前準備好松毛、拱架(老熟竹片或藤條),過篩細糞土、薄膜、種子、土壤消毒藥劑才能播種。具體要求:鮮松毛3公斤/平方或干松毛1公斤/平方;拱架2米長的老熟竹片或藤條,600片左右/畝;過篩細糞土3公斤/平方;薄膜、種子、土壤消毒藥劑;
4.5 播種:一般選用無風的早、晚用細糞土均勻拌種分次撒播;
4.6 覆蓋及澆水:播種后(不蓋土)立即覆蓋松毛,松毛要蓋嚴蓋勻,之后澆1-2次透水,按0.8至1米的間距沿墑邊搭拱架,蓋膜,6天之內保證每天澆一次水,出苗期間保證墑面濕潤,之后視天氣情況及墑面濕度情況而定;
4.7 除草:適時除草,保證覆蓋物(松毛)表層無雜草;
4.8 防蟲:播種第7天開始防蟲,農藥用快殺敵、樂斯本、敵百蟲等,嚴禁施用甲胺磷等劇毒農藥;
4.9 揭松毛:分3次揭完,30天、45天、60天各揭去三分之一;
4.10 防病:3-5葉期防病,農藥用純品甲托、可殺得、乙磷鋁錳鋅等,7-10天防一次,連續防3次;期間用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兌水噴施2-3次(施藥濃度按使用說明);
4.11 收割:現蕾期至盛花期為最佳收割期,收割應注意:選擇晴天早晨露水干后進行,收割高度距離地面2至3公分;采收過程中必須除去混雜在藥村中的雜草及腐葉,盡量做到不帶土,采收后馬上進行干燥處理,收割前1天,收割后3天內不澆水;收割前15天內,收割后7天內不能施藥、施肥;以后進行正常田間管理;
4.12 干燥:燈盞花干燥一般多采用曬干法(雨季)或陰干法(旱季)。干燥時需要薄薄的撒在草席或編織袋上,切不可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晾曬,晴天一般兩天就可曬干。陰干時要注意通風,以免發霉,干燥后用袋裝好以防回潮并及時交售。
4.13 小拱棚管理:高溫時及時揭膜通風,低溫時蓋膜保溫,操作時輕揭輕蓋,以免撒破薄膜。
參考文獻
[1]周福國:燈盞花栽培技術,云南林業,2007年06期;
[2]段向東:燈盞花高產栽培技術,云南農業,2010年12期;
[3]石森林、徐蓮英、呂圭源:燈盞花的藥理學研究進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余吉西、李林林: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通50例,廣東醫學,2005年09期;
[5]周小平:燈盞花的藥用價值及栽培,致富天地,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