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異學
[中圖分類號] F323.2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280-01
1 建沼氣池的意義
羅甸是一個貧困山區,也是一個農業大縣。種養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羅甸的經濟發展,在農村修建沼氣池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修建沼氣池不僅能改變農村生態環境,防止濫砍濫伐,保護森林植被,保持生態平衡,而且能解決建池農戶日常生活用能。沼液、沼渣也可用于種養業方面,進一步提升沼氣的附加值。一方面改善村容村貌,預防和減少農村疾病的發生,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另一方面,以沼氣為紐帶發展以“畜—沼—果”“畜—沼—蔬”的生態模式,發展高效農業、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三沼”的綜合利用效益,推動農村沼氣事業與當地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成為促進經濟、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農村推廣使用戶用沼氣,給廣大建池戶帶來多方面的效益。一是節約勞動力。農戶建好一個沼氣池,使用后每年可節省上山砍柴勞動力約120個,勞動力得到了轉移,增加了其它經濟收入。二是節約燃料費用。據測算,建一口8m3 的戶用沼氣池所產生的沼氣基本上可夠一家3—5口人的日常生活用能,每年節約燃料費800元左右。三是帶動種養業方面的發展,增加一定的附加值。
2 制約沼氣池發展的因素
近幾年來,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在羅甸得到蓬勃發展,自2000年開始啟動國債項目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以來到2014年全縣已修建近1.82萬口。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發達的鄉(鎮)和地區,沼氣池建設覆蓋全縣22個鄉(鎮)占全縣鄉鎮84.6%,148個行政村占全縣行政村54.6%,建池農業戶占全縣農業戶22%。但在經濟欠發達邊遠鄉(鎮)的沼氣池建設發展得很少,還存在未發展的空白,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農戶思想觀念跟不上
部分農戶思想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他們滿足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一定的超前眼光,看不到長遠利益,缺乏開拓創新意識。沼氣池建設是一項利民、便民、富民的民心工程,農戶在認識上有一個接受過程,在思想上有猶豫現象,在投入上也需要有一個準備過程。因此,工作中農戶的思想工作尤為重要。通過走訪調查,總結出現有50%的農戶不愿意建設沼氣池,他們認為建設沼氣池不可靠,加上投入太大,用幾年后就不能再用了,加上近幾年外出務工的影響。同時有部分農戶處于觀望態度,他們要看到其他農戶建成投入使用后效果好才做打算,這時候去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建設工作就容易多了。
2.2 大量農民外出打工,缺乏勞動力
近幾年,隨著打工浪潮的迅速升溫,農民大量外出務工,有的甚至舉家外出,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在農村修建沼氣池時找勞動力非常困難。據統計,羅甸縣外出務工人員達6.5萬多人,占農村勞動力的50%左右,舉家外出戶高達2800余戶,給羅甸縣沼氣池建設發展帶來嚴重困難。
2.3 國家投入還較少,加上農戶自籌資金存在困難,修建一口8m3 的沼氣池,除國家投入部分外,建池農戶還需自籌資金2400元以上,這對部分農戶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如以羅甸縣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75元為參照說明農民的經濟來源少,經濟收入不高。另外,農戶自我發展能力極弱,無力投入更多資金來建設沼氣池,加上邊遠村、組交通條件落后,各種材料運輸很不方便,造成運輸成本高,代價大,尤其是雨季,給工作的開展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困難。
2.4 建池技工隊伍還存在技術水平不夠高、技術人員少、責任心不強
由于各級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缺乏培訓經費,技工人員培訓工作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工隊伍建池技術水平的提高,技術不統一,質量標準較低,影響技工隊伍發揮應有的作用。建一口沼氣池需要1名技術人員和2名雜工連續工作8天才完工,而沼氣池建設對技術的要求較高,像羅甸這樣的貧困縣,經培訓合格上崗的技術工人僅有90余名,在這90余名技工中,有大部分技工外出到省外務工,不愿意在本縣從事沼氣池建設工作,面對羅甸縣每年沼氣池的建設任務,其壓力可想而知。
2.5 后續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農戶自我管理跟不上
目前我縣自2008年至2014年來先后建立了74個后續服務網點,每個網點都有一個負責人,負責所轄建設沼氣池農戶,對轄區建池農戶進行跟蹤服務,為建池農戶解決實際問題。但真正開展起來的很少,大部份負責人由于受到多方原因影響,尤其是受到外出務工和打工潮的影響,加上經濟發展困難,家庭支出遠遠大于收入,呆在家已無法維持家庭開支的正常運轉。
3 加快對廣大農戶沼氣池發展的措施
3.1 加大對沼氣池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
通過報刊、電視、宣傳資料等形式,讓廣大農全面認識沼氣池,要與農戶算好帳,建一口8--10m3沼氣池后,農戶每年可節省燃料和電費800元左右,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節支200元左右,包括種養業帶來的直接效益1000元左右,讓他們認識到修建沼氣池的好處,提高建池戶對“三沼”綜合利用水平。
3.2 加強后續服務管理
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宗旨,建池“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組織引導沼氣協會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沼氣池建池、管理、維護的長效機制。“三分建池、七分管理”,沼氣池的正常使用,后續管理非常重要。為使廣大建池戶長期得到使用受益,及時組建沼氣協會和沼氣后續服務網點尤為重要,通過后續服務網點及時對病、廢池進行維修,消除農戶對沼氣池的負面認識,讓農戶意識到沼氣池不僅重建設,而且重管理。
3.3 利用項目捆綁,整合資源促沼氣建設
把沼氣建設與林業生態建設、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集合起來,解決農民投入不足問題。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資金幫扶廣大農戶建好沼氣池。尤其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果園、農場、畜牧養殖場以及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發展方面。這方面工作應該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原來的戶用(8立方)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應逐步轉型升級為50立方、100立方、200立方等不同規格小型沼氣池的發展建設需要。
3.4 搞好“三沼”綜合利用
結合本縣實際,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走農產品無公害綠、色食品的道路,把沼氣池建設與產業機構調整結合起來,重點做好“三沼”綜合利用,發展“畜—沼—糧”、“畜—沼—果”等生產模式,通過沼肥在果、蔬、糧上的應用,使果、蔬、糧得到一定的增產,同時節約化肥、農藥的支出,著力培育“養殖—沼氣—種植”生態循環經濟模式,努力打造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