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偉
[摘 要] 農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發展農業經濟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產和國家經濟實力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畜牧業是農業產業結構中十分重要的行業,近些年來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無論是畜禽產品產量還是品質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畜牧養殖業是創造收益的基本來源,近些年畜牧養殖業逐漸向著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在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養殖風險,其中傳染性疾病是最大的養殖風險。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畜牧養殖業中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 畜牧養殖業 傳染性疾病 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S8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248-01
傳染性疾病是動物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種類,其危害性十分強烈,常常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還會嚴重威脅到一個地區畜牧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動物傳染性疾病主要源于病原微生物,其傳播速度快,流行性強。有些傳染病病原一旦出現在養殖場內就很難清理,有時還會嚴重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為了保證畜牧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到動物傳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結合地區疫病流行趨勢,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傳染性疾病發生和傳播,降低養殖風險,更好地提高農民群眾的經濟效益。
1 做好定期檢疫工作
在動物養殖過程中,為了更好防控動物傳染性疾病,需要對動物進行定期檢疫。養殖戶要結合地區疫病流行趨勢,定期開展動物檢疫工作,認真執行現行的防疫制度和診斷標準,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及時治療,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動物檢疫是發現隱性患病動物的有效措施。針對一些發病后養殖場,通常進行定期檢疫,能夠及時發現隱性帶菌動物,便于對動物群體進行凈化。例如針對豬瘟、藍耳病、豬呼吸道綜合征、鏈球菌病、豬肺疫、牛肺疫等疫病,在撲殺、防疫之后還要定期對動物群體進行檢疫,逐漸淘汰帶菌動物,凈化動物群體。
2 做好飼養管理工作
導致動物傳染性疾病發生的飼養管理因素主要有飼料營養、飲水質量、飼養密度、通風條件、溫度、糞便和污染物處理、環境衛生和消毒、動物圈舍管理、生產管理制度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只有做好上述多種飼養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疫病傳播途徑,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不同批次的動物群體中交叉傳播,危害到不同動物群體的生長。
3 做好疫情報告和診斷工作
首先,疫情報告。當養殖場出現動物傳染性疾病后,應該迅速準確地上報疫情,保證防疫部門能夠及時掌握疫情發生趨勢,及時對動物傳染性疾病做出判斷,制定控制和消滅動物傳染性疾病的措施。飼養戶、生產經營戶、屠宰加工廠、運輸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當發現疑似動物傳染性疾病后應該立即上報當地的動物防疫檢疫機構,防疫單位接到報告之后要及時進行診斷,制定緊急防控措施,確診為一類動物傳染性疾病應該及時上報上級部門,通知相鄰地區的相關單位;其次,診斷。科學診斷關系到能否早發現疫情,減少損失,并有效組織防疫。整個診斷過程包括了臨床診斷、病理學診斷、流行病學診斷、實驗室診斷和免疫學診斷。
4 動物傳染性疾病撲滅和凈化
首先,隔離患病動物。隔離是將被感染的動物放置于不能傳染健康動物的環境中,便于對養殖場進行消毒,避免健康動物繼續受到感染,將動物傳染性疾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將患病動物、疑似患病動物和健康動物全面隔離;其次,封鎖。以該養殖場為中心,規定半徑內為疫區,對病原進行封鎖,避免疫情向外傳播,將疫情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當發生重大動物傳染性疾病后,應該由當地政府部門劃定疫情,將患病動物、疑似患病動物全部撲殺,對撲殺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疫情進一步傳播;最后,凈化。在某一個限定的區域內,結合流行病學、檢疫監測結果,及時發現患病動物并及時淘汰處理,使限定動物群體中某種患病動物逐漸被清除,從而控制動物傳染性疾病,凈化動物群體。
參考文獻
[1]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討[J]. 沙維,楊智勇,周來寶. 農民致富之友. 2014(10)
[2]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與控防措施探討[J]. 時利亭. 當代畜禽養殖業. 2014(03)
[3]探析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J]. 劉安全.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22)
[4]對我國基層畜牧養殖現狀的分析[J]. 劉國華.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7(01)
[5]畜牧養殖業中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對策[J]. 彭昌偉.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