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中圖分類號] S6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211-01
瑪納斯縣從2007年開始引進了機采番茄種植技術, 通過幾年的推廣應用 ,取得了很好的推廣示范效果,為使全縣種植戶盡快了解這一技術,探索出一條適宜當?shù)貙嶋H的機采番茄種植模式。
1 機采番茄技術簡介
就是將番茄按一壟雙行進行種植,保證寬行溝心距 1.5米 ,目前常見番茄收割機是FMC350型,其標準割幅是1.5米,等到番茄80%以上成熟后,用番茄采收機一次性完成割秧、摘果、果秧分離、土塊青果分離、成熟果入倉等全過程,未成熟的青果被拋灑在行間,待成熟后再用機械或人工進行二次收獲。
2 機采番茄技術的優(yōu)點
機采摘番茄技術有效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緩解人工不足的壓力,作業(yè)效率高。番茄采摘機每天可采收番茄40畝地,相當于人工250人的日工作量,而且減少了番茄裝車田間轉運等環(huán)節(jié)。
3 機采番茄技術、配套技術
3.1 高標準整地: 秋季犁地深度25 cm以上,扣伐均勻一致,沒有犁溝。
3.2 深松:通過深松技術, 打破犁底層,尤其是滴灌地塊可以使水肥可以延伸至50cm左右,增大了田間持水量,增加了松土層,從而可提高番茄單產。 深松在前一年秋季犁地后起壟前進行,每3-5年深松一次。配套動力100馬力以上拖拉機。機具可采用V型全方位深松犁,也可采用干尺型深松犁。一般土層厚度不足 30cm的地塊可不用深松。
3.3 高壟栽培:高壟栽培可有效防止田間積水減少病害的發(fā)生,在生產中實現(xiàn)不翻秧模式種植, 起壟可以用大型輪式拖拉機掛接3.6米幅寬的棉花寬膜中耕開溝施肥機進行,也可以用小四輪拖拉機掛接1.8米幅寬的棉花中耕開溝施肥機進行,溝心距為1.5米,溝寬50cm,溝深15cm,壟面寬1米。 壟面太低,在機械采收時會使較多土塊進入采收機當中,影響機采質量,壟面太高,番茄收獲機分禾器與水平割刀間間隙加大,容易漏采。起壟一般在前一年秋季深松后進行,經(jīng)過冬天雪融有明顯回落,春季修壟后壟面平整而堅實。春季起壟地塊灌水后壟面易塌陷,壟面不平機器采摘時也容易漏采。 起壟時可以根據(jù)地塊施底肥情況進行條施肥,條施肥在壟面中心進行,深度為8-12cm。
3.4 采用滴灌技術:滴灌對番茄有明顯的增產作用, 而且地表雜草少,番茄的水分補充及時,田間濕度小,番茄病害少。缺點是個別地塊高溫季節(jié),易斷底墑,解決的辦法是一定要做好滴灌地塊的冬灌或春灌。機械鋪膜或機播時先進行一次修壟,化控一次,機械噴金都爾60-70克/畝,兌水30公斤/畝。地膜采用90cm (厚度大于0.008mm )的地膜,鋪滴灌帶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窄膜播種機作業(yè),有條件的也可以用大型機械作業(yè)。 運用90cm地膜,鋪膜采光面寬度60-70cm。鋪膜時同時鋪滴灌帶,溝心距為1.5米,鋪膜平展,壓膜緊實,采光面要寬,膜面無漏氣、無破損等,每隔10米壓一道防風土,一定要將膜邊和兩端覆土嚴實防止風掀起地膜。滴管帶鋪設緊直,接口預留合適,無破損無漏鋪等。滴水原則是保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滿足水的需求(見干見濕滴水),番茄如果受旱易早衰、易發(fā)生臍腐病,造成減產。
3.5 種植方式: (1)育苗移栽,可采用工廠化統(tǒng)一穴盤育苗移栽,也可采用小拱棚育苗移栽,但一定要做好疫病防疫和煉苗措施,優(yōu)點是可以躲過倒春寒,實現(xiàn)番茄提前掛果,提前成熟,錯過番茄成熟高峰期 ,能趕上較高的早期收購價格。一般在倒春寒結束后移栽,一膜雙行壟栽。移栽密度: 2500株/畝。移栽前7-10天預滴水,滴足夠的水直到浸潤深土層。膜上行距30cm,株距35cm,栽深6cm,打孔一致,苗行要直,要栽實,及時埋細土封洞。(2)機播 :主要是用于中晚熟番茄,也可以用于早熟番茄,其特點是番茄長勢旺,節(jié)約成本,機播番茄比育苗移栽每畝節(jié)約成本180元。
3.6 品種選擇: 機采番茄理想的品種是亨氏1100,此品種能在很短的時間完成坐果,能在短短幾天內全面成熟,而傳統(tǒng)的87-5 植株,雖然再次坐果性能強,但是集中成熟性較差,機器集中采摘時青果較多。
3.7 施肥 :機采番茄,必需嚴格控制施肥,保證番茄處在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下。化肥施用標準:氮、磷、鉀比例為1:0.65:1。每畝總施尿素40公斤,磷酸二銨50公斤,秋翻前撒施三料15-20公斤/畝或條施二銨15公斤/畝。葉面追肥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類葉肥有增加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和紅色素含量,提高品質、產量并提早成熟等優(yōu)點,整個生育期可噴施3-4次。可以根據(jù)長勢施肥隨水施肥 :缺鋅缺鐵地區(qū)噴灑硫酸鋅、硫酸亞鐵,共噴3次。
3.8 病蟲害防治措施:盡量不要重茬,特別是疫病多發(fā)地塊,一定要做好籽種和秧苗的檢疫滅菌消毒工作,杜絕外來疫病流入, 制定嚴格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4 采番茄技術及其配套技術應用應明確的問題:
4.1 機采番茄及其配套技術應用時,配套技術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不可千篇一律,否則將增加生產成本。
4.2 機采番茄與人工采摘成本對比優(yōu)勢是建立在一定產量基礎上的, 每畝機收費用250 每畝,人工采摘0.04元/公斤,250/0.04等于6250 ,也就是說,當番茄畝產量超過6250公斤時,機采番茄才有優(yōu)于人工采摘節(jié)約采摘費用的可能。
4.3 機采番茄及其配套技術應用 ,不是就一定能增加畝效益,決定番茄畝效益的因素還有三個因素:一是生產成本,二是番茄產量,三是市場價格。機采番茄及其配套技術應用只是為大面積種植番茄解決了快速集中收獲難題。
4.4 機采番茄技術不一定要完全依賴機采,按機采番茄模式種植番茄,如果早期成熟果較多市場早期價格較高或有爛果現(xiàn)象,可以先進行人工采摘一次,再由機械進行二次采摘。
4.5 理論上說青果可以進行二次收獲,而事實上被收獲機分離出的青果 有的有一些機械損傷和泥污,在田間堆放過程中,幾乎全部腐爛也就算不上產量了。
5 前景展望
目前勞動力價格的上漲確實為我們推廣機械收獲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綜合應用各種增產技術措施的同時也意味著投入和風險加大, 人工采摘可以趕上早期高價,可以控制摘期, 同時延長番茄生長期,更易獲得高產。所以如果推廣此技術,還是先小面積試種取得經(jīng)驗后再大面積推廣比較穩(wěn)妥一些,真正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